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诺贝尔教案设计(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8:53:38 页码:7
诺贝尔教案设计(大全9篇)
2023-11-09 18:53:38    小编:zdfb

教案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以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一

今天我读了一篇介绍诺贝尔的文章。文章讲述了诺贝尔的成功经历:诺贝尔的一生在机械、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诺贝尔小时候就想发明出一种东西帮助开路工人劈开大山,为了实现这个想法,诺贝尔就一直把兴趣放在了研究炸药。他首先发明了一种***,但是不安全,炸药在运输途中容易爆炸。于是,诺贝尔又开始了新的发明,反复试验,在实验过程中,他的弟弟被炸死了,父亲也残疾了。但诺贝尔没有气馁,租了一条大船搞实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安全的炸药发明出来了,可它的威力不够大,诺贝尔又开始琢磨、研究、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诺贝尔终于成功了!

是坚持不懈换来了诺贝尔的成功。如果第一次他放弃了,就不会有安全的炸药了,那就更不会有后来的安全、威力强大的炸药了。我们学习也是一样,只要坚持就会胜利。我刚开始学古筝的时候简单,我觉得好玩还能坚持练琴。可是,慢慢地学得多了,也越来越难了,考级的要求也也来越高了,一天不练琴就觉得手指僵僵的不听使唤,有时我也想放弃不学古筝了。可是,在妈妈的鼓励下,我也给自己鼓劲:我都已经学到这份上了,不能打退堂鼓呀,坚持就是胜利!我忍一忍,坚持练琴,就这样,我一直学了下去,成功考过了十级。更值得高兴的是我在很多比赛中获金奖、银奖!

读了诺贝尔的故事,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坚持不懈。只要别把前进的脚步停下,成功一定会到来!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1、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1、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生命是短暂的,这世上许多人的名字一一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但有一些人名字却和他们的不朽功绩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景仰之情,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 不被历史遗忘的人――诺贝尔。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许多的发明,其中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是啊,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1、 诺贝尔发明炸药最离不开的就是实验。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诺贝尔一起去亲历他的实验 吧!默读课文第 3-9 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划出相关语句,写下 感受。

2、交流评议。

出示“xxxx年 6 月 3 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 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他没有放弃,就叫―― 父亲被炸成残废,他没有放弃,就叫――(板书:毫不气馁)

这样的执着,所以要说: 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齐读:我们一起来读出诺贝如此坚定的信念。 其实第七自然段中也写出了诺贝尔毫不气馁的精神,你发现了吗? 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 1867 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四个年头”一年是 365 天,那四年就是 1400 多天,从这个词感受到时间之――长。 “几百次”创设情景读:一次的失败,他没有放弃;几次的失败―― 上百次的失败―― 几百次的失败――这就叫――“毫不气馁”

齐读:这四个头年里,几百次的实验,这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啊!把你的感受送到课文中,让我们来读出毫不气馁。

面对这样的诺贝,你想到了哪些词?出示词语:老师也想到了一些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住这些词。 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他毫不气馁,可以说: 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他的毫不气馁,他的永不放弃,都是源自于他对科学的――热爱。(板书:热爱科学)这是一个(指板书)――(热爱科学)的诺贝尔。

这个词让你感觉诺贝尔此时的心情十分的――(紧张、激动)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这种激动,紧张,还包含在哪个标点符号里。 谁来读出这三个感叹号包含的意义。

读的好: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读的不够:问:离什么越来越近了?危险,那应该读的一次比一次惊险。 其实,标点符号也是一种语言,也需要我们用心去揣摩它的意味。

齐读: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出示:“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引读

过渡: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告诉我们,诺贝尔是不能幸免于难了。可是,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诺贝尔,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读)出示:“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 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 “满身鲜血”:你关注到了诺贝尔的外貌,真了不起。板书:外貌 激动万分的诺贝尔,你从哪里看出他很激动。 “高举双手”:你关注到了诺贝的动作。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三

一、谈话导入。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写了诺贝尔制造炸药的哪几个过程?

3、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浏览全文,填空:

为了          ,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发明炸药。

生:为了造福人类。

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出示诺贝尔的话: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发挥作用。

生:(读课文相关段落 略)。

2、师:读课文3——9小节,看看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心。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生:(读第7小节)我从“四个年头”、“几百次”、“终于”看出来。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而且抓住重点词语,真不错。继续聚焦这个小结,看看还有哪些词语最能打动你。

师:诺贝尔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试验的?

生: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疾。

生:他被政府排挤,不能在实验室做实验,只能在一条船上做实验。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点什么?

生:你为科学献身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生:你为了人类的幸福,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做实验,你真伟大。

师:读第7小节。

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生:文中第6小节打动了我。

师:你想对诺贝尔说什么?是什么原因让诺贝尔坚持下来?

(生再读诺贝尔说的话: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发挥作用。)。

生:我从“有一次,……”看出了科学家全力以赴地做实验。

师:“亲自”可以看出他不顾生命危险,坚持自己做实验。

生:看出诺贝尔此时很危险。

生:读出了很紧张。

(生再读诺贝尔的话: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发挥作用。)。

学习“突然……”,从“满身鲜血”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诺贝尔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做科学实验。

3、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3——9小节让你心动的地方,读读第3小节。

师:诺贝尔在机械和炸药中都有很大的贡献,你能从选才的角度说说吗?

生:因为炸药这个贡献更加伟大。

生:因为炸药的事例更能体现诺贝尔为科学献身的品质。

师:你能从选材角度说一说吗?这叫选择典型材料。

4、再次浏览3——9小节,比较发明炸药的过程,从表达上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作者注重语言、神态的描写。

生:作者注重了场面描写。

生:这是从侧面描写。

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节描写。

5、诺贝尔令人敬佩的还不止这些,读最后一小节,看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师:此时此刻,你又想说什么?

再读诺贝尔的话: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发挥作用。

换成“我们”再读。

三、拓展延伸。

如果叫你给人物写一个小传,你打算怎么介绍诺贝尔?

生:要写出他的主要贡献。

生:要写出他的出生和逝世时间。

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1、人物生卒年月。

2、人物的国籍、

3、人物最突出的成就。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四

一、谈话导入。

(课文主要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板书:发明炸药。

2、那文中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哪几个过程?

(先发明液体炸药、然后研制固体炸药、最后实验爆炸力更大的炸药。)板书。

二、学习课文:

(一)、1、同学们,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媒体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媒体出示:为了,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发明炸药。)。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能在横线上填上些什么词语?

(劈山筑路、减轻劳动人民的痛苦、造福人类……)。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你们是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呢?(第四自然段)。

3、请你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让大家再来体会体会。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

生齐读这句话。

(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学生默读。

交流:

1、第六段:诺贝尔的父亲被炸残废了,弟弟被炸死了,他在痛苦中毫不气馁,仍坚持研究炸药。

你被他在痛苦中的那份坚持所感动。知道“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吗?

难道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残废的代价还不够惨重吗?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诺贝尔依然坚持研究炸药,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我想说:……。

(理想和信念、为民造福的精神……)。

刚才,我们从语言文字中读出了诺贝尔的信念,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的支撑,诺贝尔才能够这样去做实验。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六段,体会诺贝尔面对挫折毫不气馁的信念。

请同学再来说说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从中体会到诺贝尔发明炸药很不容易。

怎么不容易?(“四个年头”、“几百次”)多么不容易啊!

一千四百多天!几百次的失败,诺贝尔依然——毫不气馁,坚持科学研究。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一看,这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诺贝尔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度过的;这几百次的试验,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做的?(环境恶劣)。

这都是你们发自肺腑的话。诺贝尔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个信念——。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的?

3、“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为了研制爆炸力更大的炸药,他连生命都不顾了。)。

你从哪些词句读出诺贝尔连生命都不顾了?

(亲自点燃导火线)。

再来读读这句话。

这段话中有一个神态,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

“盯”(两个“盯”)。

诺贝尔双眼紧盯着的是什么?(导火线、炸药)他难道不知道这样盯着有危险吗?

那你从两个“盯”又体会到了什么?(不怕牺牲,把生命置之度外。)。

读书就应该这样,透过字面去窥见背面的意思。其实,这段话中,还有个标点符号很特别,你们关注到没有?(感叹号)。

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看看从这三个感叹号中你能读出什么来?(危险、心情非常紧张、兴奋与激动)。

其实,标点符号也是文章的语言,我们要学会关注他们,用心去揣摩他们的意味。

谁来读读这段话,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实验时的情景。

实验这么危险,诺贝尔依然亲自去做,为的是什么?(为人民,给人民带来幸福)。

是的,诺贝尔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的心中一直被这样的信念占据着——。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这次试验的结果怎样?课文是怎么写的?

4、“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欢呼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满身鲜血,诺贝尔在实验中受伤了。)。

在受伤的情况下,诺贝尔关注的是什么?(实验是否成功)所以,

我们看到的是他——高举双手。

听到的是他嘴里呼喊——成功了!成功了!

同学们,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你又想对诺贝尔说些什么呢?(忘我的精神)。

是的,诺贝尔之所以这样忘我,因为他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次那令人心灵震撼的实验吧。齐读8、9段。

(三)、回归整体,揣摩写法。

(科学研究态度严谨,不怕牺牲,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老师告诉你们,这叫做选取典型事例。板书:典型事例。

8、9段写的很详细。(细在哪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课文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细节描写,我们才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诺贝尔的形象才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其实,我们阅读文章就应该,不仅要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更要搞清楚文章是怎么写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文章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四)、抓尾带首,深化感悟。

同学们,诺贝尔带给我们的感动还不止这些,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再来看看诺贝尔的遗嘱。

读了课文的最后一段,看了诺贝尔的遗嘱,你有什么想说的?

诺贝尔生前是这样做的,临终遗嘱同样殷切地希望科学家们能够用科学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理想。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当然,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诺贝尔也许已经预见到炸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设立了和平奖,以激励人们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每年的12月10日人们都会在诺贝尔的诞生地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性的盛会,并在下午4:30分(诺贝尔逝世的时间)颁发诺贝尔奖,以此纪念这位伟人,表达敬仰之情。

三、结课。

诺贝尔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这节课我们被他发明炸药的事迹感动着,被他献身科学的精神感动着,被他造福人类的信念感动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呼唤这位科学家的名字——诺贝尔。

四、作业。

模仿“作家卡片——高尔基”的写法给诺贝尔写个100字左右的小传。

(提示:人物小传要写明如下几点:1、人物的生卒年月;2、人物的国籍;3、人物生前最突出的成就和贡献。)。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五

师:同学们,想不想到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现场去看一看?(播放2006年诺贝尔颁奖典礼实录)。

看完了颁奖典礼现场,你有什么想说的?

同学们,现在老师要提几个关于诺贝尔奖的问题?

1.诺贝尔颁奖仪式在哪举行?

2.诺贝尔颁奖仪式在什么时候举行?

3.为什么要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

4..为什么要在12月10日下午4点半颁奖?

为什么诺贝尔奖地点和时间的设置如此特殊?

生:因为世人对诺贝尔无比敬重。

师: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举世瞩目的大科学家——生齐读课题:诺贝尔。

生:液体炸药、固体炸药和雷管和力更大的炸药。(板书)。

二、学习4—9自然段。

(一)学习第4自然段   。

1.学生读感触最深的自然段,并说体会。   。

3.指名读。

4.这也可以看出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5.齐读。

(二)学习第6自然段   。

生读“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说体会。

师:一个“毫不气馁”勾画出了诺贝尔的什么?

过渡:是啊!通往成功的路上总是遍布荆棘,诺贝尔深知,只有“毫不气馁”,才能勇往直前!

个别读———齐读,读出这种勇气和决心!

(三)学习第7自然段   。

生读“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说体会。

生读“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 。

这几个数字告诉我们,诺贝尔做了很多次实验。可他仍然“毫不气馁”。诺贝尔的什么精神令人赞叹?我们一起来把这几个句子读一读。

投影出示: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过渡:从液体炸药到固体炸药,再到发明了雷管,尽管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诺贝尔却从没被危险吓退过一步。科学的高峰是永无止尽的,他又一次向更高的峰顶进军了!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我看到了诺贝尔在实验室里紧张地做实验,他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点燃的火线。

师:讲得好!你观察得真仔细!注意到了诺贝尔的一举一动!能把相关的语句读读吗?

师:为什么他要“亲自”点燃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师:这幅画面中最吸引老师的就是诺贝尔的眼神。句中是怎么描述的呢?     。

生:“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  。

师引导,他看得是那样的——        生:专注,投入,紧张……。

师:是啊,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实验,容不得一点马虎!请你再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诺贝尔的专注!

师引读:近了!近了!——  。

再次引读,指名接读。

师: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师:千钧一发的时刻,诺贝尔在干什么?    生:他还在盯着导火线。

生;“但”。因为“但”有转折的意思,说明诺贝尔心里更多的不是害怕。

师:这眼神是如此的坚定不移!个人读!

2.突然,“轰”一声巨响,实验结束了!大声地读出下面的语段,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甚至闻到了什么?(学生说,教师适当引导)。

实验成功了,但人们都以为,诺贝尔也被炸死了!你看,这巨大的声,这滚滚的浓烟,此刻,人们的内心充满了——悲伤,叹息,哀悼。

3.人们都以为已经失去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而出现大结果,诺贝尔之前想到过吗?

(他从来没有忘记他小时候立下的志愿。)。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感觉到,你们已经贴近了诺贝尔的心。

5.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这震撼人心的一幕!生齐读第8节。    。

6.投影打出第9自然段。

师:突然,奇迹出现了!自己大声地读读这一段,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一幕?生自由读。

生:诺贝尔满身鲜血在欢呼胜利!

师:天哪!一个浑身血淋淋的人却在举手欢呼!看到此情此景,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生:是成功的喜悦冲淡了身体的痛苦!

师:说得好!这是精神战胜了肉体!请你把这一节读读!

生读第9节。

师:在失败面前,他毫不气馁;面对死亡,他毫不畏惧。让我们也来为诺贝尔的成功欢呼吧!

齐读第9节。

过渡:没有这种伟大的献身精神,就不可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正是如此,让他赢得了全人类的景仰和尊重!现在我们都知道,诺贝尔奖是全世界的科学家们视为最高荣誉的奖项,它,只授予那些为人类做出最突出贡献的人。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诺贝尔在临终前立下了什么遗嘱?.指名读。

2诺贝尔设立遗嘱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他要这么做?(献身精神)。

3.老师这有一份诺贝尔的遗嘱,也许经过翻译家的手,遗嘱已不是那么精确,但我相信,听完了它,你就一定能真正弄懂诺贝尔的心!(师伴乐朗读)。

全世界热爱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镑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

师总结板书 。

师: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他就是——。

板书:              21.诺贝尔。

奉献精神。

液体炸药————————   力更大的炸药。

锲而不舍。

固体炸药                   雷管。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六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体会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一课时。

[预习环节]。

一、初步了解诺贝尔的生平事迹,了解他的辉煌业绩。

1、听了老师介绍后,你肯定想尽快去认识这位科学巨人——诺贝尔了。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二、读完课文后,完成下列的预习习题。

1、给下列词语注音。

(  )(  )(  )(  )(  )(  )(  )(  )(  )(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结合句子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选词填空。

(1)工人在这座山中(     )了一个大煤矿。

(2)牛顿专心地做实验,竟然天色暗下来,他都没有(     )到。

(3)诺贝尔(     )了炸药,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诺贝尔出生于 年 月 日,逝世于 年 月 日,他一生在         方面有过许多发明,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         。

(2)诺贝尔临终时,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分别奖给          、            、            、            和            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5、读完课文,将课文分成三段,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段的意思。

6、读完课文,你想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赞颂诺贝尔呢?

[交流与展示环节]。

一、小组长组织小组学习活动。

二、小组内形成大致相同的意见。

三、小组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所得。

[反馈与质疑环节]。

1、教师及时点评,肯定优点,弥补不足。

2、对第6小题进行分析与质疑。

3、小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

[预习环节]。

一、细读课文,读后回答下列预习题。

二、预习习题。

2、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发明炸药呢?

4、炸药的发明,对人类有什么作用?(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交流与展示环节]。

1、小组长组织交流活动。

2、小组内形成大致相同的意见。

3、小组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学习所得。

[反馈与质疑]。

1、教师及时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3、评价小组学习的过程表现。

[课外延伸]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结。

[资料篇]。

诺贝尔奖知多少?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七

刚满19岁的诺贝尔回到了阔别两年的亲人身旁。父母的身体都很硬朗,公司业务也相当景气。他的大哥担任了公司经理;二哥担任工厂厂长,都成了优秀的技师,且在工作上能独当一面。父亲决定把诺贝尔安插在指导发明的单位工作。

诺贝尔第二天就到工厂上班了。他每天的工作相当繁重,终于积劳成疾,病倒了。家里人想让他去南方温暖的乡下静养,可诺贝尔却想去德国。他希望能趁这个机会学习德语。尤其他认为德国有最好的化学技术,因此他就来到靠近阿尔卑斯山的温泉地养病。等身体康复后,他就立刻启程回到了圣彼得堡。

这时候,俄国和英法联军发生了战争。诺贝尔家的工厂大量生产水雷,供不应求。水雷的威力被证实后,有两位化学专家来到工厂访问,他们就是在俄国学术界留下许多功绩的希宁和特拉浦博士。

父亲把诺贝尔介绍给两位专家。希宁说:“为了使俄国获胜而早日结束战争,我们想制造威力强大的炸弹,能不能和你们工厂共同研究?”诺贝尔说:“当然可以,不过,这大突然,一点头绪也没有呀。”特拉浦博士说:“这点你不用急,我这里有强烈的液体爆炸物,但它的威力无法确定,有没有实用价值,还没有把握。”他说着拿出个装着透明液体的瓶子来。

诺贝尔一见便说:“啊,销化甘油!”他从书本上得知,这是1847年意大利科学家沙布利诺发明的,今天他是头一次看见。沙布利诺因试管中的硝化甘油突然爆炸而受伤,从此便停止了试验。

两位专家把瓶子留了下来,让诺贝尔做试验用。诺贝尔此时再也不会想到,这件事后来会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带给他辉煌无比的人生。

诺贝尔和父亲开始细心研究硝化甘油。由于它呈液化状态,稍微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可怕的爆炸。但硝化甘油却是心脏病患者的有效医疗用品,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俄国最终战败了。诺贝尔家的军事工厂因此陷入了困境,被迫停工。父母亲带着诺贝尔的弟弟回瑞典去了,诺贝尔和两个哥哥仍留在圣彼得堡。工厂换了新老板。诺贝尔由于改良了晴雨表、水计量表并取得了专利,受到老板器重。这时候,父亲来信说他已开始对硝化甘油做研究,并问诺贝尔的进展如何?诺贝尔决心继续研究,不输给爸爸。

经过许多次试验,诺贝尔发明了将硝化甘油装入小玻璃管中再放进一个铁罐里,四周塞满黑色火药,再用导火线点火。“轰!”一声巨响,试验成功了!这种能使火药完全爆炸的小玻璃管,便是诺贝尔的发明物“雷管”。

由于诺贝尔发明雷管,使硝化甘油能安全地使用于矿山、隧道的爆破工程,因此他高高兴兴地把这项发明带到了父亲身旁。而他父亲在这方面却毫无进展。

诺贝尔和父亲打算成立一个诺贝尔硝化甘油公司。为了筹措资金,诺贝尔前往法国,四处拜访巴黎银行,向他们说明他从事的是一种具有伟大远景的事业。但是,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给他。后来,幸运之神终于向他伸出援手了,法王拿破仑三世对他的发明很感兴趣,认为硝化甘油在军事上将有广泛用途。诺贝尔因此获得了10万法郎的贷款。

诺贝尔和父亲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外,筹建了一个小型试验工厂,这就是诺贝尔火药工业公司的前身。1863年诺贝尔满30岁时,火药工厂正式开始制造硝化甘油。他的弟弟艾米尔也是个炸药迷,每天泡在工厂里,帮助父亲和哥哥。不料由于大意,9月3日这天,工厂突然发生爆炸,成了一片火海!诺贝尔和父亲赶到出事现场时,工厂已成了一片废墟。他们从残留的灰烬中找到五具遗骸,其中一具便是诺贝尔最疼爱的小弟艾米尔。

经受这次重大刺激后,父亲因脑溢血而病倒,母亲终日以泪洗面。诺贝尔也是悲痛万分!他从悲伤中重新再奋起,并立下一个宏愿:“我一定要找出硝化甘油最安全的使用、存放和大量制造的方法。”

无奈警察机关严禁诺贝尔火药工厂复业,并不准许他们在离市区5公里内做这项危险试验。诺贝尔于是到乡下去寻找用地,但人们都拒他于千里之外,他不得不死了这条心。诺贝尔只好买了一艘大船作工厂,到一个大湖上作试验。尽管如此,其它船只上的人因上次的爆炸事件而心惊胆寒,不许诺贝尔的“水上工厂”靠近。诺贝尔不得不经常改变停泊位置。

硝化甘油炸药又生产出来了,但由于爆炸事件,没有人敢购买。诺贝尔心想,没有人敢使用,我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他于是决定扩大宣传,并亲手做示范表演,让人们知道这是一种不仅威力强大而且安全可靠的炸药。受邀者目睹了他的示范表演,渐渐地打消了疑虑,工厂的订单又源源而来。

诺贝尔又到德国汉堡去开设火药工厂。工厂不大,四周环绕着4米厚3米高的围墙。这座小小的工厂,从此却支配了世界火药界。汉堡的硝化甘油工厂,不久成为热门的消息而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当时在德国,硝化甘油也仅仅是被用在铁路工程方面和铁矿的开采上。

诺贝尔的硝化甘油信誉步步高升。其实硝化甘油和从前一样,依然是危险的爆炸物。它之所以没有节外生枝,是因为德国气候寒冷,硝化甘油在低温下不易爆炸的缘故。这种炸药搬运起来也很危险。由于硝化甘油是一种粘稠的液体,有些无知的人竟把它当做润滑油来使用。更可笑的是,有一个旅馆的服务员,竟以为那是光亮剂,拿它擦皮鞋和皮裤。

有一位德国旅客到纽约旅馆投宿,外出时他把一个小盒子存放在服务台。服务员不知道盒内装的是硝化甘油,随手放在椅子下面。不久服务员发现小盒子冒黄烟,惊慌之余,他拿起盒子就往马路上丢,转眼工夫,就引起了一场大爆炸。附近一带民房的门窗玻璃全被震破,而马路上丢盒子的位置炸成1米的深坑!

这件事立刻成为报纸的头条新闻,以最醒目的标题、最大的篇幅谴责硝化甘油。

接踵而来的爆炸灾害,致使各国都严格禁止硝化甘油的贮存和制造。聆听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硝化甘油最早发明人沙布利诺震惊地说:“我怎么会造出这种残害生灵的罪恶物品来?我真后悔呀!”

诺贝尔面临这些打击和不绝于耳的责难,并没有灰心丧气。他想起那些无辜的被炸死的人们,想起可怜的弟弟艾米尔,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制出十分安全的硝化甘油炸药来。经过无数次试验,他终于研制出一种用雷管引发的、固体状态的硝化甘油炸药。

1866年10月,德国克鲁伯地方组织了一个硝化甘油炸药审查委员会,对诺贝尔所制造的炸药在安全性和威力方面做了一定安全审查。全体委员审查后一致认为:这是一种成功的产品,在使用和运输方面都可以绝对放心。

多年来的辛勤努力,终于有了结果。第二年年初,德国矿业界人士前来订购大批硝化甘油炸药。由于采矿的效率提高,而且从未发生意外,矿商们个个眉开眼笑。接着,法国、英国也来采购,连诺贝尔的祖国瑞典也订购了。诺贝尔见瑞典已愿意采用,高兴地说:“我总算能够为祖国尽一点心力了。”

一度被视为可怕的危险物品,现已成为赐福人类的大功臣。硝化甘油炸药用途之广难以尽述,像隧道工程、开发铁路、挖掘运河、开山辟地、铺路架桥等等,都需要它。

硝化甘油炸药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快速进步。诺贝尔的克鲁伯火药工厂在不断地扩展着。到1874年,硝化甘油炸药的供应量达3120吨。

不久,德国和法国爆发了战争。当时德国称为普鲁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普法战争。法国无法抵挡新的硝化甘油炸药的威力,终于向普鲁士投降。诺贝尔听说被炸死炸伤的士兵令人惨不忍睹,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他又忆起了惨死的幼弟艾米尔。他深深地责备自己说:“硝化甘油炸药竟然给人类带来痛苦,带来不幸!我有罪呀……”他的工厂投资合伙人劝慰他说:“不,您千万不要这么想,炸药本身无罪,是战争带给人类痛苦的。炸药用来开矿、铺路、搞建筑,不是为人类造福的吗?”

1872年9月3日,诺贝尔的父亲与世长辞,终年71岁。父亲去世后,母亲仍留在斯德哥尔摩老家,过着孤寂而平静的晚年。诺贝尔的两个哥哥也很有出息,他俩在俄国的巴库发现了油田,开办了一家石油公司,并且发明了用地下管道输送石油。公司的年产量达20万吨。

诺贝尔因经营硝化甘油炸药而发了大财,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富豪。他后来迁居到意大利,一直到去世。

诺贝尔一生刻苦学习和钻研,他不但发明了硝化甘油炸药,还发明了汽车自动刹车装置、石油连续蒸馏法等,共取得了355件专利。

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郎以上。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长此下去,恐怕世上最富有的人也招架不住了!”尽管如此,诺贝尔仍尽力帮助穷困的人,可恶的是这些人中总是夹有诈骗之徒和无赖。

诺贝尔多才多艺。他自幼喜爱文学,平时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闲阅读小说和作诗。他更喜欢哲学,他说:“饭可以不吃,哲学书不可不读。”正是哲学的思辨和文学的想象力,推动了他的科学发明。他喜欢易卜生的戏剧,他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错。他不但经常写诗,30岁那年还写了一部名为《兄弟》的小说,后来又写过一部《非洲的光明时代》的历史小说。1885年,诺贝尔还写过一部《专利病菌》的喜剧,18临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报应》的悲剧。

诺贝尔不像有些发明家只会搞发明不会经营,他还是个极精明的大企业家。他终生守着自己研究、自己创造、自己生产、自己销售的不变法则。他很了解商业界的阴谋险诈与反复无情的激烈竞争。诺贝尔将世界各地硝化甘油炸药公司联合起来,形成庞大的“托拉斯”,无论在生产、经营、技术等方面均由他独揽大权。这种托拉斯的营运组织,已为世界各大跨国公司采用,这是诺贝尔在商业上的一大成就。

诺贝尔的托拉斯成为世界性的特大企业,1886年他就拥有9.7亿美元的资产。

但是,如果诺贝尔只是位发明家和企业家的话,那么诺贝尔奖也不可能诞生了。诺贝尔一生最伟大的发明是硝化甘油炸药和飞行炮弹。这两样东西本身是中性的,它既可以用于防卫又可以用于侵略。诺贝尔一生致力于为人类造福,致力于世界和平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所以在1896年他临去世时,留下了永恒的遗嘱:将他财产的一部分,作为诺贝尔奖基金。颁奖典礼定于每年12月10日,也就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由瑞典国王在斯德哥尔摩颁奖。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八

1.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

2.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通过默读、品味、比较等多种方法,把握二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和消息文体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

一、导入新课

20xx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提问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提问4: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明确:前两问参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问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好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示例:我觉得他们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提问6: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三、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得主领域成就

伦琴物理学x射线

范托夫化学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贝林生理学或医学血清疗法

普吕多姆文学诗歌创作

迪南和平红十字会

帕西和平各国议会联盟

科学进步和平

可取之处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九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

3.结合课后思考题第二题,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

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1.字词卡片。

2.实物投影。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出示诺贝尔的画像)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

教师介绍生平:诺贝尔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25种,其中炸药就达129种。诺贝尔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等5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大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边读边圈出生字,标出小节。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4.两人互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读准字音。

5.读书中的生字词,出示字卡。

6.读识字卡片。

7.看书上的`生字表,同桌互相检查读生字,再组词,可以一人读完另一人再读。也可以交叉读,每人读一个。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的是谁?他小时候怎样?(爱动脑筋)

3.自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小组内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要通过读,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

5.反馈:知道基本步骤,并能说一说。

6.讨论这些步骤,作者是怎样把它们连在一起表达清楚的?体会作者用“接着”“最后”这些词,就能把句子说得又明白又清楚。

7.练习用上这些关联词语,介绍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指导朗读。

(四)小结。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要向诺贝尔学习什么?(遇事不慌,肯动脑筋)

(五)作业。

把诺贝尔将脏盐变成干净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8小诺贝尔

不慌不忙

爱动脑筋著名的发明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读识字卡片(包括会认字和会写字),口头组词,可以组成本课的词,也可以组成课外的词。

2.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二)检查朗读。

(三)学习会写字。

1.读一读本课中的词和字。

2.自学生字,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

3.反馈。

写字时注意“以”的笔顺:竖提、点、撇、点。

4.指导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四)作业。

结合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想一想你是怎样解决的,并练习用“先……接着……然后……“这些关联词语,比较清楚地介绍出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