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我和楹联的故事(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6:58:50 页码:9
我和楹联的故事(精选8篇)
2023-11-18 06:58:50    小编:ZTFB

社会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撰写总结时要注意客观公正,不要偏颇个人主观意见。阅读这些范文,可以开阔思维,增加见识,使我们对总结的意义和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和楹联的故事篇一

杨慎,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池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我和楹联的故事篇二

在杭州西湖白云庵月老祠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是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都愿意光顾赏析的。联语作: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该联作者顾曾恒,清代学者,河北通州人,光绪进士,曾任甘泉、合阳知县。

这是一幅集元杂剧戏曲词句的集句联,上联出自王实甫的《西厢记》。《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中有《清江引》:“谢当今盛明唐主,敕赐为夫妇。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下联引自高则诚的《琵琶记》,为不作变动的原句。上下联虽出自两本书中,但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天下”对“前生”。“有情人”对“注定事”,“成了”、“错过”,都可以形成对仗。“眷属”对“姻缘”并列结构名词,尤为工切。联语明白如话,非常工巧,借月老之口祝愿天下有情人都能成双成对,比翼双飞。

在我国古代的民间神话传说中,月下老人是主管人间男女婚姻大事的主神,相当于西方神话中的神箭手丘比特。据唐人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唐代韦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老人靠着一口布袋,坐在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老人在翻查什么?老人答道:“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老人说:“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男女双方的脚,即使相隔千里,或是彼此有过仇怨,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只要一被系上,便定终身,无不成为夫妇。”韦固十分惊奇,忙打听自己的婚事。老人翻书后说:“现在的亲事不会成功。你现在住宿的店北,有个瞎了一只眼睛的卖菜老太太,她丑陋的女儿,现在只有三岁,到十七岁时与你成婚。”韦固怒从心起,派随从前去刺杀那个女孩。慌乱里,随从用刀刺中女孩眉心后,落荒而逃。后来,韦固的亲事一直没有成功。十四年后,韦固因军功和才能卓著,被刺史王泰看中,并将十七岁的女儿许配给他。洞房花烛夜,漂亮的新娘眉间粘着一块贴花。韦固觉得奇怪,询问后才知道,此女原是自己派人刺杀的女孩,大难不死后,被叔父收养至今。韦固方知天意不可违,也将以前的事情告诉了妻子。二人惊叹冥数前定如此,恩爱到老。从此,月下老人的主婚故事便流传开来。

明初,刘兑的杂剧《月下老定世间婚配》,使月老“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故事流传甚广。据说,在举行婚姻,让月下老人证婚,寓意婚缘天定,双方白头偕老,象征天长地久,美满幸福。但不像其他神灵,月老并没有专门被供奉的祠宇。

直到清代光绪年间,著名藏书家丁松生把月老祠建在杭州西湖孤山下的白云庵右侧。按照苏州园林建筑风格构建的,天井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格调,左右厢房可供男女双方在婚礼前化妆之用。正前方五间房屋是举行婚礼庆典仪式的地方。月老祠大厅正中供奉着主宰人间婚姻大事的玉雕月下老人像,左右两边分别为麒麟送子和麒麟献宝。像这样的神祠在中国绝无仅有,所以特别有名。清末小说家刘鹦写《老残游记》,在十七回里就提到过月老阁,并提及此联。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旧式婚姻的危险性时,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与妻能够爱好也只是偶然,迷信一点说全凭西湖白云庵那月下老人。”这样,月老祠和这副名联就更为天下人所共知了,常有痴情男女在此虔诚祈祷,愿得如意伴侣,恩爱佳偶。

我和楹联的故事篇三

出梅前的那个午夜,突然醒来,觉得房间很亮,眼睛转向窗外,迎面看到天上挂着一个非常圆非常皎洁的月亮。

月亮真是人们忠诚不贰的朋友,每到夜幕降临以后,她准时出来与人们为伴,夜复一夜,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但是看来人们并不怎么理会她,只有到了中秋,大家才赏月啊,吃月饼啊,写诗啊,忙碌一阵,在平时,就是看见了也当做不看见。即使是在中秋赏月,人们也只是集中在月亮升起一段时间,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到热闹过后,大家都要回去睡觉了,说声“还庆梦佳期”,便和月亮再见了。这样看来,月亮平时也是够寂寞的,有许多时候,她只好在人家屋子外面“转朱阁,低绮户”地转悠,人们在睡觉,根本不知道。

正在东想西想,我脑子突然蹦出七个字“明月窥窗是故人”,这无疑是一个对联的下联,而且意思并不太俗。我好像更加清醒了一点,很自然的,我要想到连上联了。但是,想了有半个钟头,还是没有找到合适上联。后来我怀疑半夜里恐怕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也正在这时候,想出了一句:“清风入室真佳伴”。

我避开人潮,独自半夜和月亮交流,也是一次奇遇。但我想,这样的机会并不是绝无仅有的,只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月圆夜;第二,没有云;第三,没拉上窗帘;第四,要有闲情。这四条中第四条最难,现在在午夜不睡的,除了加班族,就是失眠者,他们不大会有情绪去欣赏月亮。

“清风入室真佳伴,明月窥窗是故人”,这副对联记录了我和月亮的奇妙交流,也印证了我们老年人生活的一点情趣。对于月亮,“幸有我来月未孤”,我们还会有许多机会见面的。

我和楹联的故事篇四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写过一首嵌名诗,其中两句联语是:

素园陈瘦竹,

老舍谢冰心。

工整绝妙,一语双关,诗意盎然,景中有情。

这是一副特殊的嵌名联,上下联均集作家的名字而成。上联中的“素园”即韦素园(漱园),是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了许多外国优秀作品。陈瘦竹是小说家和戏剧理论家,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下联中的老舍和谢冰心都是大家熟知的著名作家。著名文学家老舍,姓舒名庆春,字舍予。他写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月牙儿》等作品都是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谢冰心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女作家,小说、散文都写得相当出色,可谓大作累累。对联中,“素园”和“老舍”恰成妙对,“陈”、“谢”二字又可作动词用,上下两联嵌入了四个大作家的名字,足见其妙。

作者通过语义双关,把四位作家的名字组成了一副风清骨峻的趣联。按联面的字意,可以理解为素雅的庭园里,挺立着几枝清瘦的秀竹;感谢旧舍中的简朴生活,赐予了主人晶莹高洁的品格。上联写景,以竹喻人;下联抒情,不露痕迹地化用了唐朝诗人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诗意,显示了特殊的意境。联中的“陈”、“谢”两字活用得很妙。尤其是一个“谢”字,既赋予“老舍”以思想感情,又升华了全联的意境;还显示了作者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开朗乐观、幽默风趣、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真可以说是“丽辞雅义,符采相胜”(《文心雕龙》),匠心独具,巧妙绝伦!

我和楹联的故事篇五

“庄子”在这里是一语双关,一是说庄园,一是指战国时哲学家庄周。陈白阳抬头看见墙上有无名氏题字,忽得对句: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汉书”在这里也是双关语,一是说“汉子写的”,一是指汉族文字。

接着,他俩来到一座道观,道童用锅煮茶招待他们。唐伯虎又出对道:

道童锅里煎茶,不知罐煮(观主)。

陈白阳略加思索,对道:

和尚墙头递酒,必是私沽(师姑)。

说罢,两人抚掌大笑。

我和楹联的故事篇六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全裸影星、香港著名女影星莫愁小姐因为情感纠葛,在影艺圈走红六年之后,于1965年圣诞夜服用大量安眠药,殉情自杀,香消玉殒。人们已经习惯了她留下的那些香肩玉腿的裸浴艳照,如今她遽然告别人世,令人惋惜。

著名诗人易君左先生特为之撰写了一副挽联,寄托自己对莫愁的同情与哀思:

与尔同销万古;

问君能有几多。

被人们传诵一时,誉为挽联中的佳联。

易君左(1899─1972),原名家钺,字君左,后以字行,号意园,又号敬斋,湖南省汉寿县人,出身书香世家,他是清末著名诗人易顺鼎之子。北京大学文学士、日本早稻田大学硕士。留学回国后,长年在国民党军政界擅从报业文化,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9年底去台湾,嗣后,辗转香港台湾,在大学任教,兼任中华诗社社长,历经世变。易君左家学渊源,才高资绝,成名早,享名久,成就高。为文、为诗、为书、为画,无不精工。文著60余种,数千万言,诗词、游记、传记、随笔、剧本广涉博猎,信手天成,书画法古出新,卓尔不凡,为文坛奇人。易君左在现代文学界名气极大,曾被文学研究者称为“现代游记写作第一人”。

易君左曾写《扬州闲话》一书,揭露了扬州的一些恶俗和丑陋现象,因此引起一场官司,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有人为此作了一副:“易君左闲话扬州,惹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林子超主席国府,连任国府主席,林子超然。”传诵一时,其名声更盛于前。

“与尔同销万古;问君能有几多。”该联是集诗词联,又采取了隐字谜格。上联出于唐代李白诗《将近酒》中的“与尔同销万古愁”,隐一“愁”字;下联出自南唐后主李煜词《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也隐一“愁”字。两句句末原来都有“愁”字,集在联中隐去“愁”字既合对联的格式,又暗合死者“莫愁”的名字,非常恰切,不可移易,即换个人就不能这样用了。挽联中不提死者名字,固然是为了掩饰悲痛,但此联典雅冷艳,虽然不见“愁”字,仍可以让人感觉到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平添了无限悲哀与愁绪。

我和楹联的故事篇七

相传清代何绍基一次到长沙浏阳的南邦寺游览,正碰上该寺一位僧人圆寂。入寺之后,住持便请他写一副挽联。他想到南邦寺死了个和尚,便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南邦寺死个和尚。

住持一看说,此事人人皆知,何劳写到挽联中去。何绍基听了,略思片刻,便写道:

西竺国添一如来。

南邦寺,在湖南浏阳县。西竺国,指佛教发祥地印度。如来,是佛祖的名称。单是“南邦寺死个和尚”,确实平平淡淡,无足道哉,一续“西竺国添一如来”之后,笔力振奋,耐人寻味,确有凤头豹尾之效。

我和楹联的故事篇八

有一天,苏东坡和他的挚友黄山谷在松树下对棋,一阵风吹过,松子落在棋盘上,苏东坡捡起松子笑着说:“我有一联,你如在三步棋内未对上,罚酒三杯。黄山谷笑道:“你有此雅兴,我定当奉陪,如不能对,甘愿受罚。”苏东坡笑着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山谷举棋在手,抬头望见湖边有人持竿钓鱼,心里已得一联,故意装着一副为难的神色。苏东坡以为他真的对不上,便拿起酒杯准备罚他。突然黄山谷把酒杯一推,随即对道: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傍晚,苏东坡和黄山谷回家,只见晚霞映天,赏心悦目,黄山谷异常兴奋,对东坡道:“昔日子建七步成诗,名传千古,你我三步一联如何?如对不上,当罚后退七步。”东坡含笑应允,黄山谷随念出一联:

晚霞映水,渔人争歌《满江红》;。

说罢用力拖着东坡快走,东坡故意蹲下身子,山谷怎么拖不动。突然苏东坡一松臂,黄山谷跌出老远,东坡哈哈大笑即对道:

朔雪飞空,农夫齐唱《普天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