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分数与除法(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2:42:08 页码:7
2023年分数与除法(汇总13篇)
2023-11-13 12:42:08    小编:zd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总结需要结合具体实例,形成有说服力的论据,我们要注重实例的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养生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分数与除法篇一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同样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直接发现结果,然后根据折出来的结果探索计算法则,放弃了教材中两次折、画的方法。刚上完课,表面上感觉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教学过程有点脱节。

改变了情景中的主人公,把教材中的粉墙改成了一位老师家的墙,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样更能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

在课的开始,我激活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面对“老师家粉刷墙壁”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在学生形成的关于问题的多种原始想法中,我关注了动态的生成,抓住鲜活的生成资源,筛选出了关键的问题,使本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点成为学生的探讨焦点,体现了教与学的主体地位。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以折纸涂色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察交流,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折纸是为了理解意义。当学生由1/2×2的意义推测出1/4×1/2的意义是表示求1/4的1/2是多少时,我知道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说。正是通过折纸,学生理解了1/4的意义,1/2的意义,才能理解1/4×1/2的意义。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才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篇二

最近,我看到了某杂志在“研讨会”栏目中发表了《小学数学中需澄清的几个问题》一文,文章认为百分数不属于分数,我认为这个结论有些不妥。其因如下:

1.百分数符合分数的定义。

分数的定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百分数的定义是: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但百分数可以看作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表示这样的几(一个数)份的数。所以百分数符合分数的`定义。

例如:种子发芽率为98%,这里的98%就表示把种子总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发芽的是这样的98份的数。

2.百分数和表示分率的分数意义相同。

分数的意义有两种:一种表示具体的数量,另一种表示分率,即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当这个分率的分母是100的时候,这个分率就是百分数。

分数与除法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推理的能力。

3、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学校举行的“小手艺展示”活动中,王芳同学获得了“编织能手”的称号。她每小时能织1/4米长的围巾,根据这一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每小时能织1/4米)。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师根据本节课所需选择性地板书。

2小时能织多少米?

1/2小时能织多少米?

2/3小时能织多少米?

师:要求2小时、1/2小时、2/3小时织多少米?该怎样形式?为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关系列式。

[学生可能列出:1/4×2、1/4×1/2、1/4×2/3]。

师:同学们真棒,不但自己提出了问题,还会根据“每小时织的米数×织的时间=织的总米数”这个数量关系来列式,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这三道题。

二、探究研讨,学习新知:

1、教学1/4×2:

(1)师:先来看1/4×2,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可能说:

1/4的2倍是多少?

2个1/4是多少?

学生操作,抽生前台展示。

[学生如果不能准确地表示,教师再引导说明。]。

2、教学1/4×1/2:

(1)师:1/4×1/2表示什么意思,谁有想法?

(2)学生交流:

[可能出现:

生1:1/4的1/2倍是多少?师解释:我们通常所说的倍数一般都是2倍、3倍……而1/2比1小,不够1倍,所以我们一般不这么说。

生2:1/2个1/4是多少?师引导:1/2比1小,不够1个一个呀!]。

(3)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交流。

[对于出现的几种情况,只要解释正确教师就预以肯定。]。

师:刚才同学们解释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但如果不解释,是不是就有点看不明白了,关键是大家没有首先清楚地表示出1/4米,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师再示范一次操作的过程。

3、教学1/4×2/3:

(1)1/4×2/3表示什么意思?

(2)生交流:表示1/4的2/3是多少?师:是不是这样,我们再画图来验证一下。

(3)学生交流。

4、小结:

学生交流。师生概括:一个数乘分数,可以看作是求这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板书: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练习:

下面的算式表示什么?(算式在大屏幕上出现)。

1/3×1/3,1/4×2/5,3/4×1/5,3/4×2/9。

学生交流。

师:想一想,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得出:两个分数相乘,积的分子是两个因数分子相乘的积,分母是两个因数的分母相乘的积。

[学生交流时,师结合示意图,详细讲解分数乘分数积的分子和分母乘出的过程。]。

2、师:应用刚才的发现,计算1/4×1/2,1/4×2/3。

学生独立计算。

订正时注意让学生了解有不同的约分方法,可让学生自己选择。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师:王芳8/15小时织了多少米?怎样列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请大家独立计算。

分数与除法篇四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父母的命根,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上次考试我考砸了,“暴风雨”又要来临了。

放学了,我的心情不能平静,道路两旁的树枝摇晃着,仿佛在嘲笑我。小草也耷拉着脑袋,好像在责备我。

回到家,我没有将分数告诉父母,本以为可以蒙混过关,可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爸爸在与我同学的妈妈qq聊天时,竟得知了分数,并告诉了妈妈,老妈二话没说,把我的.试卷从书包里翻了出来,随即把我骂了个狗血淋头,当时的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我讨厌分数,每回考砸后作业就几倍几倍的翻,让我整天都在试卷、习题中度过,分数啊,分数!你赶走了我的自由,赶走了我的童年......

分数与除法篇五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把4米长的一根绳子平均剪成8段,平均每段是4米的(),每段长()米。

2、分母是13的最大真分数与最小带分数的差是()。

3、分数加减法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最后结果要化成()。

4、计算1/3+2/5时,它们的()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在进行计算。

5、3/8=()/24=15÷()=()。

6、8个1/9减去2个1/9等于()个1/9,就是(),约分后是()。

7、把4米长的铁丝,先剪去它的1/4,再减去它的2/1,两次一共剪去这根铁丝的()。

8、3/1+5/6+2/3=5/6+(1/3+2/3),运用了加法的()律和()律。

9、5/6加上()个与它相同的分数单位后结果是最小的合数,去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结果是1/2。

10、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分数或整数。

30厘米=()米。

125立方分米=()立方米。

120分=()时。

21时=()日。

二、列式计算。

(1)24/17减去2/3与1/4的.和,差是多少?

列式:答案。

答:差是/()。

(2)一个数比1/4与1/5的差大1.5,这个数是多少?

列式:答案。

答:这个数是()/()。

(3)0.6与7/15的差比1.3少多少?

列式:答案。

答:少()/()。

(4)9/2减去3/8与1/4的和,差是多少?

列式:答案。

答:差是()/()。

(5)有一个数,比2/3与8/15的和少1/3,这个数是多少?

列式:答案。

答:这个数是()/()。

(6)4/7减去2/21的差,加上2/3与3/7的差,和是多少?

列式:答案。

答:和是()/()。

(7)一个数加上3.25与19/7的和,等于53/4,这个数是多少?

列式:答案。

答:这个数是()/()。

三、解决问题。

列式:答案。

答:第三段长()/()米。

列式:答案。

答:还剩()/()没有打。

列式:答案。

答:上半月比下半月多完成()/()。

列式:答案。

答:这堆煤共有()/()吨。

列式:答案。

答:还剩()/()没有修。

列式:3答案。

答:这段公路长()/()米。

分数与除法篇六

美国数学教学基本特点:

1: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难度比我国低一到两个年级;

2:重练习质量轻 练习数量,美国学生的作业负担很轻,尤其在数学,不会采用题海战,主要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数学学习。而且都是第二天课堂上完成头一天的作业,再上新课!

4:教学形式多样化,他们教学最多的方式是让学生充分的去参与,让学生去做,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老师很少把这种答案直接的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练习,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发现数学知识,如游戏,比赛。

5: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课堂上比较自由,甚至可以走来走去,与我们要求学生规矩的端坐,完全不一样.学生会主动帮老师擦黑板!

分数与除法篇七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我教学时设定的本课教学目标是: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词。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一、课前准备两问。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电教法。由于孩子们对挂花很熟悉,我通过图片和描写桂花的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达成第一个目标,我在给学生出示自学提示后,引导其自读课文,之后再检查自读情况。检查中及时纠正读错的字词。

二、课堂教学两问。

在检查读字词和课文时发现少数同学都连朗读的最基本要求“正确”都做不到,掉字、加字、把字读错了。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描绘的生活情境。在体会“摇花乐”时,“缠”字写出了作者急切情绪,“使劲”、“喊”写出了摇桂花的快乐,同时反映出他对桂花的喜爱。但是在学习这几个重点词语时,词语的含义学生体会得不够深。而我用自我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而没有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讲“缠“字的时候,如果能够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类似“缠”父母的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用词准确。

本节课中孩子们朗读的形式只有齐读、小组读和自由读的三种方式。而这样的朗读形式很明显不利于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到达以读促悟的效果。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来挑战他人或小组的冲动,可我却忽略了这一点。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采用过这种挑战式的朗读,效果甚好。

三、课后反思两问:

我的课堂教学总体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母亲说的这句话时,出示杭州的桂花图片,十分美十分香,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母亲还是认为家乡的桂花更香更美呢?回文再读,再次品味那摇花乐,那桂花香。于是这份快乐更乐,这份花香这香,情感上自然也就提升到了思乡的层面,让学生深入体会母亲比的不是桂花味道的浓淡,比的是感情,与其说母亲谈的是桂花,不如说母亲在表达自我的思乡之情。

四、作业布置两问。

作业布置如下:1、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2、完成习字册。这两项作业学生都能完成,能兼顾到班级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3、完成练笔:介绍家乡。

五、学生辅导两问。

针对学困生,在学习中可能会读不准字音和书写倒笔顺。课下请小老师检查其朗读情况。教师重点检查听写、背诵课文。

分数与除法篇八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长方形彩纸。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折纸。

教师说明折纸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折纸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

二、种地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根据题意出示图示。

2、提出问题(1),继续出示图,使学生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出算式,并结合图得出:

1/3×1/2=(1×1)/(3×2)=1/6.

3、提出问题(2),方法和过程同问题(1)。

三、总结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完成“试一试”的四道题。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4、“练一练”第4题。

5、“练一练”第5题。

由折纸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分数乘法问题的准备。

结合课件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总结计算方法作铺垫。

先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自己总结方法,教师指导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分数乘分数问题的抽象描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其中的”指谁的?理解这个问题,学生就知道了是求1/4的2/5是多少。

通过面积计算,巩固分数乘法计算方法。

关注比较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抽象描述。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1/4.

师: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1/2.

师:也就是说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师边口述题意边出示课件。

师边口述题目边演示课件。

师: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怎样计算?

生: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1/3×1/2=(1×1)/(3×2)=1/6.

师:观察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分数乘分数,我们是怎么计算的?

生概括归纳。

师:大家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试着计算“试一试”的题目。

交流时说说计算方法和过程。

师:说说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师:丫丫吃了其中的2/5,是谁的2/5?

理解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列式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注意学生比较的方法。对于好的方法给予表扬。并归纳总结比较方法。

集体订正。注意得数后面要有单位名称。

分数与除法篇九

一天,天气睛朗,万里无云。同学们正在教室里大吵大闹,突然语文老师满脸笑容地来到了教室里,说:“同学们,知道你们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吗?”

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老师把试卷交给了班长,然后就像风一样离开了教室。班长就把试卷发了下来,我迫不及待地一把抓起自己的试卷,定睛一看:90分!咦?我怎么考得这么差?我伤心极了。这时,只听见我的同桌小红惊喜的尖叫声:“哇,我竟然考了100分!”

我心里很不服气:平时考试她从来都考不过我,这次怎么会考100分呢?肯定是老师改错了!我就偷偷地看了一下她的试卷,果真发现她有一道题跟我不一样,我忍不住大声喊起来。班长拿起小红的试卷仔细地看了看,意味深长地说:“人家没有错的呀!你没有考好,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听了班长的话脸“唰”地一下红了。哎,都是嫉妒心害的呀!于是我不好意思地对愣在一边的小红说:“对不起,是我错怪你了。以后我们还是好同桌吗?”她说:“没关系的,我们永远是好朋友!”我们开心地笑了。

这次风波,差点让我失去一个好朋友,使我明白放下嫉妒,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

分数与除法篇十

爸爸妈妈一直都很疼爱我,可是自从这次期中考试的数学分数下来以后,我发现爸爸妈妈不再象原来那么疼爱我了,不但对我态度不好,而且还当着爷爷奶奶的面数落我的许多不是。我知道,那都是因为我这次数学期中考试只考了七十九分的缘故。

但是,我心里还是很不服气,心想:全班九十分以上的也只有五六个,而且我的分数也不算是最差的,他们为什么要那么生气!想到这里,我就理直气壮地把自己心里的'想法一古脑儿全说了出来。没想到,爸爸妈妈一听我的这番话,更是火上浇油!他们异口同声地对着我大声说:“一个人,怎么总是想着去跟差的同学比呢?为什么不多跟学习好的同学比比呢!如果做人没有上进心,那就没办法啦!你仔细看看这次的考试卷,到底都错在了哪里!全都是因为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作业一直都是粗心大意这样的坏习惯造成的结果!”

我听了之后,难过的大哭起来。再回头看看自己的考试卷,除了有极少数的题目确实不会做以外,其他的题目我都会做,只是因为我太粗心,考试不够认真造成的。爸爸在我去考试的时候一再提醒我,要我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做完要仔细检查,可是我就是不听,考完试自我感觉还挺好!如果听了爸爸的话,本来应该可以拿到好成绩的。

晚上,我身躺在床上认真地想: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钱来给我读书,平时百般地疼爱我,为我的学习确实是操碎了心。可是,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让他们失望,实在是太对不起他们啦!我暗下决心,从今以后,一定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彻底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要让爸爸妈妈对我刮目相看。

分数与除法篇十一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同样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直接发现结果,然后根据折出来的结果探索计算法则,放弃了教材中两次折、画的方法。刚上完课,表面上感觉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教学过程有点脱节。

敢于冲击教材。

改变了情景中的主人公,把教材中的粉墙改成了一位老师家的墙,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样更能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

关注动态生成。

在课的开始,我激活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面对“老师家粉刷墙壁”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在学生形成的关于问题的多种原始想法中,我关注了动态的生成,抓住鲜活的生成资源,筛选出了关键的问题,使本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点成为学生的探讨焦点,体现了教与学的主体地位。

敢于放手研讨。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以折纸涂色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察交流,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折纸是为了理解意义。当学生由1/2×2的意义推测出1/4×1/2的意义是表示求1/4的1/2是多少时,我知道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说。正是通过折纸,学生理解了1/4的意义,1/2的意义,才能理解1/4×1/2的意义。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才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与除法篇十二

我是多么喜欢你啊!因为我只要多得了你几分我的面前就会到处出现笑脸到处听到有人夸奖我到处有人向我祝贺。你让我感到了光荣感到了快乐感到了自豪!

我又是那么讨厌你!因为我仅仅少拿了你的一分就会整天提心吊胆地走路过日子。那个时候父母的脸会变得非常不好看;老人就会不停地唠叨就会像那永无休止的“电视连续剧”一样天天陪着我……为了你我失去了多少个双休日。你害得我没有了自由没有了一个做孩子时期的游乐天堂……。

我既爱你又恨你!

分数与除法篇十三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尤为重要。通过这节课教学,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为今后学习有关百分数其它知识做了铺垫。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分数和百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意义又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