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美味茶汤的散文(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5:31:26 页码:14
2023年美味茶汤的散文(汇总9篇)
2023-11-23 15:31:26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某个时期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的重要方式。怎样写一个简洁而有力的题词?想要写好一篇总结,不妨参考以下这些优秀的范文。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一

茶,山间的一片树叶。对于山里人来说,本应是寻常之物。可在我的记忆里,它倒是蛮金贵的。盖因那年月,啥啥都是集体的。家门后全是茶山,但那茶山是大队的。平常人家很少喝茶。所谓的喝茶,就是喝碗白开水。

村民把“茶叶”叫“茶伞”。如果谁家男人翘着二郎腿,坐在屋檐下。饭后一枝烟,赛过活神仙。这已经让女人不舒服了。男人不识相,还要丁丁当当来杯茶的话。女人必然讽刺之。“你当自己是大好佬?香烟吸吸,茶伞茶喝喝!”

顾家的男人羞愧之,赶紧掐灭烟,倒掉茶,灰溜溜该下地,下地,该上山,上山。一溜烟跑得不见踪影。懒汉又无赖的男人,把茶杯恶狠狠往地上一掼,凶神恶煞道:“你犯贱啦?!做男人抽根烟,喝杯茶,天经地义,还要被你骂?越养越大,没规矩了!”那家里仅剩一只,女人陪嫁的瓷杯,瞬间就成了垃圾。

村民家里少量的茶,都是野生茶。摘自地旮旯和山野。全村地边边,那仅有的几株茶树。酷似那年月母鸡的屁股,全被女人盯得死死的。

南方的.春天,最初是金色的,是柔柔的春阳的颜色,也是荼蘼的油菜花的容颜。当金色褪去,绿色就悄悄潜入。草,如茵。花,似锦。茶也醒了。

茶芽子抽出来了,女人们有事没事就去兜一圈。茶在枝头没几天,就被勤劳的女人颗粒归仓了。第二个再去的女人,又去那几株小茶树上勤劳一遍。茶如果会说话,说不定会说:“啊哪类,你索性连跟拔拔去,省得你们整天记挂。”鉴于此,地边边的茶一般人都是摘不到的,它属于那些披星戴月的劳模女人。

相对于采茶时,大家的争先恐后。若哪户人家真的需要茶,来了亲戚,间或喝点茶醒醒酒,解解毒,或者小孩受惊,需要用米和茶叶包着压压惊。去有茶叶的人家讨,他们必定大方相赠。

我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山能进了,砍点柴也没人管了。一次我们去很远的捣臼湾底砍柴。那里偏僻,茅草丛生、荆棘多,但硬柴也多。我们敲着竹杠,一群人呼啦啦往捣臼湾底扑。这敲竹杠,到底是为了配合心情还是搞出动静,让蛇虫鼠蚁跑掉,我已不大记得。间或两者都有吧。现在想想砍柴蛮有味道,当时肯定也不大愿意的。

一到那里,我们立马去伪存真,去芜存菁。把那多年没人砍伐的小灌木,我们所谓的硬柴,都挑出,砍倒。兴奋得热汗哒哒滴。砍着砍着,却发现一大片野茶树。一个个嫩茶芽,花一样展着笑颜。大家立马去摘茶了。茶叶摘来,放哪儿呢?捧回去啊?我的小手已经放不下了。二姐说,你傻啊。她把外套一脱,袖口用茅草一扎。两个袖子就是两只布袋。

没多久,大家都把袖子装满了。挑着一担柴禾,外加两袖子茶叶,那意外的收获,我们觉得那个长长的坡没有白爬。

一到家,我们就把茶叶倒在竹匾上,怕压在一起,发热,变质。晚上吃了饭,母亲收拾好饭桌,就开始做茶。锅烧热,把生茶叶倒进去用手翻炒,这一般是母亲和大姐做的。也就是杀青。他们一边喊,哦唷唷,烫死,烫死。一边又是满脸的喜气。不一会儿,他们必定大叫,快点,快点,把簟畚拿来。我急匆匆递过去。他们用手抓到簟畚上。然后趁热在簟畚里使劲搓,揉捻得茶汁溢出,方才作罢。全部茶叶都揉捻好,就放到锅里烘干。

自己家做的野生茶,卖相虽然不咋的,但味道实在是很赞的。特别是那香气,深沉而特异,回味甘甜。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二

暑伏吃饺子,这是传统。

那天,我开车去接爸妈,车上我问:“我们去哪儿吃饺子?”

爸看了一眼妈,笑了,“昨晚就决定了,想吃‘二合永’”。

“二合永”,这个座落在(沈阳市)铁西区小六路上的清真饺子馆,解放前就已经风靡一时,解放后公私合营,它依然名号屹立。供应粮年代,这家清真食府不知令多少人为之赞叹垂涎,按照一个赶马车来吃饺子的农民话说:“‘二合永’饺子,贼香!”

记得当年,我们一群生长在小六路的孩子们唧唧嘎嘎地疯跑,从“万发冰果店”胡同里钻出,经过“工人俱乐部”,“呼”的就飞奔到了“铁西电影院”,然后冲过小马路,掠过对面的“二合永”门前,直奔兴顺街。每每这时,我都要深呼吸一下,尽量让肺部充满里面刚出锅的饺子味香。那时的“二合永”啊!有说不出的感觉。

记忆中的第一次吃“二合永”饺子,还是一九七二年,我三岁。那天我从农村姥姥家回来串门,妈给十二岁的大姐扔下钱和粮票嘱咐两句就去上班了。中午,大姐从“二合永”买回了二两饺子,大约十个左右。那个普遍生活拮据的年代里,母亲的交代也只能是让我吃饱以后,剩下的再给两个姐姐尝尝。当大姐打开纸包袋子的那一瞬间,香味一下子就钻进了我的鼻腔,据八岁的二姐说,当时我的眼珠子都瞪起来了!我一个连一个地竟然吃下去了五个饺子,撑得我后来由两个姐姐领着出去溜达了好久。话还没能说全的我一边走一边嘟囔:“哎呀撑喜(死)了,哎呀撑喜(死)了……”

第二次吃“二合永”饺子,是八一年的秋天,被下放的姥爷得到了平反,父母也连续涨工资。爸爸高兴的从农村请来了姥爷姥姥,于是,我们一家人去“二合永”下了趟馆子。那一次,已经读初中的我,才真正懂得了品尝美味所涵盖的哲理。

之后,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吃“二合永”饺子已经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它的味道却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内心,没有什么可以代替。

每个成年人都有过生命中最强壮的时刻,每个男人也都有最好食量的记录可以拿出来炫耀,以示强壮。我人生中的这个最高纪录当然是在“二合永”诞生。十八岁那年一个初冬寒冷的傍晚,当我把面前四屉(一斤二两)饺子两碗羊汤消灭掉的时候,让屋内多少男人为自己的青春远逝而感慨叹息!

岁月,就是这样无情地掠过我的额头,各种各样的诱惑,竟然让我多年没再踏进“二合永”的门槛。当那天,我跟父母妻女坐在包房里,满桌子美味菜肴好几种内容的`饺子摆在面前的时候,我却怎么也吃不出来当年的味道,总是觉得儿时的“二合永”饺子香味已经遥远,遥远得就像我年龄一样,回首时已感桌面落满了灰尘。

我说:“没有以前好吃!”

爸说:“你是平时大鱼大肉吃多了,失去了窝头白菜汤年月里的味蕾。”

我低头沉思,却深深赞同。

我说:“爸,还是那个时候好。”

老爸拍了拍我的肩膀,笑了:“儿子,不是那个时候好,而是因为你怀念昨天。”

我说:“真想永远活在昨天。那时的人活得多轻松啊!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每个家庭都差不多,你穷我也穷,不用像现在拼得这么累。”

爸笑了:“没良心!没有改革开放的竞争体制,你哪有现在的生意成果?没有三十年的翻天巨变,我们怎么能有今天吃‘二合永’都不觉得香的生活?”

全家人哄堂大笑。

走出“二合永”时,已经是万家灯火。都市夜景,迷惑耀眼,霓虹闪烁,变化万千。昔日胡同纵横的小六路,如今已成为高楼林立的繁华商业区,辐射并影响着东北三省的九路家具城,拉动了整个兴顺街区域。

看着街路两旁各色的餐饮酒店,看着兴顺街夜市小吃一条街琳琅满目的食品,我笑了,因为我已经明白了“二合永”失去从前味道的真正原因。

记忆的深处,美味依然。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三

《山中访友》中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境”,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文中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又似第二人称称呼,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他用心去感受,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进入了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对山中的“朋友”(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等自然界的朋友),作者经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如“啊,古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好,陡峭的悬崖!……你好,悠悠的白云!……喂,淘气的云雀……”。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可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亲切。读过后,你会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热情所感染。

整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四

擦肩而过的人,成千上百。有哪几个人会真正在你的生命中停留,这永远是个未知之谜。可能你认识他,但他不认识你;又或是他认识你,你不认识他;更是凑巧的,你们彼此认识。最后一种概率,是十三亿分之一。这样的微乎其微,让我懂得了相遇的来之不易,更何况还有分难能可贵的情感在其中呢!

我对别人热情相待,只因他对我也是如此。其实,我是一个不擅长主动靠近别人的人,除非我一眼觉得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他对我好,我便用同等的量对他,甚至比他对我更好。这是我做人的原则,也是我一贯的为人处世的方法。所以,大多数朋友都对我友好,有些朋友还很帮助我、照顾我。我因他们的好,而感动,而欣慰,而懂得感恩。也因为他们的出现,让我觉得自己凄凉的生活,还是充满温馨的。

当我自以为处在幸福的时候,却忽略了某些细节,还有某些人们不愿提起的.事情。

我是独生子女,家里只有我一个掌上明珠。没有亲戚,没有所谓的堂兄表姐。所以,除了我母亲外,没有人关心我。我是孤独的。直到某个机缘巧合,我认识了几位哥哥。

他们年纪都比我大,聊了好几次,彼此的印象都不错,我便认他们做我的哥哥,而他们也高兴地答应了。兄妹关系,在此刻建立。我,不再是一个人。可我渐渐发现,事情远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亲情并不一定真实地存在。或许,只是一种形式。

原来,人可以如此的冷漠。冷漠到你好像从来没有认识他一样,又或是他根本与你认识的截然不同。

人与人的交往,暗藏了很多玄机。我们不是生活在远古时代,过的是群居生活,单纯地交流,没有太多的心机。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时空,人口密集,交通便捷,使用的都是数码电子产品。人类,已不再满足于一点点的成就,他们想要更多。这就使他们的欲望逐渐膨胀,隔阂由此产生并加厚。

有些人一开始对你笑脸迎人,热情如火,甚至对你称兄道弟或姐妹相称。他们和你经常出入、聊天、吃饭,和你说说笑笑,吵吵闹闹。外表看起来你们的确相处融洽,有时候还是别人羡慕的对象,但是这并不代表是风平浪静,其实已经暗潮汹涌。没有人告诉你某些事情的真相,比如你的隐私为什么会泄露,你为什么有时会遭到别人的指指点点?这些一个个谜团都在你自认为好朋友的身上。他们抓住了你的把柄,大肆宣扬。他们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伸出援助之手,还可能落井下石,冷眼旁观。你的心,冷透了。被这股无情的冷漠,冲淡了曾经美好的一切。

除了日常生活上的,更悲凉的莫过于社会上的冷嘲热讽。

乞丐在街上随处可见,衣衫褴褛,或残疾,或命苦。他们在街上求助乞讨,或哭泣,或表演,只为换得路人施舍的同情。有些人嫌弃地瞟了一眼,有些人匆匆而过,有些人停下来凑热闹,有些人可怜兮兮地投了一枚硬币。不管是出于同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一枚小小的硬币,对他们来说是极有帮助的。这时候,我们需要深究的是,为什么有些人不施舍给他们呢?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怕他们是骗子。这个答案令人震惊,街上缺胳膊断腿的,穿破布的老人们。人们的苦苦哀求,会是一场早已预谋的戏吗?我不敢相信,可事实却让我不得不去怀疑。尽管如此,我还是会奉献我的一点爱心。我知道,不管他们欺骗的目的是什么,总归还是为了生活。

还有一件值得争论的事情,那就是在路边看见老奶奶摔倒,你到底是扶还是不扶?这个问题,如果换做以前的我,我肯定会斩钉截铁地回答,扶。可现在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老人摔倒了,我们碰巧看见,便去扶他。运气好点,对你说声“谢谢”,运气不好,便硬拉着你赔钱。这样的事情,已数见不鲜。在我母亲身上也发生过,所以我深有感触。

人,冷漠的不是没有同情心,而是互相欺骗。

有些人,有些事,我们一时间可能无法用眼睛去看清,但我们可以用心去体会。心,是人类的另一扇窗户,它比眼睛看得更清楚,更透彻。它是不会骗自己的。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复杂,也很微妙。有些变化,你还来不及分辨,就已被判了刑。但有些你心里或许清楚,可不愿挑明,所以隐瞒。不管是热情还是冷漠,只有自己才知道。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五

春节回老家过年,说什么也得给家人办好丰盛的年货。

一大早,老妈就督促我和妻子起床:“赶紧起来吧,没看都8点了,待会迟了集上人多拥挤……”“不是还早吗?这办年货有啥迟早?”我对老妈说,“今天我赶天黑前给咱办好就是了。”“这腊月天集上人多,买东西不方便,可不比平时,你还是赶早不赶晚的好。”母亲对我解释说。

听母亲这么一嚷,我睡意全无,三下五除二地穿好衣服。刚刚洗漱完毕,老妈就烧好了两大碗鸡蛋醪糟。我和妻子刚端过饭碗,邻居的发小二胖就过来对我说:“阿亮,你今天去城里置办年货吗?”“当然去呀,我这吃完饭就走呀!”我对二胖说。

“你如果去的`话,那就别坐班车了,我今天专门开车去置办年货呀。”二胖边点燃我递给他的香烟边说,“班车拥挤,你就坐我们的顺风车吧。”听二胖这么一说,我和妻子都不约而同地回答:“那行,谢谢啦。”“那就这样了,你们慢慢吃,我先回去发车去。”

一路上,我和二胖他们都无比开心,此刻的心情正如车上播放的音乐一样无比惬意。不知不觉间,车子就过了市区收费站。刚刚过站,就被路边几个交警拦住了,他们一一查验了二胖的驾照和行驶证后,正欲放行,另一个又点了下车上的人数,说了句“超载”,就没收了二胖的证件。

见此情景,二胖死活也不肯要我交钱,最终还是自己掏钱给了执法交警。交警开过罚单之后,嘱咐我们不能再继续乘坐这么多人,我赶紧主动下车另行搭车。

原本坐下顺风车图个方便,没想到竟然出现这样的插曲。一路上,我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六

小时候,我最喜欢吃的蔬菜就是茄子。那时,买食用油是按量供应的,吃的就是大锅熬的茄子。看着手里的糠窝头,皱起眉头,实在是难以下咽。有时奶奶端上一碗熬茄子,也就稀里糊涂地吃下去了。正所谓“吃糠咽菜”,吃糠时,没有菜是不行的。那时的熬茄子就是最好的家常菜。这种感觉,没有经过饥饿的年代,是难以体会得到的。

1958年,农村成立了人民公社。我当时也是人民公社的一名小社员了,天天要到生产队里去干活。当时,我和村民们都特高兴,人民公社成立了,眼看着美妙的共产主义社会,马上就要到来了。大伙哥哥兴高采烈,敲锣打鼓地庆祝,喊着“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很快,村里就成立了大食堂,吃饭不要钱,我们都一天三顿地到食堂里猛吃,海吃。几个月下来,粮仓里的粮食,就下去了一大半。粮食告急了。

没办法,只好开始按人定量了。早晚喝粥,中午一个窝头。哪里吃得饱呀!没到收工,肚子就饿得“咕咕”叫了。一天,我和张叔一块到地里除草。回来的路上,正好路过一处菜园子。一旁的张叔看我饿得快要走不动了,就对我说:“这是咱们队里的菜园子,咱们摘个茄子吃吧,解解饿”我一听,有点愣:“茄子还能生着吃呀?”张叔说:“肚子饿了,吃什么都能解决肚子的问题,怎地不行?你尝尝吧,味道是挺不错的。”

我们走进菜园子,负责看菜园的老头抽着烟,把头转向另一边,有意不注意我们。那个年月,老头心里明白我们就是赖债茄子解饿了,我和张叔一人摘一个大茄子,走出菜园子,张叔就张大嘴巴,啃去茄子的紫皮。我才发现,茄子的瓤,原来又白又嫩呀,我尝了几口,不甜,有点涩,可是不难吃,而且很解饱。我和张叔吃了一个茄子,肚子饱了,精神也好多了。那时,我家院里也种着几垄茄子,我发现,那些还没长大的小茄包子,生着吃最好,肚子饿了,摘一个吃,味道很鲜美,半天就不会饿了。

度过了饥荒的的年代,我又回到校园。几年后,我到城里上学了。在学校食堂,我头一回吃到了烧茄子。那叫好吃呀。好想吃的是炖肉一样。我和我的同学们都觉得大饱了一回口服。那时,几年都不知肉味的.年代呀。把茄子当成肉,是很正常的。我向食堂师傅讨教,他们说:“烧茄子分两种,一种是油烧,一种是水烧。因为油是按量供应的,没有那么多油,只能给你们吃水烧茄子了。要是油烧,那就就更好吃了。”听了这番话,我和同学们都翘首盼望着,有一天能吃上有少的茄子,该是多么美的事呀!

改革开放30多年后,生活水平提高了,茄子随便挑,油也随便买了。我也开始学着做茄子的菜了。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拌“茄泥”,把茄字切成几个大块儿,放锅里蒸熟,晾凉了,放进香油麻酱,就是一盘好菜了。清凉解暑,美味可口。比较难做的就是茄盒了。把茄子片切厚一点,中间放进菜和肉丁,再用淀粉糊严实,就可以放进油锅里炸了。炸到外焦里嫩,软硬适中时,那时茄盒最可口的时候。虽然麻烦一些,可是,这茄盒真是解馋呀。

吃了好多年茄子,对茄子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那天,我正要做一道烧茄子,就得先拿着刀子削茄子皮,我正削着,一位朋友来了,一见我削皮,当即让我停止。他说:“茄子皮里有维生素b2,你消掉了皮多可惜。只要你洗净就行了。我听了他的话,从此,烧茄子,就不再削皮了。带皮的烧茄子,确实也很好吃啊。

我喜欢吃茄子,一是个儿大,光溜,好洗,好做,二是营养丰富,做法多样,味道各异。三是生熟都可入口,而且耐储藏。据说,茄子是明代从外国引进的。《红楼梦》中,就有对茄子的具体描写,从小说人物的口中,可以了解,那时的商贾大户,吃茄子是很讲究的,把他看成是上等的美味佳肴,看《红楼梦》里写王熙凤细说“茄鲞”那一段时,馋得直咽唾沫,心想:“此菜只能书上有,人间能的几回尝”。是没想到,今日的平头百姓也能随意品尝了。

有一回,朋友请我吃饭,他们点了鸡鸭鱼肉,让我点海鲜。我只点了一个“鱼香茄子”。朋友不解:“点海鲜呀,别想着给我省钱!”我说:“我就是喜欢鱼香茄子这口味,海鲜,我还吃不惯。”那天,我的几位朋友也尝了,他们也说:“味道好极了。”

茄子这种虽然很普通的蔬菜,却有着不平凡的妙处。饥饿的年代,你能给我果腹充饥,到今天,你又成了老百姓餐桌上一道很普通的菜肴。你很朴实,又很美味,品格大众化,加个也便宜。在各种蔬菜中,我至今对茄子还是情有独钟的。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七

久已未在老家多呆了,猛地一下陪着重病的母亲,从驼城赶回来住下后,一时间我竟感到很不习惯,好像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

之前,母亲和父亲在老家生活的时候,尽管每年我都会专门回来几次,来看望二老,但因忙于俗务和上班,一般不会住下,随即就会忙忙地离开。真就像那歌里唱得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这次回来住下后,我就觉得对村里许多的人和事,甚至那些曾经十分熟悉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仿佛有些朦胧而恍惚的生疏与淡忘了。但几天住下来,就像躺在炕上的母亲一样,我心里便也暖暖的,渐渐有了许多的亲切,许多的踏实,和许多的舒坦。

家里几乎每天都有乡亲来走串,来看望母亲。乡亲们大多不是空着手来的,有的拿着刚从地里采摘来得新鲜蔬菜,什么青椒呀,芹菜呀,黄瓜呀,豆角小白菜呀,全都葱嫩闪亮;有的则抱几个金子一般黄亮水嫩的玉米,或者提十几二十颗正宗的土鸡蛋。总之,全都是清一色的绿色食品。虽然值不了多少钱,但礼轻仁义重,那一股包含其中的浓浓深情,着实令人好生感动。

住在我家后面埝山渠的一位老嫂子,叫梁桂兰,与母亲同庚,满脸皱纹,耳聋眼花的,也是养育了一大群儿女的操劳命,也曾和母亲一样,遭遇过那可怕的饥饿折磨,经受过农业社那漫长而繁重的艰苦劳动。可是为了能多挣几个工分,能给自己评上个高分,在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她和母亲一块修梯田,打土坝,扯峩、打夯、送粪、搬石头、背石头,什么样的苦活、累活、脏活都曾干过。老嫂子了解母亲,敬重母亲,知道母亲爱吃个家常便饭,爱吃老云瓜,知道我们一大家子早就不种地、不种瓜了,所以她就不顾自己早年间太过操劳,而落下的腰腿疼痛的毛病,不怕我家住在一道黄土高坡上,几次抱着又甜又然的老云瓜,专门给母亲送来。这实在让我们觉得有些不安,和打心眼里过意不去。因为我们深知为农的艰辛和不易。再则,我们又想自己并没有对人家有过什么帮助,何以能如此地受人恩惠呢?但那老嫂子和所来的乡亲一样,对我们的不安都报以爽朗的一笑,她说,看兄弟们说哪去了!这能有什么呢?都是咱地里自产的嘛!等吃完了,俺再给送来。哦,不不不!我连忙说,我们住这道高坡,你老嫂子这么大年纪了,腰腿又不太方便,瓜又那么重,今后可千万不敢再这样了。老嫂子却说,兄弟们这是嫌俺串来了?怎都像你们老人那样争气!我赶紧笑着说,好嫂子呐,请你也请不来呢,怎还能嫌你。只要嫂子想来串,想和我妈来拉话,就只管来。要是瓜吃完了,我妈还想吃的话,我来跟嫂子要就是了。嫂子看这样好吗?好好好!老嫂子见我这样说,就开心地笑得满脸灿烂。

望着宛如母亲一般慈祥而善良的老嫂子,我的不由得潮湿的双眼里,乡亲们那一张张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可亲可爱的面容,便不停地闪现在我眼前。于是,一种老实而厚道、淳朴而亲切的真情实感,仿佛就那么地,伴随着几多回忆,几多感动,悄然温暖进我所有的骨子里。

印象中,母亲从不愿欠别人的人情。每有个什么事,连累到了谁,母亲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尽快回报人家。因此,这次回老家后,见有那么多的乡亲来看望自己,母亲虽然日夜煎熬在病痛里,但她老人家依旧为此而焦虑不安,一次次地对我们嘟囔着说,俺就这么一天天地躺着不得起来,欠下人家这么多的情,该怎还呀!我听得百感交集,一时不知如何解开母亲心上的结,但我还是急忙劝慰她老人家说,妈,这你老就不用管了,有我们呐。谁来看你老,我们都记着哩。一有机会,我们就会去回看人家的。你老只管好好吃饭,好好修养就是了。可是,对于我这信誓旦旦的承诺,母亲好像并不觉得满意。从她老人家的自言自语似的反复嘟囔中,我分明听得她老说,人情大如天。这都是她欠下的,应该由她来还才对。

就这样,一连几天,为此母亲仿佛又平添了一丝沉重的心病。她老人家总是在那病痛的呻吟中,还念念不忘张三或李四,来看望她的事。

后来,有一天上午,母亲忽然问我说,八月十五是不是快要到了?我说,再过七八天就到了。于是,过了一会儿,母亲就让我给县城工作的小弟打个电话,叫他回来时,买上几十个食品袋,带回家来。我不知母亲要食品袋干啥,但我想,既然她老人家叫买,那就说明肯定有用处的。所以,我就将母亲的意思,在电话上告诉了小弟,并叮嘱他说,无论如何,千万不敢忘记。

很快就要到中秋节了。

随着微微秋风的吹拂,仿佛有一股股甜甜淡淡的清香,正在空气里恣意弥漫,飘散。院子里的.几棵硕大而繁茂的梨树上,满挂着金子一般黄亮的鸭梨,一个个如拳头般大小,煞是令人看着眼馋。无数的细腰小黄蜂,一拨拨嗡嗡飞来,争先恐后地落在那最好、最熟的梨子上,纷纷将自己尖利的嘴巴,扎入薄嫩的梨皮,尽情吮吸那清凉甘甜的美汁。于是,每当夜深人静,时不时的,就会听得院子里有那嗵——嗵——的音声,在叩响大地。那全是被细腰小黄蜂吃过的最好的梨子,凄然落地时发出的声音。小黄蜂在梨子上叮开一个个小眼之后,雨露就会乘孔而入,梨子就会从里往外而烂,因而也就会过早地从那梨树上无奈落下,悄然跌碎。于是,瞬间便甘甜四溢,清香纷飞。

也许,我想也许,母亲就是在那一个个无眠的长夜里,一次次听得那梨子落地的声音中,终于受到了启发,终于找到了自己了却心愿,不留遗憾,亲还人情的办法的。因此,她老人家才让我叫小弟买些食品袋回来。

小弟买回食品袋后,母亲就急着叫我们到梨树上去摘最好的梨子。然后,便吩咐我们装满一个个食品袋。接着,她老人家就板着手指头,点着看过她的一个个乡亲的名字,说,就要八月十五了,你们几个把梨提上,快点到人家家里去走走吧。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才完全明白了母亲的悠悠心迹。

之后,再要是有谁来看望母亲,母亲就一再催促我们,赶紧给人家去摘梨子,生怕我们舍不得,或者忘掉似的。而每每看到人家欣然接受了我们回赠的梨子时,母亲侧躺在炕上,就很是开心地望着大家,一个劲儿地笑得合不拢嘴。我知道母亲为啥会这么高兴,因为那几棵梨树就是她老人家亲手栽种下的。

日子,就这么的,在我的一种痛并快乐的感觉中,时而阴沉,时而阳光地过着。母亲总爱和来人拉那些家长里短,但人们都知道她老人家的病,都很理智地问候问候她老人家,和她老人家简单说说什么之后,就急忙岔开话题,安慰她老人家好好休息,好好养身。然后,便别过母亲,走出门来,又会在那院子里,低声向我们关切地询问几句母亲的病情,感叹母亲这一生一世的为人。临末,还又祝愿母亲说,老人家看上去脸色红润,肯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是啊,眼见得母亲已经病成了这样,但她老人家却依然还能够自知自觉地念念不忘别人,念念不忘人情大如天,这实在令我们每一个做儿女的心生内疚,自愧不如。同时也实在令我们每一个做儿女的值得永远骄傲,永远铭刻于心。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八

茶汤,也叫面茶,其实就是面粥,茶汤的美味又远非面粥可比.前些年,通州举办小吃节,引来京城数名茶汤名家,我逐一品尝之,更觉得茶汤美味可比做玉液琼浆,兴之所至,吟小诗一首专道茶汤之妙:“铜壶玉碗自生光,细流入肚口舌香,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小时候,有一同感冒发烧躺在炕上。不知何时,奶奶端来一碗茶汤。茶汤?我第一回听到这个名称,觉得十分奇怪。尝了几口,味道真美,一口气喝完,出了一身汗,感冒便好了。便问奶奶:“茶汤是怎么做的?奶奶说:“用开水沏的。"我又问:“茶汤是什么面做的?”奶奶说:“咱家用的`是白面要是黍子面更好吃了。”

问了这两句,我算是对茶汤有了初步认识,但那时仍不明白,这名字起得也觉得怪怪的,既没有茶,又不是汤,怎么硬叫成茶汤了。长大进县城当上中学教师,才慢慢悟出其中的奥妙来:这“茶”字是说它的制作方法同沏茶相似,这“汤”字,是说它的样子稀溜溜的,和面汤一样,用碗盛着喝。茶汤二字合起来,用一句别扭的句子表述起来便应是:像沏茶一样制成的,像面儿汤一样用碗盛来入口一种小吃便是茶汤。句子是别扭些,但也许止是对茶汤的准确解释吧!

70年代初,我在通州小城读书,星期天,和几名同学在通州城内闲逛,心中总想到一个能买到茶汤的地方。可惜我们踏遍了通州小城,居然没找到一处卖茶汤的商家。放暑假时,我和一位姓孟的同学骑车20公里,到北京来寻茶汤,终于在东城区南小街一家坐两朝东的小饭店里尝到了茶汤的美味。小饭店一间门面,中间用柜台隔开,我外面的半间房,里边放着一张小桌,只能坐两个人。看来是专营茶汤的小馆子,连饭桌也没有。柜台上放着几大盘汤面,柜台后一把大铜壶咕嘟哪地冒着热气。我和那位同学这一回大饱眼福,两人共喝了整整六碗,把卖茶汤的老人逗得直乐。那时的茶汤一毛钱一碗,老人收了我俩五角钱,送到门外向我们扬了扬手,说了声再见。之后,我们再也没去,也许如今这位老人成了通州小吃节上的茶汤专家了吧!

十几年前,我和家里人摸索着自制过好多回茶汤面。开始听别人介绍茶汤面又叫油茶面,也叫油炒面,先得把面用干锅炒熟。我亲自掌勺,头回炒煳了,二回面不太熟,三回便成功了,以后又在面里加上瓜子仁、核桃仁、糖、青红丝一类的佐料。当时我们全家共同努力,让我们的茶汤赶上了饭店水平,将来也开个茶汤小店,让一方百姓都品尝到此等美味。

十几年前,通州城内,接连开了几届小吃节。每次小吃节上的茶汤都使我情有独钟,既大开了眼界,又大饱了口福,喝了各地名师料理的茶汤,我家自制的茶汤便大为逊色了,不值得一提了,于是开个茶汤店的想法,也就自然溜之乎也。不过,我想呼吁京城内的餐饮业老板们,应该添上茶汤早餐这道美味。要知道老百姓里有多少盼着天天能喝上几口呢!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九

这座小小的县城,养育着150万常住人口,听说还有150万的流动人口。这么多人将带动怎样的经济发展呢?可举目四眺,县城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好,有些街道坑坑洼洼,就连路边的垃圾箱也是最原始的——背篓。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流,尽管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但基本上都穿着汉服,说着汉话,偶尔会看见一两个山民背着背篓、戴着彝族的绣花盖帕,给这座城市一抹区别于成都的风情。

不知道是看惯了成都的繁华,还是因为喜欢绵阳的干净,这小城并不能让我有激动、欣喜的情绪,反而因为街道的脏乱、房子的低矮破败,让我有快快离开的冲动。计程车从眼前驶过,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女司机比男司机要多。听说云南有十八怪,这会不会就是其中一怪呢?不过我也仔细看过了,鸡蛋串着卖、草绳当锅盖、大姑娘抱着小孩谈恋爱的现象我还没发现,有点遗憾。

离开这座小城,我想去乡下看看。山路弯弯,就像一条长长的灰黑色的蛇绕着山在视野里没有尽头......朝阳从前方的山坳里一点一点升起,耀眼的光芒刺得我的眼睛生疼。我偏了偏头,那金灿灿的光芒映红了整个车厢。阳面的山体发着亮光,阴面的山体静静的矗立着,黛青、墨绿的轮廓由远而近。山势并不险峻,山峰也不挺拔,但山上的梯田一层一层的,随着山的形状依山而绕。田里的庄稼并不高大,种着土豆、玉米、烟草。烟草被塑料薄膜覆盖着;玉米有五寸高,刚抽出两三片新叶,绿绿的;土豆藤要壮实得多,泥土下面的土豆有的已经冒出来了,隐隐约约看见有小鸡蛋那么大.....云南人真勤快啊,那山腰上、山坡上、山脚上的层层梯田至上而下,至下而上几乎看不见一根杂草,一陇一陇的庄稼就像一排一排的士兵,一层一层的梯田就像大山的一条条脉络,一片一片的.,就像一幅画,好看极了。

静卧的大山,大山上的植被,还有梯田里的庄稼,妆点了云南,让我一下子对云南人肃然起敬,对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生长的植被肃然起敬,对耐旱的庄稼肃然起敬。大自然总是在任何时候用自己独有的语言传递着“活下去”的精神,而我在那么好的环境里仍然无病呻吟,哀叹命运。在这座大山面前,在山中的植被庄稼面前,我为自己的肤浅感到羞愧。山之伟岸,孕育了一草一木;草木有情,在山石的缝隙里顽强生长,一点翠绿以报养育之恩。我如醐醍灌顶,一下子明白了物物相依的道理。

山路边的民居,大多是空心砖垒成,房子并不宽敞也不高,门窗都是旧式的,灰尘、蛛网、陈旧,看上去荒芜的好像没人居住,其实里面住着山民。从敞开的门缝往里瞄一眼,屋子里的摆设极其简陋。偶尔还会看见一栋栋房子正在修建中,除了用空心砖砌墙外,还有红砖和石头。山上的石头很多,山民们差不多就地取材。我心里很好奇:山上的石料并不成形,石头更是奇形怪状,他们是怎样将石料切割成方形的呢?这些石头房子要完全修成,不知道要用多长时间?他们采石、切割、砌墙......为了节约修建费用,每一道工序都是亲力亲为,有些人家修到中途没钱了,整个工期还得停下来,等存够钱了继续修建......很多时候,等房子建好了,最下面的那层已经破旧了。一路上我就看见好几处这样的石头房子:楼上墙壁上的石头保留着原色,色彩洁净;而楼下墙壁上的石头已经在风霜雨雪的侵袭下变得斑驳,黑乎乎一片;甚至有些石头房子只修葺了一半便停工了,孤独地立在那里.......开车的师傅说这里的大多数山民修房子都需要两三年,有的甚至三五年。因为修着修着没钱了,就只好停下来继续打工,等攒够了钱再继续修缮没有完工的部分。尽管这样,他们并没有气馁,存钱——修房——存钱,想要一个温暖的家的渴望让他们总是能千方百计的克服所有的困难,直到一家人搬进新居。目之所及的那栋栋没有完工的石头房子,于我已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雕塑。很多时候,我所缺乏的就是云南人修房子的这种锲而不舍、坚持不断、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精神。

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有背着背篓下田干活的,有背着书包上学的,也有在路边走来走去没人带的小孩.....整座大山真的苏醒了,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汽车鸣笛声、还有躺卧在家门口偶尔狂吠的狗叫声以及公鸡带着一群母鸡在围墙下刨食的欢快声.....让山中小镇一下子热闹起来。这里是落后的:低矮的房屋随处可见;一家生几个小孩,听说最多的有十个,因为前九个都是女孩,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里根深蒂固;孩子们很小就辍学了,加入外出打工或者下田干活的行列;卫生条件极其差,垃圾随处可见,而他们好像已经习以为常......这里是现代的:山民们开着各式各样的车驰骋在山道上;背着背篓的山民一边走路一边打电话;网络早已开通,透过电脑,他们知道了山外更大更广的世界......这里是心灵的桃花源,峭壁上的一朵花、石头缝里的一棵草、贫瘠的土地上的层层梯田还有一栋栋石头房子.....荡涤着我心灵上的尘埃,给我灵魂以洗礼,让我不断反思自己......

苍茫的大山啊,孕育着祖祖辈辈的云南人;勤劳的云南人啊,憧憬着山外的风景!也许,大山外的世界是他们幸福的追求,可我在大山的几天,才觉得自己原来有多么幸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