手机阅读

最新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1:05:32 页码:10
最新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实用9篇)
2023-11-11 01:05:32    小编:ZTFB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的经历,总结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总结中可以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以推动个人和团队的进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总结样例,供大家参考和对比分析。

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篇一

知识技能: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使学生能够识别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和对边相等的基本特征。

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过程方法:

1.使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情境描述等活动中,通过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推理,经历体验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形成表象,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改一改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问题,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

1.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兴趣。

2.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容易变形的特征。

学具准备:长方形框,每人一长方形纸,尺子,剪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卡片。

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篇二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3~45页。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初步认识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通过这节课深入的学习,使学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行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中第一个例题,首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一些常见物体上的平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举例,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接着让学生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相互交流,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第二个例题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揭示高和底的意义。“试一试”让学生动手测量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及相应的底,进一步感受高与底的意义。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利用材料做平行四边形并发现其特征;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体会其特征。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小黑板等。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让他们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所学知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学时应先让学生从生活场景图中找平行四边形,再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最后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到生活世界。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做平行四边形、相互交流,从中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想想做做”中通过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安排了两次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之前我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这样在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可说,思维才能碰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七巧板。

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七巧板是由七块图形组成的,它可以拼出丰富的图案来。外国人管它叫“中国魔板”,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一种智力玩具比它更神奇的了。

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出示课题)。

以学生喜爱的“七巧板”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一)认一认形成表象。

师:老师这儿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改变方向后问:它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不管平行四边形的方向怎样变化,它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图贴在黑板上)。

(二)找一找感知特征。

师:老师这有几幅图,你能在这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也有平行四边形,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可相机出示:活动衣架)。

(三)做一做探究特征。

2、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并选代表在班级里汇报。

3、刚才同学们成功的做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吗?你是怎样发现的?(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师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度。)。

(四)练一练巩固表象: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五)画一画认识高、底。

2、师:刚才你们画的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4、这样的高能画多少条呢?为什么?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机动)。

5、教学“试一试”。(学生各自量,交流时强调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6、画高(想想做做第5题)(提醒学生画上直角标记)。

三、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第3题:拼一拼、移一移,说说怎样移的?

第4题引入:木匠张师傅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成两部分,拼成一张长方形桌面,假如你是张师傅,该怎么锯呢?想试试吗?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试一试。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课前做好,课上活动。)。

(1)师拿出自做的长方形,捏住对角相反方向拉一拉,看你发现了什么?师做生观察,互相交流。

师再捏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向里推。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觉得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呢?(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4)特性的应用。

师: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举例后阅读教科书p45“你知道吗?”)。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2、用你手中的七巧板拼我们学过的图形。3、寻找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篇三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采用有效指导下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发现、探究、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同时,能够体会到探究图形特征的思路和方法,经历了提升经验的数学化过程。

一、能经历图形抽象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几何教学的核心词,它包括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许教师让学生从校园中找图形,完成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抽象。这样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来源以及研究图形的背景,进而理解数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问题具有的抽象性。建议: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观察实物并抽象出图形。

二、能经历分类与思考的过程,感悟数学思想。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图形分类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对图形进行比较、概括,从而深入体会图形的特征。纵观本节课有四次分类活动:第一次,找出画出的图形,并说出它的名称。这是简单的分类。第二次,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找出它们的本质的联系和区别,这个地方引起争执,教师应顺着学生的争执,创设矛盾,引起冲突,既然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不是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怎么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呢?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到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只要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对边都平行,符合条件,只不过很特殊,特殊在哪儿?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分类、辨析,越来越清。第三次,让学生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间的关系?教师上课要注意倾听学生发言,如,有一个学生说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是梯形。应该及时纠正。第四次,练习设计,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分类标准,最好让学生在练习本做一遍。再让学生汇报。分类标准不一样,结果不一样,进一步体会图形的特征。

三、能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单靠教师讲是行不通的,必须以学生的空间知觉和体验为基础。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于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的层层递进的活动。

1.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活动。

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请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用看一看、量一量、画一画、移一移的方法,探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画一画或量一量)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在“操作”活动中,深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创设了自主思考的机会。

教师在创设研究四边形关系时给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我们认识了四边形这个大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员,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那你们能不能用喜欢的数学符号语言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学生动手设计)”并在活动中积累了经验。

这是一节真实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我最欣赏的是教师的这种最真实的课堂,而不是那种公开课的作秀,把公开课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中来,拉近公开课和常态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避免了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发展。

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篇四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相关知识,并且在第一课时认识了四边形的特性的基础上教学的。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教学,小学阶段分两段编写,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第二次将在第二学段出现,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我把本课时定位为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本课时的内容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性,通过推拉门和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第二层次,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围一围、说一说、画一画、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根据教材特点,我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2、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3、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一、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为了让每个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个性。我力求在本课中体现以下两点:

1、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数学的抽象乃属于操作性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为,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其特征。创设观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获得新旧知识的链接;自己动手围一围、画一画、剪一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图形,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尽情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是本课教学的主旨。富有活动性的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地。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中很多知识都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为什么推拉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的呢?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自主探索,进而认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怎样让平行四边形变稳定呢?让学生想办法试一试,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探索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地。

二、说学习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先出示《我们的校园》主题图:你能从这里找出哪些四边形?复习四边形的特征。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推拉门上的四边形:你们认识这样的四边形吗?引入平行四边形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2、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后,第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推拉门可以伸缩展开讨论,进而借助用硬纸条订成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和实践,在充分探索和交流的基础上,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并且在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起来自然、亲切、真实有趣。第二环节,我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这样就能很直观很清楚的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哪儿见过这样的图形?引导学生回忆身边的例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紧接着,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验证特征,加深理解。最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动手活动: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通过动手、动脑、互相交流,不但可以进一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而且能帮助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画一画。

课本39页第2题: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一个与原图同样的平行四边形,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

(2)巩固练习: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

课本40页第4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提高练习:改一改。

课本39页第3题:要求在判别是否是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把它们分别改成平行四边形。

(4)趣味练习:拼一拼。

让学生用七巧板拼摆喜欢的图形。这既可以帮助把握已学图形的特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总结评价。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篇五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1、谈话:游戏猜图形导入。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谈话:看看录像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楼梯扶手、电动门、篱笆)。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平行四边形?(学生举例)。

2、教师巡视,并进行一定的辅导。

3、哪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说说这么做的理由,其他小组等他们说完后可以进行补充。

6、学生小组讨论后提问并板书猜想:

对边可能平行;

对边可能相等;

……。

7、那我们能够自己想办法来证明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学生分组验证猜想。

9、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自己小组的验证方法,其他小组在其完成后进行评价。

最后,教师板书出经过验证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10、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理由(课件)。

1、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并且自学课本44页)。

2、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4、完成“试一试”:(1)先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2)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5、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如果有错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1、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2、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3、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

4、想想做做6,用饮料管做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自主阅读“你知道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再到生活中去找找类似的例子。

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篇六

《认识平行四边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的特征以及认识了平行与相交,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认识梯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本课包括两个例题、1道试一试、6题想想做做以及“你知道吗?”。

例1呈现了三幅生活场景图,通过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找一找、说一说哪里有平行四边形使之充分地感知平行四边形。接着教材要求学生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相互交流,使学生在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或沿着直尺边画平行四边形这些具体操作及交流中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教材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的活动自主发现并总结平行四边形的边的特点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2通过让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边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揭示底和高的含义。

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以此体会底和高相互依存的关系。

此外,“想想做做”安排了实践性很强的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中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最后,“你知道吗”介绍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及其应用,有利于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能正确画出或测量它的的高。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分析、概括和判断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在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和学生学习地难易程度,我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作为教学重点。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作为教学难点。

古人强调:“善诱者,善导。”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谈话法、讲解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不止要学会,而且要会学。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认真听讲、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按小组准备小棒、钉子板、方格纸、直尺、三角尺、七巧板、吸管等,多媒体课件。

基于对新课标和本课教材的理解,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课一开始,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三幅生活场景,并说:“同学们,请先欣赏几幅图片,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到其中的平行四边形吗?”引导学生找出每幅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说:“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了解的真不少,今天我们将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数学的结果,也要理解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将这个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动手操作,感知特征。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参与活动中并进行必要的指导。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沿直尺边画四种做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逐一隐藏小棒、钉子板、方格纸和直尺,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渗透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第二层次:猜想验证,总结特征。教师根据刚才抽象出来平行四边形图形,板演一个标准的平行四边形图形,并提问:“你能结合之前的操作过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能会有两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平行等猜想。接着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测量、比较等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共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之后,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利用这一基本特征判断平行四边形,其中说说第二个四边形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反例揭示平行四边形的外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三、四两个图形改变平行四边形的位置,通过变式图形揭示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

123。

第三层次: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中上下两条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能量一量吗?请学生板演如何量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并画出相应的线段。教师相机告诉学生,像这样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教师进行板书,并标出底和高)随后教学“试一试”,指导学生在图中指一指需要测量的线段后再分别测量三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后就其中的一个平行四边形追问:“如果把另一条边看作底,你还会测量出它的高吗?你认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最多有几个不同的数值?”让学生巩固对底和高的认识同时体会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出示“想想做做”第五题让学生画出每个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指导画法,并提醒学生把高画成虚线并标上直角标记。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新课标强调,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因此,我通过“想想做做”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加以提高。

第2题让学生探索用两块以及用四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拼法。在小组合作完成后全班汇报不同的拼法,进一步内化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第3题是动手操作题。先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完成,再汇报方法,最后教师课件演示改拼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

第4题要求学生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剪成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是怎么剪拼的,使学生知道把平行四边形沿一条高剪开,再把其中的一个图形沿合适的方向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从而为以后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作孕伏。

第6题可以请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再请小组派代表汇报成果。最后总结归纳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在将饮料管做成的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角变,边没变,所以周长没变)。进而引出平行四边形有易变形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阅读“你知道吗?”,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来感知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有利于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四)全课小结。

课的末尾,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引导他们归纳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培养概括与评价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本课采用的是纲要式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突出重点。

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篇七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把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四边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这幅校园情景图中,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小组讨论交流)。

(三)认识特征,明确关系。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2、作品展示。

(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3、观察图形。

(1)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学间互相交流、讨论)。

(2)交流小结。

一般的四边形:没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4、验证结论。

(1)验证结论(出示课件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2)练习题。(出示课件: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5生活中的应用。

(1)说一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6、通过练习判断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的练习过渡到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一下你的理由。

老师和学生讨论并交流结果。

(2)教师归纳: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说一说图示的含义。

7、练习题(1)填空,(2)判断,(3)猜图形。

(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三、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四、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浓,2、上课的语言不够精炼。3、时间安排的不是很合理。总之,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篇八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所以,要落实好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快乐、充实的课堂中得到一定层次的提高。因此,本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材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我觉得教材这样的编排符合中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1、通过感知和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够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探索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本节课的教学我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始终贯彻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1、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在合作中分类出不同的四边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

上课前,与学生交流你们喜欢那些体育运动?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课件主题图》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情境中发现的图形,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生活与数学的外延重合,学生兴趣盎然,不仅从整体上感知了生活的几何图形,而且产生了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四边形作为几何图形之一,又渗透了集合的数学思想。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课件》。

在这一环节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四边形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在题卡上找出四边形,涂上喜欢的颜色,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在课件上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确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再引导学生逐步明确四边形的特征,《师课件在课件上展示四边形的特征。

在学生找出的四边形的基础上,给这些不同的四边形分类。四边形的分类教材上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分法,在教学中,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了解学生的思考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给图形的分类中,大部分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一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边和角,用三角板、直尺、或对折的方法主动去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接着用课件展示出它们的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演绎,尽情发挥,尽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老师的赏识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使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深化练习。

经过上述的教学,我抓紧机会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在课件上出示练习题。《课件题》让学生找出四边形,说出生活中的四边形,画出自己的四边形。用这些方法来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趣味性的练习,《课件》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发现生活中四边形是无处不在的,而且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也让学生明确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处处皆学问。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手段,我用课件展示四边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整个板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更有利于辅助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几次的试教和网上交流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再加上团体的研讨,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完善,基本达成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加强部分潜能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谢谢大家!

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篇九

1.教学内容简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入册掌握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认识。清楚了平行四边形平行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二说教法。

整个教学由复习引入、探究体验、实践应用几个环节组成。在复习引入阶段,使学生感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内在的联系,并复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后面的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在探究与体验阶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数方格。让学生体验光靠数方格的方法太麻烦,必须寻求一个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更简便的方法。由“为什么不同的图形面积却相等?”找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进而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等于什么?第二个层次,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布置了两项任务:1、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2、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填好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目的更明确一些。然后,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老师注意巡视学生的操作,方法,并加以引导,把典型的方法几下来,我提前考虑到有这么几种情况,接着,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多注意学生的语言的准确性强调“平移”。最后,有老师的一个问题:“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结合报告单得出:面积没变,形状变了,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很顺畅的得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这样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亲身经历了公式的推导过程。第三个层次是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应用阶段,分为基础联系和拓展练习。在基础练习里,首先完成了例1,直接利用公式计算面积,然后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动手测量,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计算面积所必须的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去求面积。最后把平行四边形变换姿势,让学生准确的找到底和高,并计算出面积,完成做一做1、2题。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在拓展练习里,首先安排了判断题,选择题。通过辨析、选择,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与底和高两个因素有关,求面积用面积单位,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是一组对应的底和高等知识。接着出现了一道开放性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4平方厘米,他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数)。如果不限制小数呢?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最后出现了一道思考题”长方形框架,长15厘米,高10厘米,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会怎样?通过这一部分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达到熟练,灵活掌握的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