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作家散文集简短 名家散文精选短篇(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04:41:27 页码:12
作家散文集简短 名家散文精选短篇(2篇)
2023-01-04 04:41:27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作家散文集简短一

周末,偶尔没有聚会,独自一人在家,几分清静,几分孤独。这份孤独,让我的世界变的安静,真实地感受到生活的存在,闲适地享受着生活的点滴。

闲来无事的午后,我计划着插一束花,沏一壶茶,捧一本书,闲情雅致一番。身心置于丹青笔墨之间,于字里行间,穿越时间和空间,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应是极美、极好的一种感受。

饭后,刚刚翻出一本喜欢的书,闺蜜的电话便响起,"xx,逛街去。"一个人的寂寞,常常最煎熬,很多人害怕独处,所以接到这样的电话,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正好,我一个人,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我也不例外,如是答。

我放下电话,拧起皮包,夺门而出,往热闹拥挤的步行街方向奔去。在玲琅满目的商品里,在人头攒动的人海里,那束花,那壶茶,那本书,那种雅兴早已被我抛到九霄云外。

/02/

在吵闹喧哗中,很少有人会想起曾经追逐过的一个梦想,很少有人会忆起被束之高阁的一个计划,很少有人会记得曾经偏执的一项爱好,甚至很多人被吵闹的生活淹没,不知该要如何热爱生活,拥抱生活。

正如我的一些朋友说的,在一个人的时候,感觉时间总是停顿的,缓慢的,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闹哄哄的,感觉时间总是连奔带跑的,一抬头,一眨眼便是一天。虚度光阴总是轻而易举,学习进步需要忍受孤独,总是举步维艰。

孤独让整个人安静下来,思维在四维空间里不断放飞,超脱现实,激发梦想。平日里,人们认为难以想象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此次的脑海里不断盘旋,此刻,脱离尘世的牵绊,拍拖普罗大众的眼光,一切都变的有可能。 现实中,想要实现心中的梦想,在某方面达到某个高度,必然要忍得了寂寞,耐得住孤独。

/03/

有人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孤独时,也是最接近内心的时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为着这个的梦想,生出一种力量,一个信念,一方坚持。孤独时,梦想这个万分之一的概率事件可能就发生了,伟大成就也往往是这样产生的。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的伟大成就,大都是在他一个人,与孤独为伍的时候实现的。他常常一个人伸着腿,躺在草地上,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他常常一个人抬头望天,静坐在苹果树下,全神贯注地研究一个万有引力问题;他常常一个人手握灯光,端坐在实验室里,目不转睛地观测一个光的反射原理。

还有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在孤独中成就了伟大。他童年时,屈于父亲的凶暴,忍受着孤独的,黑暗的,魔鬼式的训练。他成年后,失聪,掉入死寂的无声世界,音乐家失去听力,相当于画家失去视力,演说家失去语言能力。与别人交流,一度地陷入困难境地,完全沉浸于自己的遐想与思考中。正是这份孤独,成就他,让他作出无数享誉海内外的交响乐。

孤独里成就伟大的,还有德国哲学家康德,丹麦儿童故事作家安徒生,荷兰的画家梵高,以及我崇拜的德国伟大哲学家叔本华,他们的一生是孤独的,但又是充实的,伟大的。叔本华说的,"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他毅然选择前者,因为他说过——"然而,伟大人物命中注定要成为孤独者,尽管他有时也会为此命运而深感痛惜,却又总是选择它,因为庸俗者比孤独者更为不幸。"

/04/

有人说,我们只是平凡的劳动者,没有科学家的崇高理想,我们逃避孤独,只是为了朋友间互相取暖,安抚受伤的心灵。在人海之中,朋友的宽慰话语,真的能平抚烦乱的心情吗?叔本华说的:"一个人不可能跟除他本人以外的任何人保持完美的和谐,甚至包括他的朋友和他最亲密的伴侣。"

事实上,每次与朋友逛街时,跻身在人海中,免不了又发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有时闺蜜述说的不幸,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有时卖家的奸猾刁蛮,让人血脉贲张,气愤难平;有时人群中的某个咸猪手,令我作呕,火冒三丈;甚至有时陌生人的无礼藐视,也会让人大动肝火。

逛街时,虽然我不孤独,但并不是快乐的,甚至是生气的,沮丧的。 不知道我的陪伴,是否让闺蜜的心情变开心,是否让她的不幸变少。但回来后,我的孤单却依然如故。一个人独处时,它依旧无处不在。

或许她也依然如故,因为她的失恋,她的讨厌上司,她的子女教育难题,一切让她不开心的事情,依然存在。

/05/

我有个朋友小西,她每次伤心难过的时候,呼朋唤友,聚集一大帮朋友,喝醉,唱k,逛街,直到夜深,才散去。分别后,各自回家,常常我前脚刚踏进家门,她的电话接踵而来。早上她倾诉的伤心事,晚上又照原样嗦一遍。一帮朋友都安慰不了他,我安慰她直到词穷,不知该如何说什么才能让她抛开烦恼,只得半哄半骗地说,"你安静的睡一觉,明天一切都会好的。"

第二天早上,我又接到她的电话,她语气轻松愉快,完全不同于与的愁容满面、唉声叹气。她没有提一句昨天的事情,我忍不住好奇地问她。

"你心情好些了吗?"

"一晚上,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想通了,不值一提。谢谢你的陪伴。"

"你不需要谢谢我,是你的孤独帮助了你。"

"确实,当朋友陪伴时,忙于伤心,吐苦水,没有时间去思考;当一人时,一切都安静下来,我不断与内心对话,待到整个人都安静下来,一切也就过去了。"

/06/

当一个人感到孤独,心里压抑,心情不宁静,难过情绪涌上心头,千万不要试图去找其他人来解脱。有人陪伴,你感觉不孤单,但这只是暂时的错觉。孤独本是这样:人来它走,人走它来。你一旦离开人群,孤独便会回来,压抑、难过随影而至,并没有真正地摆脱孤独。

他人的存在往往会扰乱你的心神,破坏你精神的宁静。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烦恼与忧愁,往往是因为自身心灵的不宁静。孤独让我们沉淀下来,安静下去,给予你来自灵魂的安宁和平静。正如叔本华说的,"那些完全、真正的来自灵魂的安宁和平静,是这大自然所能给予我们的仅次于健康的莫大的恩赐,然而它只有当你独自一人的时候才能拥有。"

在工作中,生活里,追逐梦想时,遇到困扰时,我们大可像叔本华先生一样——不必害怕孤独,大大方方地去拥抱孤独。

作家散文集简短二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行文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1)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层次只有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也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一段第一句是起始句,说月光照在荷塘上,是中心句。第二至五句展开,具体描写月光下的荷塘。最后一句是终结,总说塘中月色的印象。

当然,有的文章连续用几段来写一层意思,就不一定每段都有终结句了。如: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山不能认同。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我十年间两登泰山,可谓了不相干。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为泰山。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泰山是强者之山——我自以为这个提法很合适,我不是强者,不论是登山还是处世。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人。我已经过了七十岁,对于高山,只好仰止。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江西2007高考题:汪曾琪《泰山很大》)

这一段第一、二句是起始句,以下各句均是对“我写不了泰山”,“对泰山不能认同”的展开,没有终结句。

⑵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

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

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点醒题旨并彼此相互呼应的句子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如2007年广东卷散文《泥泞》中就有“(我)热爱它们(指雪)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我们是否渴望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这样的标志性句子,它们既揭示了题旨,又提示了行文的思路,标示了文章的层次。有的文章会有“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之类的标志性词语,这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其次,要抓文体。

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叙事散文往往按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安排层次;抒情散文(叙事、写景)既可按上述方式安排,又可按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安排,还可按观察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说理散文则多是按材料的性质安排,或层进,或并列,或总分,或对照,或综合。

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特别是散文,它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细胞”的词语就必然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隐含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把其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如罗春会的散文《舞蹈的蚕》中“舞蹈”一词不仅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在文中还多次出现:

我没有见到蚕是怎样吃掉一片片桑叶的……女儿告诉我蚕是这样吃的:她仰起自己的头在空中划了个半弧,然后到胸前,并如此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果然如此。蚕……依附在桑叶的边缘,头就如女儿示范的动作,在桑叶上不停地划弧,随即桑叶上半圆形的缺口就不停地扩大。即便你提起桑叶,蚕也不会掉下来,也不停止它的动作,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专事它的桑叶。……蚕永远相似的动作就像是跳着一曲美妙的华尔兹。静静的空气里沙沙沙地咬噬桑叶的声音是它们的舞曲。它们一边啃桑叶一边用自己发出的声响为自己的舞蹈伴奏。

一个多月过去,蚕要老了。……它们爬上盒子光滑的两个相邻的盒壁左右地摆动,至晚间,瞧见有了明晃晃的丝线紧紧地附在盒的两壁上,而蚕的头就在丝线之间上下左右地摆动,身子也跟着不停地摆动,一个透明的网已经把蚕自己网在其间,此时的蚕又像一个娴熟的舞蹈者认真地跳一曲探戈。

这里用“舞蹈”这样一个美丽的词语显然不仅仅是用来表现蚕吃桑叶和做茧时身体的扭动,而是寄寓了作者的情感,赞美蚕为了实现生命的意义而终生不倦地劳作,而标题和结尾处的“舞蹈”更是升华出一种精神的意义,凸现了蚕在生命历程中奋斗的形象。

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十分重要。

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有的文章开篇的句子就是“文眼”,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又如作家琦君的《水是故乡甜》:

此次经欧洲来美,一路上喝得最多的是矿泉水。因为其他各种五颜六色的饮料,价钱既贵又不解渴。只有矿泉水,喝起来清清淡淡中略带苦涩,倒似乎别有滋味。

外子说矿泉水其实就是山泉,如果泡的是冻顶乌龙,那就更有味道了。我一向不懂得品茶,在旅途疲劳中,能有一杯自己现泡的热红茶,已觉如仙品般的清香隽永了。

他啜着茶,就想起故乡四川的山泉来……

开头写“矿泉水”,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故乡的山泉;同时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异乡异土的矿泉水反衬故乡山泉的富足与慷慨,天然与美好。

散文的结尾,往往卒章显志。如罗春会《舞蹈的蚕》:

我以为蚕已经死去,结过茧子的蚕因了自造的坟墓将自己埋葬了。可不,几天后,蚕破茧而出,它们已化做了一只只蚕蛾……不久,蚕茧上就有了蚕蛾排出的无数密密麻麻如芝麻粒大小的卵。次年的春天,这些卵再变成幼蚕,它们便又开始了生命的下一个轮回。

我以为蚕已归去,原来,它们又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延续着生命,以舞者的身姿绘出生命的轨迹,不断给人制造着身上的华衣。

蚕啊!那些终生欢快地舞蹈着的蚕,仅仅是为了给自己结一个遮蔽风雨的茧子么!

联系全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蚕的结茧并不是它们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是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延续生命;而那些像蚕一样的父老乡亲,在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时实际上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优秀品质会不断传承,人类发展的历史也会因此而不断延伸。

当然,文章的写法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时候,文章的关键语句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寻找了。关键语句在文中的重要作用,或总起,或概括,或警策,或衔接,或揭示主旨,直接关系到对文意的正确理解。如《水是故乡甜》的第三段:

……父亲品着茶,常常说:“龙井茶,一定要虎跑水来泡才香,才地道。”母亲不以为然地说:“是哪里生长的人,就该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乡的甜哟。”母亲还说:“孩子们多喝点家乡的水,底子厚了,以后出门在外,才会承受得住异乡的水土。”

这里加横线的句子就是关键句,内容上起点明中心的作用,说明要热爱故乡,汲取故乡物质、精神的营养,使自己的人生之路步履更加坚实;结构上则有前后呼应,照应题目的作用。

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基本手段,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把握语言的含意和作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语言的特点,或准确简洁,或清新明快,或生动形象,或丰腴秾丽,或质朴明朗;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淳朴等;语言的技巧,可从修辞的角度思考,有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对偶等。

写作方法多指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铺垫(伏笔)、渲染、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另外,谋篇布局方面的线索、过渡、照应、详略等也属于写作方法。如江西省2007高考阅读题,选用汪曾琪的《泰山很大》为材料,命题者出了这样一道题目:

18.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一面镜子”。(6分)

这是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但若要全面周密地回答问题,首先就要抓住这个句子运用比喻(暗喻)的表达特点,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泰山比作一面镜子,而泰山作为一面镜子,又“照”出了什么。联系全文内容,仔细品味前后对照,可知泰山这面“镜子”照出了不同的人们不同的情怀品格。答案为:

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和平常。

许多散文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所以,在解读文本时,我们既要注意文中描绘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又要领悟深层意蕴,揭示具体形象与深刻哲理的内在联系。另外,哲理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抒情,或议论,或拓展境界,或意在言外,发人深思。因此,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辨析。如赵丽宏的《焰火的变奏》(2007四川高考题):

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

……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湖里……

……

天上的烟花像什么?在听到有人这样发问时,除了那些美好的回忆,我的脑海中竟出现了一些和此时气氛毫不相干的景象。那是战争中的夜景:枪弹和炮弹在夜空中划出耀眼的弧线,随之而来的,是爆炸,是火光,是惊悸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类恐怖的记忆:……大地摇撼,火光四起,城市仿佛在地震中颤抖。“地震”之后,空中依然白云蓝天,但人间已是惨象遍地……

这样的恶梦,和眼下舒展在湖天之间的美妙焰火,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我却无法驱散火光中生发的遥远苦痛的联想。

炮火与焰火,都是火药爆炸产生的光芒,两者的目的和效果却是天差地别。炮火,是为进攻,为征服,为反抗,为破坏,为杀戮,是人间最可怕最惨烈的景象,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为庆祝,为团圆,为展示和平的欢乐,为表现人间的繁华和喜悦。同样是火花,同样是爆炸,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作者先写象征喜庆的焰火,借平静的湖水,以“静”衬“动”,反衬出施放焰火的热闹;接着文章又由焰火联想到炮火,联想到战争的“噩梦”,并表达了让本来用作战争的火药全都被改作成烟花的愿望。最后,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联系全文,品味文章结束句的内蕴,正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关键。

要获得理想高分,掌握答题要领也很重要。做题前应先通读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接着先做最后一道多项选择题,因为这道题的五个选项总有两项或三项是对的,分析这些选项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然后再做其余三道简答题。简答题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常常既费力又难答好。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这道题要尽量做到一分不丢。自己概括作答的题目则要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然后找到原文的相关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精心写出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