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美味茶汤的散文(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9:26:24 页码:7
美味茶汤的散文(汇总18篇)
2023-11-18 09:26:24    小编:ZTFB

总结记录了我们经历的点滴,让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得智慧和教训。写总结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典型范例,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一

小时候,我最喜欢吃的蔬菜就是茄子。那时,买食用油是按量供应的,吃的就是大锅熬的茄子。看着手里的糠窝头,皱起眉头,实在是难以下咽。有时奶奶端上一碗熬茄子,也就稀里糊涂地吃下去了。正所谓“吃糠咽菜”,吃糠时,没有菜是不行的。那时的熬茄子就是最好的家常菜。这种感觉,没有经过饥饿的年代,是难以体会得到的。

1958年,农村成立了人民公社。我当时也是人民公社的一名小社员了,天天要到生产队里去干活。当时,我和村民们都特高兴,人民公社成立了,眼看着美妙的共产主义社会,马上就要到来了。大伙哥哥兴高采烈,敲锣打鼓地庆祝,喊着“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很快,村里就成立了大食堂,吃饭不要钱,我们都一天三顿地到食堂里猛吃,海吃。几个月下来,粮仓里的粮食,就下去了一大半。粮食告急了。

没办法,只好开始按人定量了。早晚喝粥,中午一个窝头。哪里吃得饱呀!没到收工,肚子就饿得“咕咕”叫了。一天,我和张叔一块到地里除草。回来的路上,正好路过一处菜园子。一旁的张叔看我饿得快要走不动了,就对我说:“这是咱们队里的菜园子,咱们摘个茄子吃吧,解解饿”我一听,有点愣:“茄子还能生着吃呀?”张叔说:“肚子饿了,吃什么都能解决肚子的问题,怎地不行?你尝尝吧,味道是挺不错的。”

我们走进菜园子,负责看菜园的老头抽着烟,把头转向另一边,有意不注意我们。那个年月,老头心里明白我们就是赖债茄子解饿了,我和张叔一人摘一个大茄子,走出菜园子,张叔就张大嘴巴,啃去茄子的紫皮。我才发现,茄子的瓤,原来又白又嫩呀,我尝了几口,不甜,有点涩,可是不难吃,而且很解饱。我和张叔吃了一个茄子,肚子饱了,精神也好多了。那时,我家院里也种着几垄茄子,我发现,那些还没长大的小茄包子,生着吃最好,肚子饿了,摘一个吃,味道很鲜美,半天就不会饿了。

度过了饥荒的的年代,我又回到校园。几年后,我到城里上学了。在学校食堂,我头一回吃到了烧茄子。那叫好吃呀。好想吃的是炖肉一样。我和我的同学们都觉得大饱了一回口服。那时,几年都不知肉味的.年代呀。把茄子当成肉,是很正常的。我向食堂师傅讨教,他们说:“烧茄子分两种,一种是油烧,一种是水烧。因为油是按量供应的,没有那么多油,只能给你们吃水烧茄子了。要是油烧,那就就更好吃了。”听了这番话,我和同学们都翘首盼望着,有一天能吃上有少的茄子,该是多么美的事呀!

改革开放30多年后,生活水平提高了,茄子随便挑,油也随便买了。我也开始学着做茄子的菜了。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拌“茄泥”,把茄字切成几个大块儿,放锅里蒸熟,晾凉了,放进香油麻酱,就是一盘好菜了。清凉解暑,美味可口。比较难做的就是茄盒了。把茄子片切厚一点,中间放进菜和肉丁,再用淀粉糊严实,就可以放进油锅里炸了。炸到外焦里嫩,软硬适中时,那时茄盒最可口的时候。虽然麻烦一些,可是,这茄盒真是解馋呀。

吃了好多年茄子,对茄子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那天,我正要做一道烧茄子,就得先拿着刀子削茄子皮,我正削着,一位朋友来了,一见我削皮,当即让我停止。他说:“茄子皮里有维生素b2,你消掉了皮多可惜。只要你洗净就行了。我听了他的话,从此,烧茄子,就不再削皮了。带皮的烧茄子,确实也很好吃啊。

我喜欢吃茄子,一是个儿大,光溜,好洗,好做,二是营养丰富,做法多样,味道各异。三是生熟都可入口,而且耐储藏。据说,茄子是明代从外国引进的。《红楼梦》中,就有对茄子的具体描写,从小说人物的口中,可以了解,那时的商贾大户,吃茄子是很讲究的,把他看成是上等的美味佳肴,看《红楼梦》里写王熙凤细说“茄鲞”那一段时,馋得直咽唾沫,心想:“此菜只能书上有,人间能的几回尝”。是没想到,今日的平头百姓也能随意品尝了。

有一回,朋友请我吃饭,他们点了鸡鸭鱼肉,让我点海鲜。我只点了一个“鱼香茄子”。朋友不解:“点海鲜呀,别想着给我省钱!”我说:“我就是喜欢鱼香茄子这口味,海鲜,我还吃不惯。”那天,我的几位朋友也尝了,他们也说:“味道好极了。”

茄子这种虽然很普通的蔬菜,却有着不平凡的妙处。饥饿的年代,你能给我果腹充饥,到今天,你又成了老百姓餐桌上一道很普通的菜肴。你很朴实,又很美味,品格大众化,加个也便宜。在各种蔬菜中,我至今对茄子还是情有独钟的。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二

这天,白月酒楼里来了两位客人,一男一女,四十岁上下,穿着不俗,男的还拎着一个旅行包,好像是一包衣服看样子是男人给女人送行的。

服务员笑吟吟地送上菜单。男的接过菜单直接递女的,说:你点吧,想吃什么点什么。女的连看也不看一眼,抬头对服务员说:给我们来碗馄饨就行了!

女人摇摇头说:我就是要吃馄饨!男人愣了愣,看到服务员惊讶的目光,很难为情地说:好吧。请给我们来两碗馄饨。

男人不吭声了,抱着手靠在椅子上。旁边的服务员露着了一丝鄙夷的笑意,心想:这女人抠门抠到家了。上酒楼光吃馄饨不说,两个人还只要一碗。她冲女人撇了撇嘴: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馄饨卖,两位想吃还是到外面大排挡去吧!

女人一听,感到很意外,想了想才说:怎么会没有馄饨卖呢?你是嫌生意小不愿做吧?以前这里的馄饨很出名的。

店老板微微一笑,冲她摆摆手。他也觉得很奇怪:看这对夫妻的打扮,应该不是吃不起饭的人,估计另有什么想法。不管怎样,生意上门,没有往外推的道理。

他小声吩咐服务员:你到外面买一碗馄饨回来,多少钱买的,等会结帐时多收一些钱!不就完了,说完他拉张椅子坐下,开始观察起这对奇怪的夫妻。

过了一会,服务员捧回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往女人面前一放说:请两位慢用。

看到馄饨,女人的眼睛都亮了,她把脸凑到碗面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用汤匙轻轻搅拌着碗里的馄饨,好象舍不得吃,半天也不见送到嘴里。

女人抬头说道:我喜欢!

男人一把拿起桌上的`菜单:你爱吃就吃吧,我饿了一天了,要补补。他便招手叫服务员过来,一气点了七八个名贵的菜。

女人不急不慢,等男人点完了菜。这才淡淡地对服务员说:你最好先问问他有没有钱,当心他吃霸王餐,他要有钱你就给他点。

没等服务员反应过来,男人就气红了脸:放屁!老子会吃霸王餐?老子会没钱?他边说边往怀里摸去,突然;咦的一声:我的钱包呢?他索性站了起来,在身上又是拍又是捏,这一来竟然发现手机也失踪了。男人站着怔了半晌,最后将眼光投向对面的女人。

女人不慌不忙地说道:你别瞎忙活了,钱包和手机我昨晚都扔到河里了。

男人一听,火了:你疯了!女人好象没听见一样,继续缓慢的搅拌着碗里的馄饨。男人突然想起什么,拉开随身的旅行包,伸手在里面猛掏起来。

女人冷冷说了句:别找了,你的手表,还有我的戒指,咱们这次带出来所有值钱的东西,我都扔河里了。我身上还有五块钱,只够买这碗馄饨了!

女人却一脸平静,不温不火地说:你急什么?再怎么着,我们还有两条腿,走着走着就到家了。

男人沉闷的哼了一声。女人继续说道:二十年前,咱们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不也照样回到家了吗?走了三个多小时,那时侯的天。比现在还冷呢!

男人听了这句,不由的瞪直了眼:你说,你说什么?女人问:你真的不记得了?男人茫然的摇摇头。

男人听到这里,身子一震,打量了四周:这,这里……女人说:对,就是这里,以前是汽车站隔壁,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时它还是一间又小又破的馄饨店。

男人默默地低下头,女人转头对在一旁发愣的服务员道:姑娘,请给我再拿只空碗来。

服务员很快拿来了一只空碗,女人捧起面前的馄饨,拨了一大半到空碗里,轻轻推到男人面前:吃吧,吃完了我们一块走回家!

男人盯着面前的半碗馄饨,很久才说了句:我不饿。女人眼里闪动着泪光,喃喃自语: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说的!说完,她盯着碗没有动汤匙,就这样静静地坐着。

男人说:你怎么还不吃?女人又哽咽了: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问我的。我记得我当时回答你。要吃就一块吃,要不吃就都不吃,现在,还是这句话!

男人默默无语,伸手拿起了汤匙。不知什么原因,拿着汤匙的手抖得厉害,舀了几次,馄饨都掉下来。最后,他终于将一个馄饨送到了嘴里,使劲一吞,整个都吞到了肚子里。当他舀第二个馄饨的时候,眼泪突然;叭嗒、叭嗒;往下掉。

女人见他吃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也拿起汤匙开始吃。馄饨一进嘴,眼泪同时滴进了碗里。这对夫妻就这和着眼泪把一碗馄饨分吃完了。

放下汤匙,男人抬头轻声问女人:饱了么?

女人摇了摇头。男人很着急,突然他好象想起了什么,弯腰脱下一只皮鞋,拉出鞋垫,手往里面摸,没想到居然摸出了十块钱。他怔了怔,不敢相信地瞪着手里的钱。

女人微笑的说道:二十年前,你骗我说只有五毛钱了,只能买一碗馄饨,其实呢,你还有五毛钱,就藏在鞋底里。我知道,你是想藏着那五毛钱,等我饿了的时候再拿出来。后来你被逼吃了一半馄饨,知道我一定不饱,就把钱拿出来再买了一碗!顿了顿,她又说道,还好你记得自己做过的事,这五块钱,我没白藏!

男人把钱递给服务员:给我们再来一碗馄饨。服务员没有接钱,快步跑开了,不一会,捧回来满满一大碗馄饨。

男人往女人碗里倒了一大半:吃吧,趁热!

女人没有动,说:吃完了,咱们就得走回家了,你可别怪我,我只是想在分手前再和你一起走一回,在你背一次!

男人一声不吭,低头大口大口吞咽着,连汤带水,吃得干干净净。他放下碗催促女人道:快吃吧,吃好了我们走回家!

女人面带笑容,平静地吃完了半碗馄饨,然后对服务员:姑娘,结帐吧。

一直在旁观看的老板猛然惊醒,快步走了过来,挡住了女人的手,却从身上摸出了两张百元大钞递了过去:既然你们回去就把离婚协议书烧了,为什么还要走路回家呢?人生不管到哪里,记住自己已经有家就好,孩子等着你们打车回去吧。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三

茶汤,也叫面茶,其实就是面粥,茶汤的美味又远非面粥可比.前些年,通州举办小吃节,引来京城数名茶汤名家,我逐一品尝之,更觉得茶汤美味可比做玉液琼浆,兴之所至,吟小诗一首专道茶汤之妙:“铜壶玉碗自生光,细流入肚口舌香,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小时候,有一同感冒发烧躺在炕上。不知何时,奶奶端来一碗茶汤。茶汤?我第一回听到这个名称,觉得十分奇怪。尝了几口,味道真美,一口气喝完,出了一身汗,感冒便好了。便问奶奶:“茶汤是怎么做的?奶奶说:“用开水沏的。"我又问:“茶汤是什么面做的?”奶奶说:“咱家用的`是白面要是黍子面更好吃了。”

问了这两句,我算是对茶汤有了初步认识,但那时仍不明白,这名字起得也觉得怪怪的,既没有茶,又不是汤,怎么硬叫成茶汤了。长大进县城当上中学教师,才慢慢悟出其中的奥妙来:这“茶”字是说它的制作方法同沏茶相似,这“汤”字,是说它的样子稀溜溜的,和面汤一样,用碗盛着喝。茶汤二字合起来,用一句别扭的句子表述起来便应是:像沏茶一样制成的,像面儿汤一样用碗盛来入口一种小吃便是茶汤。句子是别扭些,但也许止是对茶汤的准确解释吧!

70年代初,我在通州小城读书,星期天,和几名同学在通州城内闲逛,心中总想到一个能买到茶汤的地方。可惜我们踏遍了通州小城,居然没找到一处卖茶汤的商家。放暑假时,我和一位姓孟的同学骑车20公里,到北京来寻茶汤,终于在东城区南小街一家坐两朝东的小饭店里尝到了茶汤的美味。小饭店一间门面,中间用柜台隔开,我外面的半间房,里边放着一张小桌,只能坐两个人。看来是专营茶汤的小馆子,连饭桌也没有。柜台上放着几大盘汤面,柜台后一把大铜壶咕嘟哪地冒着热气。我和那位同学这一回大饱眼福,两人共喝了整整六碗,把卖茶汤的老人逗得直乐。那时的茶汤一毛钱一碗,老人收了我俩五角钱,送到门外向我们扬了扬手,说了声再见。之后,我们再也没去,也许如今这位老人成了通州小吃节上的茶汤专家了吧!

十几年前,我和家里人摸索着自制过好多回茶汤面。开始听别人介绍茶汤面又叫油茶面,也叫油炒面,先得把面用干锅炒熟。我亲自掌勺,头回炒煳了,二回面不太熟,三回便成功了,以后又在面里加上瓜子仁、核桃仁、糖、青红丝一类的佐料。当时我们全家共同努力,让我们的茶汤赶上了饭店水平,将来也开个茶汤小店,让一方百姓都品尝到此等美味。

十几年前,通州城内,接连开了几届小吃节。每次小吃节上的茶汤都使我情有独钟,既大开了眼界,又大饱了口福,喝了各地名师料理的茶汤,我家自制的茶汤便大为逊色了,不值得一提了,于是开个茶汤店的想法,也就自然溜之乎也。不过,我想呼吁京城内的餐饮业老板们,应该添上茶汤早餐这道美味。要知道老百姓里有多少盼着天天能喝上几口呢!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四

擦肩而过的人,成千上百。有哪几个人会真正在你的生命中停留,这永远是个未知之谜。可能你认识他,但他不认识你;又或是他认识你,你不认识他;更是凑巧的,你们彼此认识。最后一种概率,是十三亿分之一。这样的微乎其微,让我懂得了相遇的来之不易,更何况还有分难能可贵的情感在其中呢!

我对别人热情相待,只因他对我也是如此。其实,我是一个不擅长主动靠近别人的人,除非我一眼觉得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他对我好,我便用同等的量对他,甚至比他对我更好。这是我做人的原则,也是我一贯的为人处世的方法。所以,大多数朋友都对我友好,有些朋友还很帮助我、照顾我。我因他们的好,而感动,而欣慰,而懂得感恩。也因为他们的出现,让我觉得自己凄凉的生活,还是充满温馨的。

当我自以为处在幸福的时候,却忽略了某些细节,还有某些人们不愿提起的.事情。

我是独生子女,家里只有我一个掌上明珠。没有亲戚,没有所谓的堂兄表姐。所以,除了我母亲外,没有人关心我。我是孤独的。直到某个机缘巧合,我认识了几位哥哥。

他们年纪都比我大,聊了好几次,彼此的印象都不错,我便认他们做我的哥哥,而他们也高兴地答应了。兄妹关系,在此刻建立。我,不再是一个人。可我渐渐发现,事情远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亲情并不一定真实地存在。或许,只是一种形式。

原来,人可以如此的冷漠。冷漠到你好像从来没有认识他一样,又或是他根本与你认识的截然不同。

人与人的交往,暗藏了很多玄机。我们不是生活在远古时代,过的是群居生活,单纯地交流,没有太多的心机。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时空,人口密集,交通便捷,使用的都是数码电子产品。人类,已不再满足于一点点的成就,他们想要更多。这就使他们的欲望逐渐膨胀,隔阂由此产生并加厚。

有些人一开始对你笑脸迎人,热情如火,甚至对你称兄道弟或姐妹相称。他们和你经常出入、聊天、吃饭,和你说说笑笑,吵吵闹闹。外表看起来你们的确相处融洽,有时候还是别人羡慕的对象,但是这并不代表是风平浪静,其实已经暗潮汹涌。没有人告诉你某些事情的真相,比如你的隐私为什么会泄露,你为什么有时会遭到别人的指指点点?这些一个个谜团都在你自认为好朋友的身上。他们抓住了你的把柄,大肆宣扬。他们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伸出援助之手,还可能落井下石,冷眼旁观。你的心,冷透了。被这股无情的冷漠,冲淡了曾经美好的一切。

除了日常生活上的,更悲凉的莫过于社会上的冷嘲热讽。

乞丐在街上随处可见,衣衫褴褛,或残疾,或命苦。他们在街上求助乞讨,或哭泣,或表演,只为换得路人施舍的同情。有些人嫌弃地瞟了一眼,有些人匆匆而过,有些人停下来凑热闹,有些人可怜兮兮地投了一枚硬币。不管是出于同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一枚小小的硬币,对他们来说是极有帮助的。这时候,我们需要深究的是,为什么有些人不施舍给他们呢?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怕他们是骗子。这个答案令人震惊,街上缺胳膊断腿的,穿破布的老人们。人们的苦苦哀求,会是一场早已预谋的戏吗?我不敢相信,可事实却让我不得不去怀疑。尽管如此,我还是会奉献我的一点爱心。我知道,不管他们欺骗的目的是什么,总归还是为了生活。

还有一件值得争论的事情,那就是在路边看见老奶奶摔倒,你到底是扶还是不扶?这个问题,如果换做以前的我,我肯定会斩钉截铁地回答,扶。可现在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老人摔倒了,我们碰巧看见,便去扶他。运气好点,对你说声“谢谢”,运气不好,便硬拉着你赔钱。这样的事情,已数见不鲜。在我母亲身上也发生过,所以我深有感触。

人,冷漠的不是没有同情心,而是互相欺骗。

有些人,有些事,我们一时间可能无法用眼睛去看清,但我们可以用心去体会。心,是人类的另一扇窗户,它比眼睛看得更清楚,更透彻。它是不会骗自己的。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复杂,也很微妙。有些变化,你还来不及分辨,就已被判了刑。但有些你心里或许清楚,可不愿挑明,所以隐瞒。不管是热情还是冷漠,只有自己才知道。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五

爱听吉利话的人,对他直言疾病的严重,就会受到责备;心情忧虑的人,总觉得医生隐瞒真情;不信人别人的人,诚恳的劝告不去奉行,深切入理的话反被猜疑……这些都是爱好的不同。

有钱的人多自信,就不听劝告;有权的人多尊贵,常违背情理;贫困的.人衣食尚且不能周全,药物又贵,有病就拖。卑贱的人,辛苦忧急,心中的要求不用说也很明显。……这些都是地位的不同。

没有主张的人,如同走岔路,不知该走那条。于是,就多换医生;过分小心的人,如杯水救火,最怕发生意外,就不敢多服药;患得患失的人,生活少有挫折,就内心牵挂,再好的药也难以致效。心情急躁的人,得了慢性病,只求速好,就多换医生,导致用药杂乱,旧病未愈而新病又生。性情迂缓的人,得了急性病,就一拖再拖,等到病情恶化,使医生难以用药……这都是格性的不同。

还有一种人,不谈病的症状,或故意说错,来测试医生的水平,可他那里知道,病人的主诉比脉象更为重要呢!还有一些人,他们有难言的隐曲,只凭医生诊断下药,使得医治延误……这些都是病人的常情。

2、旁人的常情。

有些人对医理一窍不通,说些毫无根据的话,给病人一种错觉,好象他们比医生强;

有些人不知治病有标本之分,用药有寒热温凉。抱着自己得过这种病,用过某种药的肤浅看法,乱给病人建议用药。

有些人与某医生私交深厚,或在某医生处偶而凑效,就一定给病人推荐。

有些人,赞扬某医生,就象把老鼠说成大象,把黄铜说成金子一样;诋毁某医生,就象把凤凰说成乌鸦,把白面说成石灰一样……这些都是旁人的常情。

3、医生的常情。

有的医生,曲意逢迎病人,为谋私利不择手段。一旦遇到紧急有的医生,

有的医生,说别人愚笨,自己聪明;别人生疏,自己通达。不管望闻问切,人生、白术信手就写,当归、黄芪随心就下。不治病也不要命。

有的医生,惯行欺诈,没有真才实学,谎称神仙授予;医技不高,假托祖传秘方。骗一方钱财,溜之大吉。

有的医生,表面上志同道合,暗地里恶意中伤。不管病人轻重缓急,给病人反药,嫁祸别人,草菅人命。

有的医生,不听取高明医生的教诲,有些病连高明的医生尚且细心地辨证施治,希望能控制病情。可那些知识浅薄的医生,自持意见、自以为是,使错误终就出现。

有的医生,被病家请去。一听过病家请过张三、又请李四。为免除同行之间产生麻烦,便只用一般的药,而失去愈病的机会。

有的医生,不对病人说明详细的服用方法。或药物的不良反应,虽然用药很有效,可病人心理上产生忧虑,不继续服药而失去愈病的机会。

有的医生,与药商勾结,只谋私利,给病人毫不相干的药服用……。

这些都是医生的常情。

尚有许多,不能一一列举。

看《内经》‘不失人情’的精辟论述,让我叹服歧伯、皇帝能洞察人心,把不失人情作为医生的警戒。

但作一个有道德的医生,要不失人情,就得牵就。牵就又会妨碍病情,不牵就妨碍人情。

有决不能牵就的病情,又有不可不牵就人情。作个好医生真是太难太难啊!

学医者,有几个知道作医生还有这诸多误区。尤其在乡下做医生,还有许多料想不到难处,凭个人的能力是无法做到的。

我只能在这困境里奉攻力学,努力做人。

为乡民的健康与岁月赛跑!

依然,什么也没得到。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六

久已未在老家多呆了,猛地一下陪着重病的母亲,从驼城赶回来住下后,一时间我竟感到很不习惯,好像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

之前,母亲和父亲在老家生活的时候,尽管每年我都会专门回来几次,来看望二老,但因忙于俗务和上班,一般不会住下,随即就会忙忙地离开。真就像那歌里唱得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这次回来住下后,我就觉得对村里许多的人和事,甚至那些曾经十分熟悉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仿佛有些朦胧而恍惚的生疏与淡忘了。但几天住下来,就像躺在炕上的母亲一样,我心里便也暖暖的,渐渐有了许多的亲切,许多的踏实,和许多的舒坦。

家里几乎每天都有乡亲来走串,来看望母亲。乡亲们大多不是空着手来的,有的拿着刚从地里采摘来得新鲜蔬菜,什么青椒呀,芹菜呀,黄瓜呀,豆角小白菜呀,全都葱嫩闪亮;有的则抱几个金子一般黄亮水嫩的玉米,或者提十几二十颗正宗的土鸡蛋。总之,全都是清一色的绿色食品。虽然值不了多少钱,但礼轻仁义重,那一股包含其中的浓浓深情,着实令人好生感动。

住在我家后面埝山渠的一位老嫂子,叫梁桂兰,与母亲同庚,满脸皱纹,耳聋眼花的,也是养育了一大群儿女的操劳命,也曾和母亲一样,遭遇过那可怕的饥饿折磨,经受过农业社那漫长而繁重的艰苦劳动。可是为了能多挣几个工分,能给自己评上个高分,在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她和母亲一块修梯田,打土坝,扯峩、打夯、送粪、搬石头、背石头,什么样的苦活、累活、脏活都曾干过。老嫂子了解母亲,敬重母亲,知道母亲爱吃个家常便饭,爱吃老云瓜,知道我们一大家子早就不种地、不种瓜了,所以她就不顾自己早年间太过操劳,而落下的腰腿疼痛的毛病,不怕我家住在一道黄土高坡上,几次抱着又甜又然的老云瓜,专门给母亲送来。这实在让我们觉得有些不安,和打心眼里过意不去。因为我们深知为农的艰辛和不易。再则,我们又想自己并没有对人家有过什么帮助,何以能如此地受人恩惠呢?但那老嫂子和所来的乡亲一样,对我们的不安都报以爽朗的一笑,她说,看兄弟们说哪去了!这能有什么呢?都是咱地里自产的嘛!等吃完了,俺再给送来。哦,不不不!我连忙说,我们住这道高坡,你老嫂子这么大年纪了,腰腿又不太方便,瓜又那么重,今后可千万不敢再这样了。老嫂子却说,兄弟们这是嫌俺串来了?怎都像你们老人那样争气!我赶紧笑着说,好嫂子呐,请你也请不来呢,怎还能嫌你。只要嫂子想来串,想和我妈来拉话,就只管来。要是瓜吃完了,我妈还想吃的话,我来跟嫂子要就是了。嫂子看这样好吗?好好好!老嫂子见我这样说,就开心地笑得满脸灿烂。

望着宛如母亲一般慈祥而善良的老嫂子,我的不由得潮湿的双眼里,乡亲们那一张张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可亲可爱的面容,便不停地闪现在我眼前。于是,一种老实而厚道、淳朴而亲切的真情实感,仿佛就那么地,伴随着几多回忆,几多感动,悄然温暖进我所有的骨子里。

印象中,母亲从不愿欠别人的人情。每有个什么事,连累到了谁,母亲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尽快回报人家。因此,这次回老家后,见有那么多的乡亲来看望自己,母亲虽然日夜煎熬在病痛里,但她老人家依旧为此而焦虑不安,一次次地对我们嘟囔着说,俺就这么一天天地躺着不得起来,欠下人家这么多的情,该怎还呀!我听得百感交集,一时不知如何解开母亲心上的结,但我还是急忙劝慰她老人家说,妈,这你老就不用管了,有我们呐。谁来看你老,我们都记着哩。一有机会,我们就会去回看人家的。你老只管好好吃饭,好好修养就是了。可是,对于我这信誓旦旦的承诺,母亲好像并不觉得满意。从她老人家的自言自语似的反复嘟囔中,我分明听得她老说,人情大如天。这都是她欠下的,应该由她来还才对。

就这样,一连几天,为此母亲仿佛又平添了一丝沉重的心病。她老人家总是在那病痛的呻吟中,还念念不忘张三或李四,来看望她的事。

后来,有一天上午,母亲忽然问我说,八月十五是不是快要到了?我说,再过七八天就到了。于是,过了一会儿,母亲就让我给县城工作的小弟打个电话,叫他回来时,买上几十个食品袋,带回家来。我不知母亲要食品袋干啥,但我想,既然她老人家叫买,那就说明肯定有用处的。所以,我就将母亲的意思,在电话上告诉了小弟,并叮嘱他说,无论如何,千万不敢忘记。

很快就要到中秋节了。

随着微微秋风的吹拂,仿佛有一股股甜甜淡淡的清香,正在空气里恣意弥漫,飘散。院子里的.几棵硕大而繁茂的梨树上,满挂着金子一般黄亮的鸭梨,一个个如拳头般大小,煞是令人看着眼馋。无数的细腰小黄蜂,一拨拨嗡嗡飞来,争先恐后地落在那最好、最熟的梨子上,纷纷将自己尖利的嘴巴,扎入薄嫩的梨皮,尽情吮吸那清凉甘甜的美汁。于是,每当夜深人静,时不时的,就会听得院子里有那嗵——嗵——的音声,在叩响大地。那全是被细腰小黄蜂吃过的最好的梨子,凄然落地时发出的声音。小黄蜂在梨子上叮开一个个小眼之后,雨露就会乘孔而入,梨子就会从里往外而烂,因而也就会过早地从那梨树上无奈落下,悄然跌碎。于是,瞬间便甘甜四溢,清香纷飞。

也许,我想也许,母亲就是在那一个个无眠的长夜里,一次次听得那梨子落地的声音中,终于受到了启发,终于找到了自己了却心愿,不留遗憾,亲还人情的办法的。因此,她老人家才让我叫小弟买些食品袋回来。

小弟买回食品袋后,母亲就急着叫我们到梨树上去摘最好的梨子。然后,便吩咐我们装满一个个食品袋。接着,她老人家就板着手指头,点着看过她的一个个乡亲的名字,说,就要八月十五了,你们几个把梨提上,快点到人家家里去走走吧。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才完全明白了母亲的悠悠心迹。

之后,再要是有谁来看望母亲,母亲就一再催促我们,赶紧给人家去摘梨子,生怕我们舍不得,或者忘掉似的。而每每看到人家欣然接受了我们回赠的梨子时,母亲侧躺在炕上,就很是开心地望着大家,一个劲儿地笑得合不拢嘴。我知道母亲为啥会这么高兴,因为那几棵梨树就是她老人家亲手栽种下的。

日子,就这么的,在我的一种痛并快乐的感觉中,时而阴沉,时而阳光地过着。母亲总爱和来人拉那些家长里短,但人们都知道她老人家的病,都很理智地问候问候她老人家,和她老人家简单说说什么之后,就急忙岔开话题,安慰她老人家好好休息,好好养身。然后,便别过母亲,走出门来,又会在那院子里,低声向我们关切地询问几句母亲的病情,感叹母亲这一生一世的为人。临末,还又祝愿母亲说,老人家看上去脸色红润,肯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是啊,眼见得母亲已经病成了这样,但她老人家却依然还能够自知自觉地念念不忘别人,念念不忘人情大如天,这实在令我们每一个做儿女的心生内疚,自愧不如。同时也实在令我们每一个做儿女的值得永远骄傲,永远铭刻于心。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七

车子出了怀化,向着目的地进发,市区渐渐在消失在我眼里,穿着碧绿花衣的群山也冒出来凑热闹了。车上人不多,除了我和高,乘客不到五个人,我心里不仅开始担忧:这车不会出什么意外吧!?毕竟这是最后一趟去凤凰的车了,而且到凤凰得走两个半小时,而现在是六点多了,天黑路险的。哎,只能祈祷了。

随着车子颠簸的越来越多厉害,我知道路也变的越来越差了,或许是车上的人太少了吧,加之司机师傅开的又快,车子似乎犹如稻草般到处乱“飘”,弄得我心里极度害怕,紧紧抓住车上一切可以抓的东西,生怕自己也如稻草般被甩出去了。我问高,这不是玩命吗?高笑着说到:你要相信司机师傅。我看了看窗外,除了山就是沟,看来只能指望司机师傅了,真心的感受到自己的命完全交给了一个陌生人,一个“玩命”的人。

黄昏和夜在慢慢的替换。夜来的很迟,它以极缓的速度在我所能目及的山际之间来回摇晃,好似在守护我似的,内心的恐惧顿时找到了分享的伙伴而感到一丝丝安慰。公路上的车很少,月亦显得朦胧,可能当天下了雨的缘故,这样却恰如其当的把千山万水笼罩在这种懵懵的安逸气氛中,化作了一种安宁,与车子的嘶叫形成了一种对比,让你深切的感受到,自己还在车子上,还在。天还没完全黑,月有时在云间行,有时又在山间隐,可能是觉得坐在这样的车上无所事事,所以格外注意外面的景象,想让自己紧张的情绪得到真正的放松,周遭山上的植被覆盖率很高,甚至有时当车子行入其中,让你觉得似乎没有路可走了,可事实上,在一个绿色满覆的拐角处,有一处光游走在你的眼际。这时你又要经历艰险的转弯和漂移,他来的很快,却很痛快,我不得不对司机师傅的技术感到佩服,高那小子依然带着个他在芷江买的草帽若无其事的听歌,早知道那小子来过也不跟我打过招呼,让我做好心理准备,真不够意思,害我提心吊胆的。不过,有这样的朋友真的很好,那种感觉不是用文字就可以描叙的,文字显得太生硬。

依山而建的房子好多都是木制的,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而且那些房子彼此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像我们那儿的,紧紧的挨在一起的`,而是稀稀拉拉的自由分散的,显得很随意。这是不是和历史因素有关系呢,我这样想着,这些山区里的房子要不是公路从这儿经过,那么真的很难让人发现,它与大自然显得那么亲近,埋藏在这些浓茂的树林间,似乎日日都在聆听大自然美妙的歌喉。

木制的房子在面对大自然的灾害时对人的伤害也小点吧,湘西这个地方靠近我国地震多发地的西南大区极近,即使房屋倒塌对人的伤害也没有青石板对人的伤害打吧。而且那些木房子似乎有吊脚楼似的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这些也与当地潮湿的气候有关吧,木屋的上面盖的是竹子,就是那种劈开的竹子两瓣互相错开放着的,真是没有一丝现代文明的好房啊!

甚至我发现这些房子好像没有通电似的,我把它告诉高,他说,不可能,我让他自己看,他就那样专心的瞅着外面看,专注的样子很是搞笑,好像在找一件宝贝似的。突然,他大叫,这不是吗!我朝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看到栋木屋在电灯泡的烘托下散发着暖暖的黄光,加之木屋的透光性很好,整栋房子看起来好像漂浮在夕阳中,景象真的很美,在我们那儿是看不到的,我知道。但它的美还在于一种突兀的美,远远看去显得孤单又渐显独特,如一尊不容玷污的佛像般散发着虔诚的光,住在里面的人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住的地方在别人的眼里是这样的一种景象,正如一首诗写到,“你在桥上看风景,我在桥下看你……”

有些房子看上去好像要倒塌似的,但屋顶冒出的炊烟又痛快的打碎了你的这种无情的遐想,让你的内心感到很是不知所措,这些零散分布的老房子究竟储藏了多少浓浓的日子啊。看着房子前面挂着的各种农产品,在光线不足的夕阳的映照下凸显的那么质朴,一种温馨便也油然而生。虽然时间也就大概七点半左右,但沿途的房子却很少有有光,难道他们睡的都这么早吗,突然,车子转弯靠近的时候看到了一栋木房子里一位老奶奶坐在空旷的房子亦如我看她那样满眼的诧异,虽然时间很短,但眼神吐露的确是一种期待与无奈。她是在盼望远方的游子吗,远方的游子倘若看到这一幕,我相信他的眼睛也会迅速的与泪水亲吻。此时此刻,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这些房子的光都熄灭了,这些房子的主人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即使房子不空,也是老弱留守,所以太阳滑落,便也是他们的作息时间,多么淳朴的民风啊,不免让我憧憬。

夜深了,路上的车也渐渐多了起来,这时司机师傅也扯开了嗓门吼起了歌,不过他唱的还真不不错,一首《坐着火车去拉萨》唱的韵味十足,连我自己都跟着他的调哼起来,到了,他也显得很高兴,这是胜利的欢呼,还是在和不远的凤凰打招呼呢,我不得而知,只知道,这趟两个半小时过的很快,路途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很新奇,尽管一直提心吊胆。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八

暑伏吃饺子,这是传统。

那天,我开车去接爸妈,车上我问:“我们去哪儿吃饺子?”

爸看了一眼妈,笑了,“昨晚就决定了,想吃‘二合永’”。

“二合永”,这个座落在(沈阳市)铁西区小六路上的清真饺子馆,解放前就已经风靡一时,解放后公私合营,它依然名号屹立。供应粮年代,这家清真食府不知令多少人为之赞叹垂涎,按照一个赶马车来吃饺子的农民话说:“‘二合永’饺子,贼香!”

记得当年,我们一群生长在小六路的孩子们唧唧嘎嘎地疯跑,从“万发冰果店”胡同里钻出,经过“工人俱乐部”,“呼”的就飞奔到了“铁西电影院”,然后冲过小马路,掠过对面的“二合永”门前,直奔兴顺街。每每这时,我都要深呼吸一下,尽量让肺部充满里面刚出锅的饺子味香。那时的“二合永”啊!有说不出的感觉。

记忆中的第一次吃“二合永”饺子,还是一九七二年,我三岁。那天我从农村姥姥家回来串门,妈给十二岁的大姐扔下钱和粮票嘱咐两句就去上班了。中午,大姐从“二合永”买回了二两饺子,大约十个左右。那个普遍生活拮据的年代里,母亲的交代也只能是让我吃饱以后,剩下的再给两个姐姐尝尝。当大姐打开纸包袋子的那一瞬间,香味一下子就钻进了我的鼻腔,据八岁的二姐说,当时我的眼珠子都瞪起来了!我一个连一个地竟然吃下去了五个饺子,撑得我后来由两个姐姐领着出去溜达了好久。话还没能说全的我一边走一边嘟囔:“哎呀撑喜(死)了,哎呀撑喜(死)了……”

第二次吃“二合永”饺子,是八一年的秋天,被下放的姥爷得到了平反,父母也连续涨工资。爸爸高兴的从农村请来了姥爷姥姥,于是,我们一家人去“二合永”下了趟馆子。那一次,已经读初中的我,才真正懂得了品尝美味所涵盖的哲理。

之后,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吃“二合永”饺子已经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它的味道却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内心,没有什么可以代替。

每个成年人都有过生命中最强壮的时刻,每个男人也都有最好食量的记录可以拿出来炫耀,以示强壮。我人生中的这个最高纪录当然是在“二合永”诞生。十八岁那年一个初冬寒冷的傍晚,当我把面前四屉(一斤二两)饺子两碗羊汤消灭掉的时候,让屋内多少男人为自己的青春远逝而感慨叹息!

岁月,就是这样无情地掠过我的额头,各种各样的诱惑,竟然让我多年没再踏进“二合永”的门槛。当那天,我跟父母妻女坐在包房里,满桌子美味菜肴好几种内容的`饺子摆在面前的时候,我却怎么也吃不出来当年的味道,总是觉得儿时的“二合永”饺子香味已经遥远,遥远得就像我年龄一样,回首时已感桌面落满了灰尘。

我说:“没有以前好吃!”

爸说:“你是平时大鱼大肉吃多了,失去了窝头白菜汤年月里的味蕾。”

我低头沉思,却深深赞同。

我说:“爸,还是那个时候好。”

老爸拍了拍我的肩膀,笑了:“儿子,不是那个时候好,而是因为你怀念昨天。”

我说:“真想永远活在昨天。那时的人活得多轻松啊!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每个家庭都差不多,你穷我也穷,不用像现在拼得这么累。”

爸笑了:“没良心!没有改革开放的竞争体制,你哪有现在的生意成果?没有三十年的翻天巨变,我们怎么能有今天吃‘二合永’都不觉得香的生活?”

全家人哄堂大笑。

走出“二合永”时,已经是万家灯火。都市夜景,迷惑耀眼,霓虹闪烁,变化万千。昔日胡同纵横的小六路,如今已成为高楼林立的繁华商业区,辐射并影响着东北三省的九路家具城,拉动了整个兴顺街区域。

看着街路两旁各色的餐饮酒店,看着兴顺街夜市小吃一条街琳琅满目的食品,我笑了,因为我已经明白了“二合永”失去从前味道的真正原因。

记忆的深处,美味依然。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九

春节回老家过年,说什么也得给家人办好丰盛的年货。

一大早,老妈就督促我和妻子起床:“赶紧起来吧,没看都8点了,待会迟了集上人多拥挤……”“不是还早吗?这办年货有啥迟早?”我对老妈说,“今天我赶天黑前给咱办好就是了。”“这腊月天集上人多,买东西不方便,可不比平时,你还是赶早不赶晚的好。”母亲对我解释说。

听母亲这么一嚷,我睡意全无,三下五除二地穿好衣服。刚刚洗漱完毕,老妈就烧好了两大碗鸡蛋醪糟。我和妻子刚端过饭碗,邻居的发小二胖就过来对我说:“阿亮,你今天去城里置办年货吗?”“当然去呀,我这吃完饭就走呀!”我对二胖说。

“你如果去的`话,那就别坐班车了,我今天专门开车去置办年货呀。”二胖边点燃我递给他的香烟边说,“班车拥挤,你就坐我们的顺风车吧。”听二胖这么一说,我和妻子都不约而同地回答:“那行,谢谢啦。”“那就这样了,你们慢慢吃,我先回去发车去。”

一路上,我和二胖他们都无比开心,此刻的心情正如车上播放的音乐一样无比惬意。不知不觉间,车子就过了市区收费站。刚刚过站,就被路边几个交警拦住了,他们一一查验了二胖的驾照和行驶证后,正欲放行,另一个又点了下车上的人数,说了句“超载”,就没收了二胖的证件。

见此情景,二胖死活也不肯要我交钱,最终还是自己掏钱给了执法交警。交警开过罚单之后,嘱咐我们不能再继续乘坐这么多人,我赶紧主动下车另行搭车。

原本坐下顺风车图个方便,没想到竟然出现这样的插曲。一路上,我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十

相亲故事可以作为一个系列来写的,九十年代初到济南工作后,三四年的时间住在单身宿舍里,那个时候里边住的都是二十几岁半大小伙子,除了培庆和胡妹妹自由恋爱这种情况,其他人大概都有相亲故事,赵同学也不例外,坚决维护了单身组织的荣誉,相过几次亲,灰溜溜或者扬眉吐气的情形都有,今天就讲一个相亲吃饭的故事!

当时的相亲和现在不同,都是要介绍人领着到场的,也有时候在介绍人家里,或者某个大家都知道的地点,这其实就是对路盲的一种考验。

我这方介绍人是我单位管理部门的一位姐姐,当时可能看我长得挺机灵加水灵,总是半开玩笑说介绍一个美女给我当媳妇儿!赵同学谈过恋爱而且一直有点异地恋的藕断丝连,所以对这种事情并不怎么上心,不过也并不坚持反对,她找我的时候就点头答应罢了,很随便的样子。

女方介绍人是这位姐姐的爱人,我叫他姐夫,但很遗憾一直没见过这位姐夫,就是打过几次电话!他在济南自来水公司上班,说他们单位女生颇多,女生大多想找个有学历又有上进心的男孩,他带点夸耀的口气说小赵就是这样的人!于是乎给我介绍了一个泉城路自来水加压站的同事,我开始了多灾多难的相亲故事。

第一次我们就相互有放鸽子的感觉,开始约会地点搞错了!

大姐给我说的是,他老公带着女孩在一路公交车终点等我,时间定的是六点半!然后她详细描述了老公的样子和服饰,也带我到她办公室看他们的合影,我记人方面还是很有特长的,点头答应后找辆自行车就骑着去了,提前半个小时到了一路电车终点甸柳庄,然后开始漫长的等待生涯,因为是电车始发站的原因,站台附近人不少,秋季的傍晚六点半并没彻底黑天,我挨个看站在终点站的人,但悲哀的发现,没有一个和姐夫想象的人,最不幸的`是我这种鬼鬼祟祟的行为,招来了反扒支队的警察,详细盘问我是干什么的,差点把我带到局子里去审查。终于在等到晚上八点以后,饥肠辘辘的赵同学灰溜溜回来!第一次相亲就这样无果而终!

第二天大姐找我后训了一顿,说我怎么能失约,我满腹委屈痛说昨晚遭遇,这才知道我们双方搞错了地点,人家是在一路公交车终点百花公园等我,而我则是去了一路电车的终点甸柳庄,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就是不方便呀。

大姐继续安排约会,鼓励我要用屡败屡战的革命态度面对,好吧,第二次约会地点是女孩工作单位的附近,一个叫做燕喜堂的地方!这次很顺利,大姐亲自领我去的,我们顺利见了面,说句心里话,我对女孩还是有点满意的,长得不丑,和我是本家,也姓赵,父亲在自来水公司上班,与姐夫在一个部门,女孩所在的泉城路是济南最繁华的区域,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读水表按期上报数字,很悠闲!

女孩看我的眼神有点羞涩,至少没表示出反感,但接下来情况就急转直下了,因为我又办了一件糊涂事。

燕喜堂是济南的一个餐饮中心,里边有各种吃食,三个人坐下聊会天后,大姐就问想吃点啥?总不能空口白话吧!我很热情的表示我去买,女孩笑了笑说喝碗茶汤吧,我点点头跑了出去。

在这里要普及一下知识了,山东茶汤是指一种甜饮食,和藕粉相类,原料是糜子面,用开水冲食,它有一套冲制的技巧,非熟手不可。先把茶汤原料在碗内调好,放好糖与桂花卤;然后再在高大、体重的铜壶中装满滚开的水,卖的人一手执碗,一手扶壶柄,必须双脚撇开半蹲式,才能立稳。左手的碗,正好等在壶嘴边,等水一冲出,碗要随时变换距离,以掌握开水适量来控制它的厚薄程度,并不使开水外溢,激出糖浆,这种东西在燕喜堂也是一种有名的食品,当然这一些是我后来才知道。

我理解的茶汤就是大碗茶,在南京上学时没少喝过,可是北方却不流行,我找了很多地方也没买到,最后只好去点了两杯很贵的茶送了上来,说让她们欣赏一下茶汤是不是很精致。

至今记得两个人用一种怪怪的眼神看我的情景,我知道出了问题但不知道是哪里犯了错误,她们不会因为我没买到正宗大碗茶就生气了吧。

这次相亲终于无疾而终,我还得了一个弱智的名声,第一次失约是因为我路盲,这第二次就只能说明我傻乎乎了!唉,他们不知道那两杯茶很贵的。我和那位赵本家也没缘分!

好了,相亲的故事还很多,下次再讲一位朋友的相亲故事吧。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十一

每次回去——最近好几年,难得才能回去一趟——都是喝到半夜想喝杂碎,说没有,只能啃几个羊蹄,决筋。第二天早上一般起不来,就算起来,宿醉不醒那一碗美味也吃不了几口,嘬几根粉,喝几口汤,咽着口水,实在吃不进去了,给个枕头让我再晕一会儿。

羊杂碎是榆林人的早餐。榆林人这个定义其实很宽泛,榆林12县都是榆林人,以前的榆林县现在的榆阳区也是榆林人,有榆林户口的是榆林人,现在榆林生活的也是榆林人。羊杂碎是那些从小在榆林长大一早起来拿着五毛钱一块钱去杂碎铺喝杂碎不限量续汤的人的早餐,喝到现在五块钱一碗,也是那些移居榆林早上起来也用不限量续汤的杂碎当早餐的人的`早餐。所以榆林人,在这儿,就是那些爱喝榆林杂碎的人。我见过不吃羊肉的榆林人(作为榆林人不吃羊肉真是暴殄天物的行为),正如我见过不吃辣的成都人,但我没见过不爱喝杂碎的榆林人。正如我没见过不爱喝鸭血粉丝汤的南京人。

我记得小时候我爸妈尝试在家做过羊杂碎,做不出杂碎铺的那个味道。后来一个婶婶家开了杂碎铺,在东沙,据说生意还挺好。杂碎佐料很有讲究,那些讲究我说不出来太多,印象里会有羊肝羊肚羊心肺,粉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主料,出锅时撒一把辣椒面,一把杂蛮蛮,一把芫荽,热腾腾盛在碗里,第一口大都是喝汤,味道之鲜美[色],或者夹一筷子炸蛮蛮放在嘴里,嚼一嚼,要酥不酥要脆有脆,不用汤,就着口水就咽下去了。所以杂碎的诱人之处,一是无限续汤,当然续太多老板估计会不乐意,二就是炸蛮蛮,一定要多,越多越好。

炸蛮蛮就是炸土豆条,切的级细的土豆条,或者说土豆丝。在这儿必须说“炸蛮蛮”,说成炸土豆丝,就没味儿了。

所以,这会儿要是能有一碗杂碎……。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十二

茶,山间的一片树叶。对于山里人来说,本应是寻常之物。可在我的记忆里,它倒是蛮金贵的。盖因那年月,啥啥都是集体的。家门后全是茶山,但那茶山是大队的。平常人家很少喝茶。所谓的喝茶,就是喝碗白开水。

村民把“茶叶”叫“茶伞”。如果谁家男人翘着二郎腿,坐在屋檐下。饭后一枝烟,赛过活神仙。这已经让女人不舒服了。男人不识相,还要丁丁当当来杯茶的话。女人必然讽刺之。“你当自己是大好佬?香烟吸吸,茶伞茶喝喝!”

顾家的男人羞愧之,赶紧掐灭烟,倒掉茶,灰溜溜该下地,下地,该上山,上山。一溜烟跑得不见踪影。懒汉又无赖的男人,把茶杯恶狠狠往地上一掼,凶神恶煞道:“你犯贱啦?!做男人抽根烟,喝杯茶,天经地义,还要被你骂?越养越大,没规矩了!”那家里仅剩一只,女人陪嫁的瓷杯,瞬间就成了垃圾。

村民家里少量的茶,都是野生茶。摘自地旮旯和山野。全村地边边,那仅有的几株茶树。酷似那年月母鸡的屁股,全被女人盯得死死的。

南方的.春天,最初是金色的,是柔柔的春阳的颜色,也是荼蘼的油菜花的容颜。当金色褪去,绿色就悄悄潜入。草,如茵。花,似锦。茶也醒了。

茶芽子抽出来了,女人们有事没事就去兜一圈。茶在枝头没几天,就被勤劳的女人颗粒归仓了。第二个再去的女人,又去那几株小茶树上勤劳一遍。茶如果会说话,说不定会说:“啊哪类,你索性连跟拔拔去,省得你们整天记挂。”鉴于此,地边边的茶一般人都是摘不到的,它属于那些披星戴月的劳模女人。

相对于采茶时,大家的争先恐后。若哪户人家真的需要茶,来了亲戚,间或喝点茶醒醒酒,解解毒,或者小孩受惊,需要用米和茶叶包着压压惊。去有茶叶的人家讨,他们必定大方相赠。

我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山能进了,砍点柴也没人管了。一次我们去很远的捣臼湾底砍柴。那里偏僻,茅草丛生、荆棘多,但硬柴也多。我们敲着竹杠,一群人呼啦啦往捣臼湾底扑。这敲竹杠,到底是为了配合心情还是搞出动静,让蛇虫鼠蚁跑掉,我已不大记得。间或两者都有吧。现在想想砍柴蛮有味道,当时肯定也不大愿意的。

一到那里,我们立马去伪存真,去芜存菁。把那多年没人砍伐的小灌木,我们所谓的硬柴,都挑出,砍倒。兴奋得热汗哒哒滴。砍着砍着,却发现一大片野茶树。一个个嫩茶芽,花一样展着笑颜。大家立马去摘茶了。茶叶摘来,放哪儿呢?捧回去啊?我的小手已经放不下了。二姐说,你傻啊。她把外套一脱,袖口用茅草一扎。两个袖子就是两只布袋。

没多久,大家都把袖子装满了。挑着一担柴禾,外加两袖子茶叶,那意外的收获,我们觉得那个长长的坡没有白爬。

一到家,我们就把茶叶倒在竹匾上,怕压在一起,发热,变质。晚上吃了饭,母亲收拾好饭桌,就开始做茶。锅烧热,把生茶叶倒进去用手翻炒,这一般是母亲和大姐做的。也就是杀青。他们一边喊,哦唷唷,烫死,烫死。一边又是满脸的喜气。不一会儿,他们必定大叫,快点,快点,把簟畚拿来。我急匆匆递过去。他们用手抓到簟畚上。然后趁热在簟畚里使劲搓,揉捻得茶汁溢出,方才作罢。全部茶叶都揉捻好,就放到锅里烘干。

自己家做的野生茶,卖相虽然不咋的,但味道实在是很赞的。特别是那香气,深沉而特异,回味甘甜。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十三

《山中访友》中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境”,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文中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又似第二人称称呼,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他用心去感受,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进入了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对山中的“朋友”(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等自然界的朋友),作者经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如“啊,古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好,陡峭的悬崖!……你好,悠悠的白云!……喂,淘气的云雀……”。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可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亲切。读过后,你会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热情所感染。

整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十四

是一只法力无边的手。

它可不是市场调节经济。

也不是物尽天择自然规律。

但只要你愿意向它借力,没有你够不到的东西。

而若你冷落了它,它可令你寸步难行。

是药也是毒,让你欢喜也让你心力交瘁。

甚至沦你为,它的奴隶。

人情。

其实它本也不是什么坏的东西。

它就是这世间的冷暖,它就是这世俗的法律。

只是当情的味道被冲淡。

它就会让这个世界滋生一种病。

它是一柄神兵。

把持的'人,总把持不住自己。

只要这个世界有病。

它会将这病态像气球一样吹起。

当保险变成理财。

当信用卡变成任务。

当你办事恰好又有个熟人。

一切都将不同,而你都会欣然接受。

人情。

你知道这世界有病。

你抱怨有些恶心的事情。

但是需要时,你还是会求助人情。

它依旧会在这个奇怪的世界里,成为奇兵。

屡试不爽也筋疲力尽。

这个世界是有病的。

这病一下要不了你命,而你也一下治不好。

该是庆幸。

还是不幸。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十五

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多年,厌倦了城市的喧嚣,真想再回到“山中无日历,寒尽不知年”的山里的家乡,却没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坦然。

山里有“夜静春山空”的阔达,有“人闲桂花落”的悠然,有“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动中之静。更有多少年都无法割舍的山中的美味。

如今的生活,鸡鸭鱼肉想吃就买,已不稀奇,一碗红烧肉桌上桌下端几次,却不动一筷儿。唯独不舍的是家乡山地里的苘麻菜,微苦而后回甘的感觉,总是让人恋恋不忘。不是狂,现代人注重的不仅是温饱,更追求营养和健康,山里再寻常不过的野菜,在城里却要卖到猪肉的价格。因为山里的野菜是原生态,是绿色食品,正如山里人的性格淳朴自然,没有经历世俗的熏染。

在“人间四月芳菲尽”之时,却是山中美味最多的时候。小时候,赶着几只羊,挎着竹筐,一边放羊,一边挖野菜,不知不觉筐里的野菜已经装不下了,待到夕阳西下,炊烟升起的时候,赶着羊群,挎着野菜,顺着山道,快乐的向家里奔,野菜便成了晚饭餐桌上必备的食品。

小时的.我,不喜欢吃野菜,吃到嘴里苦涩难咽,即使蘸再多的酱,也褶不去苘麻菜或是其它野菜的苦味。现在,儿子也受不了野菜的苦涩,我想是因为小时候还没有经历人生的苦楚吧?只有经历了人生的苦,吃在嘴里的野菜才算不得苦了。

山里有一种刺槐树,开出一串串白色的小花,把山都点缀成了白色。四月以后刺槐花开得正旺,母亲便叫我落来一筐,拌上面粉,放在锅里蒸,农村人叫作“馓子”。吃起来有刺槐花的香,夹杂着一丝甜味,是我小时候最爱的美味。

到了八月初秋季节,山里人盼望能来一场雨,雨后的山坡上便长满了地衣。一种类似木耳的菌类,但要比木耳薄很多。剥开杂草,小心地拾起,经过数次清洗,无论做汤还是凉拌,吃起来都非常的筋道,有一种山里泥土的芳香,是记忆里抹不去的佳肴。

家乡的山里,最难得的菌类要数红蘑,八月中旬,雨后的松树下,会长出像伞状通体深红的红蘑。无论是采来即食,还是晒干后食用,都是难得佳品。如今,小鸡炖蘑菇已成为东北的一道名菜。

年近七十的母亲,还要上山里捡蘑菇,不为卖钱,只是为了远在异地的儿女能吃上一顿“小鸡炖蘑菇”。嘴里吃着家乡山里的美味,想念的却是家乡的人。

能吃着家乡山里的美味,和淳朴的家乡人唠着阔别已久的家常,应该是人生最泄意的事情。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十六

立夏过后的清晨,依然清凉,如果单是穿着一件薄薄的单衣,定然会瑟瑟不已。

送朋友上车,我进了小镇上一家快餐店。七八十平米的门店,被从中间隔开,前面摆放了七八套餐桌椅,供客人就餐,中间是餐台,各式各样的餐点摆放期间,有煎包、烤肠、茶蛋、中式三明治、鸡蛋饼等,还有各类的粥品,悠悠冒着热气,散发出香气,引诱着前来的食客。

我要了两个韭菜鸡蛋的煎包和一碗豆浆。韭菜的浓香和豆浆的豆香在唇齿间混合,停留,然后进入到胃里。一边歆享美食,一边浏览着手机头条。过着一个好不惬意的早晨!

这时一个老人慢步进来,带着沙沙的脚步声,那是布鞋底和地板摩擦发出的声响。脸上的皱纹一条条清晰可见,背弯的很是厉害,如果放上一碗水,慢走的话,是滴水不溢的;上衣布满土灰,已经看不清原来的颜色,裤子是吊脚的,露着脚脖。我想这位大爷应该不是为了追求时尚吧!

他向店家要了十二份包子,每份三个,并询问有没有纸箱,用来打包带走,说是给工友带饭。然后自己要了两个包子,用小盘盛好放在我前面的桌子上。然后走向前台,好似在寻找什么,身子拧了一圈,眼睛扫了一圈,表情上充满了疑问,然后不得不问筷子在哪里。显然他是第一次来到这里,靠近他的食客,立刻热心地帮他从眼前的消毒机里面取出筷子给他,他感谢地点点头。然后又从桌台上拿了一只空碗,到饮水机上接了一碗热水。

我诧异他为什么不要一碗热腾腾地南瓜粥,或者是小米粥黑米粥,又或者是豆浆呢!一瞬间我又自己给了自己答案:是的!他舍不得,舍不得花一块钱!在他心里,吃的东西无法替代果腹之用,喝的东西却可以用免费的水来取代。水没有粥香,但在他那里水的确是最适合的饭食。一个一块钱他可以买一些日常的琐碎必须,十几个一块钱就能买更多的东西,实现比吃更重要的价值。我很想去给他去盛一碗粥,表达我内心的敬意,但是我没有。

这让我想起一代人。他们都是八十年代前出生的人。挨过饿,知道挨饿的滋味,那种挨饿不是一顿两顿的`挨饿,而是一天两天的挨饿,甚至更长;吃过糠,知道糠菜的味道,在那个年代高粱饼子都是奢侈品,地瓜干更是家常便饭,白面馒头在那时候只能是想想罢了!他们是从苦里活过来的,是从难中浸泡出来的。在他们身上艰苦朴素,简约节省是一种习惯,已经深入骨髓。即使今天美食华衣的获得不在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但他们依然固守着自己内心的本分。一饭一粟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衡念物力维艰。只有真正吃过苦走过苦的人才能体会这字字真谛。如今蜜罐中走出的孩子们,能身行的大底真是少了。看到的是大方的浪费,慷慨的丢弃。雪白的馒头弃之如履,好好的苹果丢之如芥。无不令人痛惜。

那位老大爷吃完包子,然后咕咚……咕咚……几大口喝完那一碗水,很满足地擦着嘴唇,抱着纸箱里的包子出门,将纸箱搭放在车子的后座,渐行渐远,但他的身影确是愈来愈清晰,越来越伟岸!我敬佩他,在苦难中走过的人。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十七

昨天,我们一家三口去逛大润发。

来到地下二楼的儿童专区,只见一排排货架上摆放的物品整整齐齐、井井有条的。孩子们吃的、用的、玩的,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看到这些,我心里不禁生出一种感慨来。

儿子欢喜得摸摸这个,看看那个,最后他挑中了一副羽毛球拍,吃的呢?他拿了一包碧根果,几袋泡椒凤爪,还有两袋香辣虾片。

等着结账排队的当儿,儿子问我:“爸爸,你小时候喜欢吃凤爪吗?虾片呢?”

看着儿子那张稚嫩可爱的脸,我回了句:“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豆虫。”

听了我的话,儿子的脸上流露出惊奇、怀疑的表情来。我知道,他们这一代人,自记事起就生活在城市里,大都没有见过,不认识豆虫,即使有幸见过,也根本不会想到这会爬的虫子还能吃,而且是美味。儿子,你可知道,豆虫可是陪伴了你爸爸整个童年的美味啊!

我的老家在豫东商丘。小时候,举国上下都还很穷,那年月,哪有现在的生活这么富足!现在,想吃什么,直接去农贸市场或者超市买些回来,做了便可吃了。若想更省事,就直接去饭店,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可是那时候呢,到处都很穷啊!计划经济的年代,一家几口能填饱肚子不挨饿,就算是过上了好生活,哪里还敢奢望什么凤爪、虾片之类的美味啊。那年月,即使你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肉,有钱还得有“肉票”啊,唉!给现在的小孩子讲,他们也不信,还总说大人忽悠他们小孩。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没有吃肉的片段。一年四季,我们家吃的肉,都是有数的,就连过年,一家人买的肉,也就那么两三斤。就是那么可怜的一点肉,母亲还不让我们一下子吃完,肥的炼油,瘦的炒菜,骨头熬汤,要吃好多顿呢。

小时候,我最喜欢夏秋之交的天了。夏秋之交,黄豆地里,会有好多好多的豆虫,这豆虫,可是能给我们小孩子打牙祭的美味。豆虫,顾名思义,就是寄生在黄豆、绿豆植株上面的虫。

七八十年代,我们老家商丘,是有名的黄豆产区。

夏天,黄豆秧起身了。那黄豆秧上会生出好多的豆虫。豆虫体成草绿色,以吃豆叶为生,也是豆类最大的害虫!那时,没有农药,治豆虫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有一个个地去捉,但总是有漏网的。

那黄豆颈儿,风吹不断,雨淋不折,片片豆叶子郁郁葱葱,把地给遮盖个严实。这时,只要你朝黄豆地里那么仔细地一瞅,便会发现有的豆叶子,会像秋千似的打摆儿,你走上前去,扒开那片黄豆叶一看,肯定有一只豆虫在黄豆叶的背面吸附着,豆虫专吃豆叶子,如果你俯下身子一听,豆虫吃豆叶子的“沙沙”声,就会传进你的耳朵里。它们吃着豆叶子,喝着夏露水,很快便长得肥嘟嘟的,不过这个时候,混体草绿的.豆虫还不能吃,体内净是脏东西,也没有什么营养。

立了秋,天气一天天地转凉,豆叶儿也变黄了,我们小孩子解馋的时候也就到了!这时候,黄豆秧上的豆虫,也慢慢地长大了个,还变了颜色,由原来的草绿色,变成了淡淡的土黄色,个别的通体黄澄澄的,若是你捉起一只,对着太阳光一照,那一定是透明透亮的,我们知道,那些透明透亮的都是油!这种通体黄澄澄的豆虫,便是豆虫中的极品了。

终于长到能吃了!我们一群小孩子,便一只只地将豆虫捉了,放进一个预先备好的空瓶子里,瓶子装满了,我们便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母亲便会将我们捉到的豆虫收拾干净。

收拾豆虫的过程,我们叫“捅豆虫”。母亲先准备一盆清水,先将豆虫身上的泥土灰尘洗去,接着将豆虫的头颈部撕开个口子,用筷子捅住豆虫的尾端,慢慢地向前翻卷,直至把豆虫的整个身体翻个个儿,将内脏扯出,用水洗净,再捏住筷子的一头,将豆虫复位,如此,“捅豆虫”就算结束,豆虫也算收拾干净了。

母亲端着收拾好的一碗豆虫来到厨房,锅里添上一点菜籽油,待油温稍高,母亲便将豆虫放进油锅里,用锅铲子翻上几翻,“滋滋”的声音便传开了,整个厨房也弥漫着诱人的香气,母亲又撒些捣碎的盐巴进去,再翻几下,便铲出来盛在盘里,一盘美味便做好了。我们几个小孩子,总是在母亲发话之前,早已风卷残云般,将豆虫吃得一干二净!

接下来,一直持续好多天,我们会天天光顾这片豆地。后来,大人们收割了豆子,翻起了土地,我们还可以依稀在翻起的松土里捉到一只、两只……每捉到一只,我们都会欢呼雀跃。

母亲做的豆虫,虽然没有放什么调料,只是简单地炒熟了撒些盐,但我们却感到,豆虫是那时最好吃的东西,那独特的咸香,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如今,想吃回那种特殊口味的豆虫,却不是那么容易了。一来现在我们老家不怎么种黄豆了,二来现在的高效农药也厉害,人们总是在豆虫还没有长成个之前,就已经将它们毒杀得干干净净。

不过,真要是想吃的话,总还是能吃到的,如今的饭店里也有卖的,四五十块钱一盘呢!美中不足的是,这饭店的豆虫,大部分是人工饲养的,总也吃不出那种野生的香味来。

早几年,从大哥手里要回了地,我曾和爱人商量,能不能养些豆虫来吃,爱人问我怎么养?我说,我们种上一小块黄豆,任其生虫不打农药不就行了。

夏天,我们“饲养”的豆虫,个个长得像小手指大小,肥嘟嘟的,看着真是喜人,站在地头,看到被豆虫咬得斑驳陆离的豆叶子,我仿佛闻到了油盐炒豆虫飘出的咸香来。

“不好了,我们的黄豆被凯大娘打上药了,豆虫都给毒死了!”有一天,我正在单位上班,爱人打来了电话。

后来才知道,凯大娘到地里打药,正好她治虫的药水没有用完,无意中,看到我们黄豆地里的豆子,被豆虫祸害得不成样子,以为是我们两口子上班忙,没有时间打药,也就“好心”地帮我们除了虫。

回到家,我站在满地都是死豆虫的黄豆地头,满目凄凉!凯大娘啊!你的半桶药水,可是喷灭了我吃“野生豆虫”的希望啊。

我知道,我终究是吃不到野生的豆虫了。

最近几年,每逢我们老同学聚会,点菜的时候,我和另一个有同样嗜好的老同学,都会点上一份“椒盐老豆虫”。这道菜女同学不敢吃,几个城市里长大的男同学,也不敢下筷,这下可是解了我们两个吃豆虫的馋了!我们俩便会在他们地围观、惊叹、唏嘘中,逐个消灭这盘酥脆可口、外焦里嫩、肥而不腻的美味。

后来,我了解到,豆虫低脂肪、高蛋白、富含氨基酸。豆虫的身体,构成除了水分之外,干物质大部分是蛋白质,占干重的63.2%。在豆虫的体内,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含量也很丰富,钙、磷、镁、铁、维生素e含量都很高。豆虫体内的18种氨基酸,属于完全蛋白质,是人类理想的蛋白质资源,特别是豆虫体内的蛋白,和人体内的蛋白构成极为相似,我们食用豆虫,对豆虫体内的蛋白吸收率极高!

另外,常吃豆虫,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抗病、抗癌能力,还有润肺、利咽、清热解毒、治疗胃寒疾病和营养不良的特殊功效。

豆虫看上去难看,但是在儿时,它不仅给我的童年带来丰富的餐食,还给我的童年,形成了至今难忘的味蕾冲击。与此同时,它也让我回忆起儿时的清贫与苦难,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与美好!

下次老同学聚会,我还要来盘“豆虫”,这可是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的美味,并且还将会一直陪伴着我走下去。

美味茶汤的散文篇十八

出去走走吧!我与冬天与这个世界太过疏离和陌生,双眼模糊的迷离和遥远了!清早的身体是轻盈的,让胃处于空离的状态,我想去吸一口冰凉的风,不想果腹食物的沉重,大自然里一定有美味佳肴的盛宴,渴望装入我的身体。

裹上红红的围巾,一身黑衣素裤,揣着一颗淡漠的心,走入冬天,走入我冷漠了许久的田野。

我不想说“久违了……”我只想说“我来了……”,而我却没有了往年的心境,我想,我能否有幸寻回一点昔日的情感。

只有一副寒山,淡淡地被素素地墨彩勾勒的,静谧雅致的安放在天边,没有汩汩的c水溪流相伴,雀鸽哨声也销声匿迹。

寂静的田野,传来的是几只黑白相间的流浪狗的吠声。它们奔跑在雪中迅疾如风,狂野的箭影如山间里的狼群穿越,欢快的声音如田野里的歌手。

小狗的高调引起一片冬林里鸟的骚动,它们瞬间放出绚烂的`鸟鸣,婉转灵动的吟唱,像是把留给春天的歌喉也拿出炫耀。

鸟,怎么允许冬天的宁静被几只流浪狗打破;怎么能黯淡失色于地上的区区凡物,它们骄傲的集体歌唱着,顿时田野斑斓美丽,华光溢彩!

我有幸看到了这美妙的盛宴,这盛宴为我而准备。

山边的路已寻不出足迹。是雪覆盖了?还是从无人来过?徒生伤感,怀念,昔日与儿时好友还曾攀爬,欢声笑语.

我羡慕写这首诗的人世谁?是冬天……。

它飘落的无声无息,心无法捕捉,手无法触摸,只有多情的一朵,滑过脖颈钻入领口,肌肤颤抖着与之相亲。

一盏路灯插在深雪里,我动情地说:“让我为你拍一张照吧?”,它默然期许,摆出一个俏丽的模样,留下它在冬天的模样。

风在远方,没有风吹过山,林子,雪就是无声的,寂寞的。高山深雪就在脚下,凝望最后一眼,心已知足,情已释然。

走下山坡的一刹那,我狠狠地拽了一下身边的一棵树,它身上的雪就狠狠地坠落了下来。

好像风吹过,太阳也出来了,雾白里飘来云朵……。

下山后,落地的心倏然欢乐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