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1:00:52 页码:12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质13篇)
2023-11-12 01:00:52    小编:ZTFB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坎坷和挫折,但我们不应该放弃,我想我们需要时刻坚持下去。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通过仔细阅读这些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和主题的写作特点和规律。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论文篇一

石林鹿阜小学。

杨国永。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人才市场的开放,大批农民工都告别了曾赖以生存的土地,告别了温暖的小家庭,前往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打工,只好无可奈何地把“掌上明珠”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甚至是亲戚朋友照看,于是便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生活、教育上的引导和关爱,成长中潜藏着不少问题和危机。那么,班主任老师该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让他们能够茁壮成长呢?经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和经验、得失,我个人觉得每个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关爱班级中的几名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到班集体的爱,从而增强学习生活的动力。

要对“留守儿童”进行深入调查,摸清“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数量、家庭状况(包括父母在外的通讯地址、电话)、家里代管监护人情况。认真分析“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建立“留守儿童”辅导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详尽记载。教师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同时,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二、给“留守儿童”爱的温暖。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没有爱更不会有“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了父母亲情的温暖,更渴望教师的关注和爱护。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上教师要像父母般了解他们的喜恶、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日常苦衷、同伴相处的关系及分析其思想动态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要像父母般信任他们并不比别人差,相信他们一定能成功,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状况,消除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有效地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特长,彰显自己的“亮点”激发他们自信的火花。发现儿童有可喜的变化,多方法多渠道让家长知晓,使学生明白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进而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我们班的唐红丽同学,其父母外出到深圳打工,每年只回家1-2次。家里只有年老70的奶奶照顾他,奶奶只靠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她每天上学都迟到,而且还不交作业。一开始我找他谈话他总是唯唯是诺,转身却我行我素。后来我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他因家庭情况不好而承受压力过大,导致其患上了“心理疾病”.此后,我主动找他进行交流,谈心,鼓励他;让班干部陪他上下学;组织学生给他过生日„„慢慢的他变了,不再迟到,开始交作业,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俗话说得好:“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办有手抄报、音体美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填补了学生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另外,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

四、直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桥梁。

这些儿童对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是任何亲情都无法替代的,我教育他们利用电话,架设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并把它转化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载体,我做到定期和儿童父母联系,向他们直接反映儿童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让他们虽在千里之外,也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并能参与到对子女的教育之中,与他们协商务必每月和儿童通一次电话,向儿童直接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努力向上,让儿童亲耳听到远方父母教诲,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一直关爱着自己,父母一起在自己的身边,让他们知道不再孤独,产生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减少和预防他们不良行为的发生。利用我校开展“感恩”这项活动时,教育儿童坚持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介绍学校中愉快的事情以及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让儿童给父母写信,不仅能锻炼儿童的写作能力,沟通和父母之间的感情,而且在相互的交流中,促进了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的不断升华。

五、寻找机会,多表扬。

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每位班主任老师的重视是极其关键的。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班主任老师要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同样的色彩,同样的精彩,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论文篇二

夏长河。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让我感到有压力的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非常多,孩子大多是有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带着,这样的隔代教育产生的问题比较多,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普遍较差,心理出现偏差,监护管理不够强等等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总结,我认为作为班主任老师,主要从以下方面关爱他们:

一、深入家庭,了解留守儿童的所想所需。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里文化知识的传授。我多年的经验让我懂得,深入到他们的家庭,全面的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对他们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由于这些老人大多数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而且都比较惯孩子,所以造成了这些孩子中有极大一部分有放纵现象。发现这个情况后,我就经常去留守儿童的家里家访,一方面是督促他们学习,另一方面是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有一次,我去一个经常迟到的学生家家访,这个孩子悄悄对我说:“老师,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我想给妈妈打电话。”我说:“当然可以!”随即拨通了学生妈妈的电话。当学生和妈妈问寒问暖时,我的心里感到幸福极了。而我临走时孩子给我鞠的那深深的一躬,更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二、分析隐患,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在他们的身上必然就有诸多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的就是留守女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她们更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所以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比如可组织留守儿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并教会他们如何自我保护。如学校安排我们做班主任的负责或协助留守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管教问题,对我班的一些家境困难的留守儿童免除学杂费,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指定“代理家长”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以心换心,温暖留守儿童孤寂的心灵。

我们都知道,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常年在外,他们的很多想法、忧愁、悲伤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往往压抑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他们性格孤僻、怪异,不合群体,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记得前几年我所教的班级中就有这么一个学生,她的父母离异,而且外出东莞务工已经多年,由于种种原因,几年来从来没有回来看过她,而她只能跟着年迈的奶奶艰难度日。在她的印象里,父母对她除了每个月寄钱回来时的几句电话交流,其他的似乎再也没有什么了。我发现,这个孩子不善于与同学们交流,课间休息也是独来独往,上课也从来不发言,就连遇到什么困难,也从不会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流露。有一次,她的奶奶病重,她竟然自己背着奶奶上医院,而不愿意向她人求助,结果险些耽误奶奶的治疗,幸而有好心人出手相助才转危为安。我得知了此事后,和班干部带着同学们的问候来到她家,帮她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我看到,她的眼里噙着泪花,因为她知道,我们永远和她在一起,她不在孤独了。

四、多多激励,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

平常,老师们在一起谈论时,总是爱说某某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等,归结起来就是因为他们是留守儿童,更有人称他们为问题儿童。我认为留守儿童不能和问题学生划等号,在他们身上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我们平时没有很好地激励他们,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心所致。我想,我们作为班主任,是不是可以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更多地关注他们,多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行,也让同学们知道他们能行。父母离异多年的陈志燕,性格孤僻,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在学校很孤单,作为班主任的我,经常了解、关心她的思想和学习;我利用休息时间去她家,加强同她的监护人奶奶交流,一起帮助她建立信心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学校领导和班干部一道帮扶支助,做好物质、资金上的资助,帮助她安心完成学业,让她真切感受到学校和班级的温暖。

五、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工作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寻求支持。

1.寻求学校支持。

班主任要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把自己对留守学生教育的一些思考、准备组织的一些活动方案等向学校领导汇报,争取获得他们对留守学生工作上的精神支持、经费支持和教师资源支持;同时积极争取任课老师参与到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来,让他们认识到留守孩子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加重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生活有帮、困难有助。

2.寻求社会支持。

班主任在校内做好留守学生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社会对留守儿童给与多方面支持。比如:为班级留守特困儿童争取政府的物资资助;联系企事业单位帮扶品学兼优的困难留守生;联合综治、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等等,呼吁社会各界、各单位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不同侧面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够在祖国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健康快乐幸福成长。因此,我班积极参加各项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切实让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在这个冬日里感受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温暖,帮助他们远离严寒,忘却孤独,延续亲情,在互相关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论文篇三

一、正确的教育孩子。

留守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性格缺陷,使我们的工作就更是复杂了,那么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严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如:当怀疑孩子说谎时,千万不要当面表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要通过多方调查,证实孩子确实在说谎,再进行交流沟通指导。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纠纷时,要教育孩子主动承担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千万不要支持孩子说谎,推缷责任。当孩子与我们对着干时,我们要充分冷静,静下心来思量后,再像朋友一样与孩子亲切交谈沟通,指出孩子的不足,错误和缺点,并说:“孩子,跌倒了再爬起来,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当孩子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要热情鼓励并告诉他(她):“孩子,把头抬起来,我相信你能行!”当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我们可以帮他们擦去眼泪,并安慰他们说:“孩子,没有关系,任何人都会受到委屈的,我相信你最坚强,以后别人会理解你的。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表扬,可以说:“孩子,你真棒!”“你真行!”的话语,并为他们鼓掌,如有可能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二、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如:性格孤僻内向、有自卑心理情绪、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产生怨恨父母心理等,有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关心,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作为班主任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2011年10月14日。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论文篇四

附件一:

教学教研经验文章参评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

提交的参评论文《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并愿承担相应文责。

承诺人签名:

2011年11月22日。

江安县2011年小学德育参评论文。

标题《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作者单位江安县西城小学校。

作者姓名。

【内容提要】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我们关爱留守儿童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耐心,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江安镇西城小学。

众所周知,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老师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近年来,农村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很多南下务工家长把未成年的孩子寄养在亲友处,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来自中国儿童信息中心的报道:全国留守儿童的比例达到47.7%。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网上统计我们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年老体弱,他们文化水平低下,对孩子放任自流,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我们班主任就应该多关心学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任教以来的所见、所为、所感,提出一下几点看法,借此机会呼吁我们广大教师同仁多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校园。

留守儿童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是可怜的,他们没有父母的疼爱。因此,我们关心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师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这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不在感到孤独无助。我班有一位学生名叫冯澄,他父母离婚以后就一直和年迈的奶奶住在一起,生活很困难,为此我组织班上的同学把零花钱节约下来捐给他,并为他买书包、钢笔等必须的学习用品,以勉励其刻苦学习。虽然我们不能给留守儿童很多物质上的帮助,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真诚去感动每个留守儿童那颗幼小的心灵,从而激发他们好好学习,热爱生活。这位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对生活有了自信心,也更加的发奋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优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我班共71人,留守儿童就有30人。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我们作为教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我班有一位学生叫刘爽林,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76岁的奶奶照顾他,他每天上学都迟到,而且还不交作业。一开始我找他谈话他总是唯唯是诺,转身却我行我素。后来我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他因家庭情况不好而承受压力过大,导致其患上了“心理疾病”。此后,我主动找他进行交流,谈心,鼓励他;让班干部陪他上下学;组织学生给他过生日„„慢慢的他变了,不再迟到,开始交作业,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俗话说得好:“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办有手抄报、音体美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填补了学生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另外,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或给他们开小灶,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我班上的留守生大多学习成绩都很差,对此,我经常利用课余给他们单独辅导,并在班上建立了学习兴趣小组,让学习小组的同学配合老师帮助他们学习,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自觉地学习,乐于学习,经过我的努力,这些留守孩子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绩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张吉祥,他刚开学的时候只能考六十多分,经过我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这位学生半期成绩就提高到七十多分。这样大的进步充分证明了关爱留守儿童,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

五、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

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地方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注重留守儿童的个体教育,我班学生胡涛,学习成绩好,头脑聪明、背书快。但是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很少与孩子沟通,他住在伯父家,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说学习,什么都给他,几百元的学习机,他当游戏机玩,很少顾及他学习以外的东西,造成他成了一个个性孩子,上课坐不稳,课堂随意说话,不讲卫生,乱拿别人的东西。老师布置的作业爱做就做,不爱做就不做。因为懒,成绩下降了很多,与同学关系也很差,几乎没有同学愿意与他坐,与他合伙值日。

对此现象,我作为班主任从教他学会与同学相处,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他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他,并教会他向好的学,正确引导他,耐心辅导他,培养他慢慢养成好习惯,作业天天检查,个人卫生天天促督,安排一些性格好的同学主动跟他交往,放假时,与他伯父联系、沟通交流,由他伯父好好照顾他、鼓励他、关怀他。现在他几乎变了很多,值日主动打扫卫生,个人卫生也很讲究,东西放得有条有理、学习态度也很端正、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做。

上面的事例表明,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是有成效的。

总之,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论文篇五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他(她)们用勤劳和智慧在获取金钱的同时,却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成为农村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今年,我对本班13个学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留守儿童1名。由此可见,在我们欠发达地区,如何使留守儿童享受亲情、加强与学校配合,共同对孩子的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突出的问题。为此,我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个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建立档案,掌握情况。

在实践中,我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动态专门档案。其主要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同时,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与学生家长、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二、用心关爱,感受亲情。

针对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我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创新思路,积极控索,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一)、制定计划,注重平时。针对我所带的班级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情况,我经过反复思考和积极探索,根据留守儿童不同情况,逐个进行分类、分组,制定帮扶计划。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在留守儿童患病时,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作为留守儿童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情况千差万别。我在全面把握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同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欠缺的留守儿童,区别对待,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意识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三)消除痼疾,促进健康。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平时班级管理工作中,在品德与社会课上,自己注重在班级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通过每周班队活动时间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痼疾,强化情感体验,营造健康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氛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加强沟通,增进了解。

加强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教育引导他们,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更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同样的色彩,同样的精彩,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2016年9月。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论文篇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孩子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在小城镇或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儿童”,还有的媒体称他们是有父母的“孤儿”。为此,北安市法院少年法庭对某小学“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被调查在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在被调查“留守儿童”中:

1、关于父母外出打工或父母离婚后的居住情况是,不能跟父母一起居住的近七成。其中,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居住的占39%;与其他亲戚一起居住的占2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单独居住的占2%。2、关于父母在外打工或父母离婚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感觉孤独感或不愉快的时候增多了的“留守儿童”近五成。

3、关于在父母离婚或外出打工后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居住的选择,近八成希望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共同生活。

4、关于在父母离婚或父母外出打工后对居住地的选择,有六成不愿意离开原居住地,但仍然有近两成希望与父母一起生活而愿意离开原居住地。

5、关于在父母离婚后或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有八成以上的与未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父母的联系主要靠电话,但仍然有少数无法与父母取得联系。

6、关于父母离婚或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父母联系的频率,有六成以上的与未在一起生活的父母一周联系一次,但有近一成的三个月以上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

7、关于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不想让父母外出打工的近四成。其中近五成的虽然不想让父母走,但表示能理解父母的行为,只有少数不能理解父母。

8、关于对生活出现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果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遇到心烦事或困难时,有四成以上的能够寻找倾诉对象,但仍有两成以上采取闷在心里,自己解决的方式。

9、关于现在对父母的愿望,有八成以上的现在最希望父母做的事情是回家,少数的希望父母多挣钱。

10、关于被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占八成以上。

11、关于在学习中最烦恼的事情,烦恼学习成绩不好的占四成以上。

12、关于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的了解情况,有近七成的了解不多。

13、关于课外书籍的来源,课外书籍来源于家长购买或向同学借或亲友送的占七成以上,从学校借阅的仅占4%。14、关于被他人伤害或欺负时“留守儿童”所采取的行动,有近四成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

15、关于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是,被教育要好好学习的占八成以上。

16、关于对学习的希望,有近九成的希望上完大学。

17、关于对未来的希望,有近九成的希望继续读书。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确实面临一些问题,如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方面。

1.安全隐患多。“留守儿童”在生活安排方面一般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来照顾。但是,他们精力有限,年老体弱,或者自己生活还困难,而“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我们去年审理一起非法拘禁案件,其中的被害人就是一名不满十四的女孩子,她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她与年迈的奶奶生活,学习不好过早就不念书了,被原来的邻居骗了要去外地从事不正当职业,后来被小女孩的亲戚发现,报案了,她才被解救。

2.学习成绩滑坡,导致厌学辍学。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错误,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这不,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照样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挣钱,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某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显示,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的仅占调查总数的34.3%。如马某由于从小父母离异,他判给了父亲,父亲常年外出打工,他则由姑姑叔叔轮流照顾,因为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后来小学没有毕业就不念书了。

3.道德意志薄弱。学习成绩仅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留守儿童”有违纪现象(指打架、旷课、小偷小摸行为)。这个问题很让人担忧,绝大多数父母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一些同龄人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很容易钻空子。有些孩子因此变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常年在外,对子女心生愧疚,于是通过给孩子寄钱来补偿自己对孩子的照顾不周,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容易误入歧途。如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请吃请喝,出入于网吧、游戏厅,养成了凡事都以我为中心,专横跋扈的恶习,有的还因为花钱无节制而欠债。

4、心理问题突出。“留守儿童”常表现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留守儿童”个别存在着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上进观念淡薄,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的亲子氛围。母爱给孩子是稳定和温暖,父爱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留守儿童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会使留守儿童成了有父母的孤儿,因此,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害。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如有一女孩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父母外出后,心中的话没有人听,苦恼、烦闷没有人理解。性格渐渐发生了变化,变得孤僻、脆弱,把自己隔绝在同学之外,不愿与人交流,整日沉默寡言,一点小事,一点小挫折都经受不起。有时因为挨几句批评,就把自己反锁在屋里,一天不出来,直到奶奶哭着求她才打开房门。

5、表达能力发展滞后,要重视亲情交流的重要性。“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发展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信、自理能力增强,把对父母的思念变为动力,自觉上进,自觉寻求发展;更多的则表现为学习成绩滑坡,厌学情绪滋生,各方面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段孩子。孩子的表达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生活中得到锻炼发展,可留守儿童却缺少这样的锻炼机会,他们有话无处、无人可说。时间一长,言语表达能力自然就开始退化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亲子交流几乎是空白,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更不要说耐着性子听孩子讲他们的见闻、苦恼。一些隔代的老人虽然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但孩子由于代沟等原因又不喜欢和老年人说心里话,这也造成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例如对其他留守儿童而言,吴某的学习成绩算是优秀的,唯一让老师感到遗憾的是他不爱说话。吴某的爸爸妈妈在他上大班时外出打工,老师反映接班时已经三年级了。在我们相处的三年多里,他没有发言一次,课后师生没有成功交流过一次,同伴也反映他的话很少。他的奶奶带他咨询过心理专家,得出的结论是:表达能力发展滞后。

三、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知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维护好自己的权利。“留守儿童”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预防和避免不法侵害。上街要结伴而行,相互照料。接听不认识人的电话,说父母的什么事情,要和父母核对;放学时有不熟悉的人或不经常联系的亲戚来接时,不要和他走,比如在2003年我市发生的一起绑架案件,被害人就是在放学时被他的表弟接走的;在偏僻的地方遇到坏人,我们先要记住他们的体貌特征,而不要以身体或生命的代价去和他们正面冲突之后报告老师或公安;还比如,去超市让超市的营业员或保安搜身,脱衣服检查,面对着这样不法侵害,这并不意味学生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并把它化为智慧,寻找出更加有效的方法,从而很好地保护自己。

2.“留守儿童”要体谅父母,父母外出打工也是为了改善子女的生活,让子女以后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在外面不容易,省吃俭用,攒钱给子女,子女更要体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亲朋好友,他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劳动,又要承担烦琐的家务活,加上文化水平不高、观念和方法落后,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对子女的思想、道德、学习、卫生、日常行为习惯给予关注、教育、引导。这就要求“留守儿童”自己要乐观向上,学会生活,自觉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力所能及帮助他们干些家务活。

3.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要适当。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往往是通过电话或书信的形式,而电话的快捷成了亲子间沟通与联系之首选。大多数父母一般半个月才给孩子一个电话;少数是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来个电话问问成绩了事。春节期间返家,父母由于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因而带给孩子大多是物质的东西(吃的、穿的、玩的以及慷慨的压岁钱)较少精神食粮(书籍、学习用品及心理上的亲子沟通等);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父母在此期间也不便对孩子进行过多过严的管束,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督促其学习。如果父母双方都不得不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

4.学校课程设置,应适应“留守儿童”身心发展。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如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

5、“留守儿童”要经常作心理调整,无论在学习或生活上遇问题不要闷在心里,钻牛角尖,可以和朋友、同学,老师、邻居等进行交流、沟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做好事,帮助别人,从中获得快乐。还可以尝试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6、以开家长会的形式,对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学校、社区以及妇联等部门,以开家长会的形式,对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使他们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切实落实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职能。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论文篇七

一、用慈母严父般的爱关心他们。

在外打,由爷爷奶奶照管,但学习态度不端正,爱撒谎,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能认真完成,多次找他谈心效果都不大,我想:他是住宿生,在学校的衣、食、住、行、学习等,我看得见,管得着,可就是双休天回到家里,爷爷奶奶管不住,我何不像妈妈一样每周来个“双休天定时电话交流呢?”想到做到,每个双休天我都要和他通话,“天天,在干什么?”“吃饭没有?”“自己的小房间一定很温暖吧?”“还记不记得老师给你布置的作业”“能说给我听一听吗?”“把你最开心的事能讲一讲吗?”-------没想到我的所做所为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各方面进步较快,他有幸被选为班上的护旗手,勇敢自信地蹬上了升旗台。当上了班上的小小主持人,从此上课认真听了,作业更工整了,缺点也慢慢改正了,更难得的是他每当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主动找我说一说,我也总能让他高兴而归。其实教师爱留守学生,就要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理解他们的心理负担,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与学习进步。爱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她能消除留守儿童对老师的戒备性心理和逆反性心理,能恢复或建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因此,爱留守学生,并且给予尊重与理解,是打开他们心灵的万能钥匙,它能使教育者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情感的交流与碰撞。

二、用赏识树起留守学生的自信。

感兴趣,上课不认真,扰乱课堂秩序,课后不完成作业,成绩不够理想,从而产生一种失败者的心态,有自卑感,这时他们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就会无所适从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对这些留守学生真诚地赞美和鼓励,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1、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留守学生。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那么如何树立留守学生的自信呢?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捕捉“闪光点”的眼睛,要善于发现留守学生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例如有些学生思考能力欠佳,但绘画能力很強,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你能说他不成功吗?所以,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挖掘留守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用欣喜的眼光、愉悦的心情、发自内心的赞美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教师看上去几句普通的话语,却能激起学生心灵上的感应,使他们产生一股向上的动力,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留守学生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如我班的留守学生刘方程同学,成绩不够理想,沉默寡言,读书时都不敢大声,但他在课堂上能积极的举手发言,勤于思考,常因见解独到,受到老师的表扬,课后,我找到他,说:“你是最棒的,相信自己,加油!”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我立即给他指出不足,慢慢的,他逐渐树立了自信心,认为自己能做好,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不再怕失败,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他已经完全找到了自信,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动力,学习成绩提高很快。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甩掉压在自身无形的自卑巨石,这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私德所说:“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2、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用放大镜努力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并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和表扬,能使他们找回被呵护,被关注的感觉。留守学生因缺乏父母的关爱,产生了孤独、寂寞、焦虑、自卑、敏感等诸多心理,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学习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形,教师要学会宽容、真诚的善待他们。“南风效应”告诉我们,真诚、温和的激励比粗暴的呵斥有更好的效果。在课堂上,老师用灿烂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爱抚的抚摩,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从而帮助他们扫除学习障碍,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三、用行动撑起留守学生的蓝天。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仅凭教师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学校、班集体作为一个群体组织,它对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学校、班级要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充分利用良好的氛围感染和转化留守儿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班集体为留守儿童过生日等。这样的集体活动,使留守学生的心灵彻底的放松,情感上的缺失得以弥补,让留守儿童在学校也能感觉到家的温暖,从而产生一种归属感,一种认同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不管老师与同学给留守儿童倾注多少爱与帮助,都是不能填补父母的那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种亲情饥渴。作为教师必须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让家长转变观念。大多数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给家中的孩子吃饱穿暖有钱花就够了,实际上孩子更渴求精神上的抚慰。教师就应引导家长多拿出时间,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留守”家里的孩子及孩子的老师多沟通,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甚至在可能情况下“常回家看看”,让留守家里的孩子在一次次惊喜中感受到久违的亲情。

“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为此,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用爱心、真心、耐心去帮助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让留守儿童在沐浴着爱的阳光里,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论文篇八

在学习上,留守儿童一般跟老人或长者一起居住,大多数老人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住得舒服就可以,隔代亲充满溺爱,学习上由于大多老人自身文化有限显得无能为力。而寄居在叔叔、阿姨、姑姑家的孩子,年轻人要工作养家糊口,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在孩子的学习上。甚至有些孩子还是自己独立生活,因此,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则要靠自己,缺乏家人的引导,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成绩极其不稳定。

留守儿童有很多想法在家里找不到信赖的倾诉对象,自己的隐私不想被外人知道,渴望被尊重,无论开心还是忧伤,更多地是埋在心底,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寡言少语,不合群性格孤僻,甚至有心理障碍。常年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生病了不敢说,不会问,自己乱吃药,吃错药的情况经常发生,导致日常生活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关爱留守儿童。

一是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家庭情况,建立档案。平时多跟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首先对留守儿童自身情况要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身体状况、学习成绩、特长爱好等。留守儿童父母是外出工作还是离异,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如何,与孩子关系是否融洽,联系方式等。留守儿童一起生活的人,与孩子的关系、联系方式及对孩子的关心程度都要收齐归纳入档。每个留守儿童的情况都不同,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教育时只能一对一,关爱学生,既要对症下药又得注意方式方法。

二是班级开展学习互助“一对一”的帮扶工作。让品学兼优、乐于助人、有责任心的`学生对成绩差的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对接,上课时友善提醒和督促其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下课后一起完成作业,调动他们的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学习上的压力,增强学习信心,班主任负责监督,不定时抽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多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付出和进步,多一点了解,多一份关爱,让留守儿童融入到班集体的大家庭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同学像家人一样真诚有爱的对待他们,当他们开心或悲伤时,老师和同学是他们信赖的倾诉对象,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是多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每周举行主题班会可以教一些生活小常识,提高留守学生日常生活的质量,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图书阅览可以丰富知识,接受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提高留守学生的文化修养;举行法律讲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举行书画比赛,增强留守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及视觉欣赏;讲故事比赛可以锻炼留守学生的语感、胆量和对知识的充满趣味性等。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不再迷茫,不再孤独,有方向、有目标,懂得学习的快乐,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四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班主任要尽心尽力,学校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关爱留守儿童,而且应在校内和校外的集体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在校内要开设心灵驿站,让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可以在学校里让情绪得到释放。在校外多联系福利院、孤儿院等公益机构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健康成长。作为家长更应该在繁忙的工作中,抽空了解孩子的想法,多和孩子沟通,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更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多陪伴孩子,让他们的爱不再缺失,让他们的童年不再遗憾,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机构可以为留守特困儿童提供物资资助,鼓励企业单位帮助品学兼优的困难留守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呼吁社会各界从不同层面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学业有教、生活有帮、困难有助,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班主任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要细微处见真情,用爱和耐心去教育留守儿童,唤醒孩子心中的被爱的渴望,尊重他们的隐私,不要让他们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根据孩子的心理变化运用不同方法引导他们走向正道,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班主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学识来帮助孩子。我们应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让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人生道路铺上生命的色彩。

参考文献:

[2]张宇辉.全面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协商论坛,2007(3)。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论文篇九

在我们学校有这样一群孩子,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到遥远的城里挣钱养家。大部分的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家乡,孤单地像小草一样成长。我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涩的名字:留守儿童。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父母外出打工,抚养孩子的责任就落在了老人身上,但他们只能让孩子吃饱穿暖,但却缺乏教育、给辅导孩子功课的能力。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力壮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奔向城市,他们没有时间照顾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父母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导致很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有一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等。这些不好的风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必须从这各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重视亲情关爱,加强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对于孩子的性格发展、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要在思想上使父母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改变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在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及心理的发展变化,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要发挥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对农民工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感情交流,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三)转变教育方法理念,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

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三,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增加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给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和保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转变观念,用温暖的师生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班主任要制定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创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上日程、摆到桌面上,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文化、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班级里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除此,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间,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解决,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母亲一样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摸摸头,展展衣角,一个微笑……孩子们都会高兴的。有一次,我班的莎莎穿了一身漂亮的新衣服,我问她:“谁给你买的衣服啊?真漂亮”,“妈妈”,叫得多甜,要是妈妈在身边她一定会更幸福的。在日常工作中,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班主任老师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行、睡等问题,帮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安慰留守儿童的心,使他们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最后,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二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立自强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2、把留守儿童为亲人,走近孩子的心灵。

班主任要转变自身的观念,不仅要做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的抚慰者的角色。

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有的孩子选择了上网和不健康的书籍作为情感的替代品,这样的现象会引发孩子的心理健康大问题。此时,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跟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他就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

任,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班主任应以美丽的言行滋润留守儿童。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班主任切不可施行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作风。这样学生会越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产生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和你的距离只能越来越遥远。

3、以博大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

导致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很多,因而班主任应有博大的胸怀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应该沉着看待,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开导他们改正错误,切忌急躁导致前功尽弃。

从小事入手督促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我们应该从小事着手,让孩子在成长中有成就感,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时刻感受到同学的关注和老师的鼓励。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切忌万事批评在前而事倍功半。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用真正的师爱去关注这些孩子,用温暖去安慰他们幼小而孤单的心灵。

(五)积极发挥班集体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重要作用。

例如鼓励“留守儿童”每个月写一封信给在外地的父母,并要求父母要回信。通过书信往来减轻“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加强爱的教育。同时还可开展“每半月一个电话”活动,鼓励儿童多和父母打电话,学会向父母汇报在校在家情况,让外出的父母不用担心。

如“感恩之心”活动。可组织全校学生集中开会,让“留守儿童”代表上台演讲,说说他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和父母之间的一些故事。同时,邀请部分外出家长代表也上台谈谈他们在外地时是如何想念在家的孩子,在外地的生活状况,他们外出的原因等。让我们的“留守儿童”感受父母外出打工的不易,懂得节约用钱、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等就是对外出父母最大的支持,最大的爱。

如“一帮一或一帮多”活动。鼓励有经验的教师,校外辅导员等联系帮助“留守儿童”,从学生上、生活上、心理上去真正关心他们。可结合学校日常活动给“留守儿童”展示的舞台。如校运动,尽可能让所有“留守儿童”都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尽一切可能用集体的力量去帮助所有“留守儿童”让他们不再觉得孤独,重塑自信心,融入到集体中,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好少年。“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各职能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少先队组织要先行一步,用星星火炬照亮“留守儿童”的心灵。要多关心“留守儿童”,多帮助“留守儿童”,多用爱去关爱他们,让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阳光和雨露,拥有温馨和亲情,拥有微笑和快乐!

仅凭班主任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我们在做好校内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校外教育资源。如争取校外教育力量实施教育,比如聘请校外辅导员、发挥留守孩子身边的老党员、老教师等的作用,请他们帮助管理照看等。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努力形成了政府、村委、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让我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弥补父母未能给他们的爱,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他们编织一个色彩斑斓的梦。

课题组全体成员。

2016年4月。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论文篇十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城镇化建设进程迅猛,由于城市空间拓展,人口和出行增加这就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实现他们的淘金梦,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属的14岁以下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面对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现状特点,如何帮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和树立人生目标?这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根据这几年参加工作的经验,我个人觉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用爱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的这个特殊群体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现好的孩子。而老师和学生对这些优秀学生,老师宠着,同学敬着,让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而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承受不住。所以,我在必要的时候,也应适当的批评教育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应极力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更完美。同时,爱可以使有缺点的学生充满信心、鼓足勇气、不断改进、提高,积极向上;爱可以使学生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所以,只有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打动学生,教育好学生。

二、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受到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尊重,那么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怎么才能得到保证呢?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们在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

尊重学生是符合教育规律和成长的。只有在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性,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时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尊重公平的对待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成长。他们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无比的欣喜。反之,他们就会感到失望,埋怨教师,产生对抗心理,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大大折扣,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何等重要!

三、热情工作,真诚沟通,用知识教学生,用人品育栋梁,用个人魅力吸引学生。

古人说得好“师者,为人之表也。”教师既是学生的传授者,又是学生的领导者,也是学生的朋友,应当品德端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严于律己,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如果教师夸夸其谈、轻浮、急燥,不仅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不能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能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因此,我们教师的品德、容貌、举动,无时不在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德育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四、严格中要带有温柔。

我们知道学生不是超人,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爱以严表;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本质是爱,情感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能感化学生的心灵,教师对学生怀有真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的接受教师的教诲。所以,我们不要因为留守儿童的家庭等原因而一味的严管他们,而是在严格中带有温柔。

总之,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不但懂得爱自己的学生,还要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更大成功。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具有爱心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还要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别人。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除了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还要注重教育教学工作的细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论文篇十一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从身边小事做起,有爱心、耐心,要关注心理健康,关注成长,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我作为科任教师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班级。

我们关心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师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这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不在感到孤独无助。我班有一位学生名叫廖祥静,他父母离婚以后就一直和年迈的奶奶住在一起,生活很困难,为此我组织班上的同学把零花钱节约下来捐给他,并为他买书包、钢笔等必须的学习用品,以勉励其刻苦学习。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

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让学习小组的同学配合老师帮助他们学习,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自觉地学习,乐于学习,经过我的努力,这些留守孩子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绩提高幅度最大的是赵益春,他刚开学的时候只能考六十多分,经过我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这位学生半期成绩就提高到七十多分。这样大的进步充分证明了关爱留守儿童,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

五、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英语老师,我利用英语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

总之,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师爱伴随留守儿童茁壮成长。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论文篇十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农民为了脱贫致富,纷纷进城打工、经商,让孩子单独在家,或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这些孩子单独就成了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大约占农村学生的20%,个别地方甚至超过60%。由于他们缺乏关爱,造成亲情饥渴,性格内向、孤僻。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分健时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有的沉迷于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喝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有的追求时尚,抽烟喝酒。在留守儿童中,品行较好的大约占20%,一般的占20%,较差的要占60%。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外出家长把孩子托付给学校教育教育,是对学校的极大信任,把孩子托付给教师是对教师的最大信赖。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校园生活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好坏。对留守儿童来说,教师是他们最可以信赖的良师益友,教师要担当起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首先,在生活上要关心留守儿童,让缺失的家庭关爱得到补偿。青少年时期是孩子向父母撒娇的年龄,而留守儿童却要自己照顾自己,饿了没有人过问,冷了没人理,病了自己扛,不回家也没人找。教师要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对他们问寒问暖,生活上多关照他们,他们们病了送他们去医院,多与他们的监护人沟通、交流。他们就能从教师的关爱中感受到了温暖,父母在不在身边,都不缺少关爱。

其次,在学习方面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勤于探究的能力。留守儿童大多很孤独,要么是与隔代人生活在一起,要么自己一个人在家。如何完成学业对他们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教师要教育他们知难而进,树立学无止境意识,还要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再次,在做人方面,教会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保护,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磨炼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要留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常识他们,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知道父母挣钱养家不容易,教他们学会感恩,在家里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学好过硬本领,回报社会。总之,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有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愿。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往往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因此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特别渴求得到父母的关爱。亲情的饥渴是造成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罪魁祸首,由于心理偏差的出现,不良习气也接踵而至。如果当不良习气发展成为违法犯罪才引起重视,就一切都晚了。这样的家长,不公耽误了孩子的大好前程,也毁了自己的后半生,给自己的人生抹上厚重的败笔。外出的家长应意识到家庭关爱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首先,要加强与孩子的联系,让孩子有个念想。家长外出打工或经商也许是无奈的,他们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着想,但也不能把对孩子的爱只体现在物质上,给孩子多少钱,给孩子买了多少东西,把对孩子的要求只体现在学业上,考试要拿多少分,要排多少名。缺乏跟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没有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是不行的。外出的家长要经常以打电话或写信等方式与孩子联系、沟通,留守孩子能看到父母的字迹或听到父母的声音。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与鼓舞,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没有被遗忘、遗弃,父母是关心自己的,父母时刻都牵挂着自己,自己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能让父母失望。可见,加强与孩子的联系,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其次,外出的家长抽空回家看望孩子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回家看望孩子,一定会令孩子欣喜若狂的。父母不再是相框中的照片,而是能拥抱、能撒娇的活生生的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外出家长回家过节就是带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家长回来了,他们不再孤独,他们的节日气氛不再冷冷清清,他们也有其乐融融的节日气氛。家长常回家看看能滋润孩子干涸的心田。

另外,外出的家长还就经常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虽然是遥控,但也比失控强,要有效地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许多事实都证明,能主动与老师联系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品行大都良好,学习也较刻苦。总之,外出的家长要履行好监护职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社会是复杂的,有人把社会比作是大染缸,把未成年人比作是一张白纸,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来说,由于年纪小,生活阅历不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容易受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而走上邪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更是如此。有位校长很痛心地说:“课堂教育一个钟头,不顶录像厅的一个镜头。”“老师苦口婆心讲一天,抵不上学生在书摊逛一圈。”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要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

首先,有关部门可以组织青年志愿者定期(节期日)帮助、走访留守儿童,与他们一起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假日生活,杜绝他们泡网吧玩游戏、去录像厅、桌球室等不良行为,多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有关部门也可以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创办农村儿童活动中心。让留守孩子有自己的活动空间,课余时间地方可去,有事情可做。“要想土地上不长杂草,最好的方式是种上庄稼。”要想留守孩子不学坏,就要引导他们从事健康有益的活动,培养他们正当的兴趣爱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培养自己的特长,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增强,无形中就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潜能的发挥创造有利条件,为他们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他们增添欢乐向上的成长氛围。

另外,相关组织也可以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让外出家长和留守儿童共同参加。让外出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把社会的关爱落到实处。总之,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综合上述,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各尽其责,形成保护合力,留守儿童问题是可以妥善解决的。但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同时,也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既不能让他们感到对他们的关爱是施舍和怜悯,又不能太放任他们,让他们认为所有人对他们的关爱都是理所当然的。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论文篇十三

但因他们打工单位不固定,只好把他们的幼小子女留在了农村家里,形成了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在这些学生与父母相伴的时间甚少,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看管,家庭教育脱节,孩子的学习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鼓励,厌学情绪油然而生,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坪埔小学也是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学校,班主任工作如何关爱留守儿童,成了一门新的课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了解留守儿童概况和联系方式作为班主任要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数目、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联系方式,父母都在哪里打工。把自己的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

二、给留守儿童更多关爱班主任要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类,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和生活概况,制定帮扶计划、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班主任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还得教会他们爱清洁讲卫生,因为他们的爷爷奶奶经常忘记给他们洗澡换衣服,作为班主任要每天提醒每一位学生。

三、做好家访工作班主任要定期走访临时监护人,并与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平时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成为“代理家长”。

四、对留守儿童以包容心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引导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时会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这时班主任不能一味责备,应该采用个别谈心法与“留守儿童”谈心,向他说明道理,正确引导他们走出误区。

五、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总而言之,作为班主任,我体会到:老师要对留守儿童多一点了解,多一份关爱,在生活上、学习中去关爱他们,使这些特殊学生都能享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和老师的“特别的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