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3:47:38 页码:11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汇总15篇)
2023-11-27 03:47:38    小编:夜紫

在繁忙的生活中,总结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总结中,可以提出自己对未来改进和提高的建议和规划。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总结范文,相信会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篇一

公元1790年,微戏开始进京。最早进京的微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王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当时,徽班所唱的声调是以二黄为主。二黄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在徽戏“吹腔”和“高拔子”的基础上演变成的“四平调”进一步发展变化而成的。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一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京戏的伴奏有很多,主要有古琴、京二胡、月琴、小三弦,以及笛子、唢呐、海笛等。武场即打击乐器主要是:鼓板、大锣、小锣、铙钹,以及堂鼓、水钹、大饶、镲锅、碰钟等。

京剧的传统剧且有1000多个,常演的有三四百个。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篇二

表人物不同的性格,而今天,我们便过了把“脸谱瘾”。首先,老师出示了一组可爱的卡通脸谱,我的目光急切的'搜索着,忽然,目光落定在一个鬼神脸谱上,我心想:“好,就做这个。”于是,我拿出铅笔,画好那个脸谱大致的形状和五官,接着,我又用黑笔钩线,最后,我涂上颜色,一个脸谱大致完成。而绑橡皮筋却是最难的一步,因为一根橡皮筋根本不够,于是,我拿出三根橡皮筋,可任凭我怎样“五花绑”,也无法将橡皮筋帮在一起。这可使我犯了难。这时,我的目光落定在双面胶上,转念一想:对呀!我可以用双面胶粘贴。我一试,果真成功了。ok,鬼神脸谱完成了。

脸谱秀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张展。他演的角色是包公,只见他的脸谱满脸通红,瞪着一对大眼睛,还张大嘴巴,仿佛在呐喊,又好似在判案。他这种秉公办事的形象令我们万分敬佩。只见他伸出一只手,大喊着:“升——堂——”而我们也应声道:“威——武——”随后便是一阵哄笑,也使我们身临其境,来到判案的现场。接着,老师点了我的名字,这真是令我意想不到。我戴上面具,只听老师说我满脸金黄,吊着獠牙,显得十分残暴,展现出凶神恶煞的形象。随后我张牙舞爪,嘴里也发出恐怖的声音,好像是真的似的。周仁罡和楼明霞也展示了各自的脸谱形象。周仁罡扮演的是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他做了一个“招牌动作”——“挠头皮”。体现了孙悟空的顽皮。而楼明霞扮演的是穆桂英,这可真是栩栩如生,使我们仿佛看到了穆桂的英勇与英姿飒爽。

这堂课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使我进一步了解京剧,真是受益无穷。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篇三

周三下午,多云。我们学校组织了《京剧进校园》活动。我们坐在小板凳上,整齐地坐在操场上,静静地等着看京剧。

京剧开始了。首先,一位领导人在主席台上解释说,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演员们一个接一个地上台表演和演唱歌剧。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变脸”节目。为什么每次他换脸的时候,他都会换成不同的颜色?令人惊讶的是,他能最后一次吐出嘴里的火!京剧真的很美。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篇四

今天是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日子,活动的内容是勾画戏曲脸谱,以前到是见过一些脸谱,从电视上、服装上、装饰物上。总觉得那是些怪头怪脑的东西,也没在意。

今天通过老师一讲,我才感觉到这里面的知识太多了,也挺有趣的。老师告诉我们,脸谱是历代戏曲艺人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脸谱上不同的色彩和花纹是为了突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脸谱使人物性格一目了然,一般的红色脸代表忠勇(如关羽),黑色脸代表耿直(如包拯、张飞),白色脸代表奸邪(如曹操)。

但是以同样颜色为主的脸谱,由于具体纹路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的神情,如关羽的哭、张飞的笑。

包拯的愁。脸谱的种类很多,是中国戏曲独有的艺术。真想不到,小小的脸谱上还有这么丰富的知识,怪不得爷爷奶奶他们对戏曲那么迷恋,原来这里的讲究真不少呢。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篇五

因为我经常陪爷爷奶奶看京剧,所以对京剧也有一些喜爱。知道了要看懂京剧,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史知识和一些京剧表演艺术的常识,才能通过欣赏京剧,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看到那些穿着漂亮戏服,画着精致脸谱的演员们在舞台上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那么吸引人,我深深懂得了一个京剧演员的艰辛付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观看京剧表演,不但丰富了我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还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艰辛的付出,才能有丰硕的回报。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篇六

京剧,是我国主要剧种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的“国粹”!

以前我并不知道京剧的来历,后来上网查了才知道京剧是由清代时的徽调、汉调传入北京以后,演变而成的。京剧的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打击、管弦乐为伴奏。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京剧表演,那些演员在台上一会儿说,一会儿唱,有时还兴味盎然的表演一番。初看京剧的.人可看不惯,他们会觉得京剧很无聊。可老一辈的人就不同,就像我爷爷,专爱看一些戏剧频道,听到那“怪里怪气”的声音就乐,百看不厌。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篇七

吃过中午饭我就突发其想,做个京剧脸谱蛋宝宝该多好呀。于是我拿来一个空蛋壳开始做脸谱。我先准备好一颗鸡蛋、彩笔和铅笔等东西,准备材料我就想,怎么样画脸谱呢?我以前看过那么多戏剧,可从没留心观察过,于是我从电脑上开始查。呀!这么多脸谱我该选哪个?我忽然看见一个红脸谱的京剧脸谱,想那不就是关羽吗?我想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一定知道关羽是五员大将中的第一大将,是刘备的得利助手。说干就干,我拿着红色颜料,把脸涂得火红火红的,然后用铅笔描出其他部位的轮廓,各方面用粗一点的笔画一个弯似弓的眉毛、嘴巴,最后我怕弄不清谁,还画蛇添足的写上关羽两字。

这样一个京剧脸谱蛋宝宝就大功告成了。

我当了一回小画家,画了一个蛋宝宝,虽然不好看,但我下了很大的功夫。等下次画蛋宝宝的时候我一定画的更棒、更好,因为我有了这次的经验。

妈妈的话:蛋宝宝很可惜让睿睿带到学校不小心弄碎了,还好,在她带到学校之前我把她制作的蛋宝宝用相机拍下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相册里能看见睿睿制作的蛋宝宝。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篇八

有幸在学校社团中与京剧结缘,学习一些基本的唱、念、做、打的功夫。但最初的我,怎会理解京剧百年来的曲折历程呢。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一开始,我并没有把京剧太当回事,只知道模仿老师的动作神态。殊不知,那时简单的京剧学习,早已在我心灵深处埋下了文化的种子。当看到小伙伴们用略带生涩的脚步和手法表演着一幕幕经典的京剧作品时,心中总是感慨万千。他们并没有把学习京剧当做一种俗气、老掉牙的娱乐,而是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智取威虎山》里的名段如是说。

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现在的我对京剧有了全新的认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每年央视春晚都会有京剧节目。在时长四个小时的春晚舞台上,京剧的地位岿然不动。我想这是向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吧。()每当我看到戏台上绮丽的舞姿,听到悠扬的曲腔,心中久久隐藏着的文化记忆——与京剧的邂逅,竟一股脑儿地释放出来:这穿越了百年历史记忆的精灵,你给予了华夏儿女在那峥嵘岁月里不畏险阻、创造一次次奇迹的力量!京剧,历经岁月的洗练,早已超越了普通的艺术表演形式的范围,而成为了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一招一式,一场一幕,显露的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自豪的文化精神。即便是古朴的服饰、悠婉的唱腔,也透着奢华的气势与泱泱大国的风范。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篇九

“我会唱京剧啦!”听到这句话,你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吧?今天,德州日报小记者中心专门聘请了市京剧团的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京剧课。

由于我们对京剧一无所知,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京剧的基本知识。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又名“平剧”、“京戏”。是由徽剧、汉剧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它形成于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值得骄傲的是,它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所独有的,现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有唱、念、做、打四种表现手法,其中最让我着迷的是“唱”。拿《说唱脸谱》这首歌来说吧,虽然我们都会唱,但是从老师唱的却带着一股“京剧”味,令人回味无穷,是我们学不来的。

老师还教我们耍了红缨枪。老师两只手随意变换出各种枪花,看起来轻松极了,但是我们上台学的时候却一直做不对,不是左手放错了位置就是右手没有转到相应的地方。老师告诉我们,京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他学京剧花了10年的时间,现在也仍在学习。

京剧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唱腔,如果没有千百次的苦练,是无法熟练自然地掌握的。看着台上那些京剧演员的精彩表演,不知他们在台下要付出多少汗水呢!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篇十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唱京剧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每当看见电视戏曲频道里的花旦穿着漂亮的戏服,舞着水袖,唱得委婉动听时,我都会两眼发光,真想自己也能唱一出!

妈妈见我喜欢京剧,就带我去京剧表演艺术家郭老师那里拜师学艺。面试时,我唱了一首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郭老师听了,哈哈大笑说:“你唱是唱下来了,但是你唱的是京歌,不是京剧。不过,你的普通话还不错,咱京剧最讲究的是字正腔圆,这是你学京剧的优势。”接着,郭老师给我演示了一遍,哇!她的声音是那么浑厚、嘹亮,极具穿透力,好像房顶都快被掀翻了,太好听了!就这样,我成了郭老师的学生。

郭老师教我唱梅兰芳大师的经典剧目《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中的旦角。一开始我老是用嗓子喊,没法用丹田气,郭老师告诉我:“唱这出戏,先要把高音练好,气沉丹田,自然地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气息要控制得当,不要过猛或不足,用气要有弹性。‘嘴皮子’还要用力,嘴巴的动作不能太大……”我努力地练习着,渐渐地,越唱越有感觉,老师都夸我唱得有点儿京味了!

唱京剧,除了声音,手、眼、法、步的招式演变也得有精气神。郭老师教我手和眼睛要协调,眼睛要紧跟着手位。贵妃的动作是很柔美的,可是,我的动作太僵硬,手型不好看,脚步也迈得太大。郭老师笑着说:“你这是刀马旦吧。”我红着脸,千万遍地叮嘱自己要放松。渐渐地,我不紧张了,动作也柔软多了。看来,学好一门才艺还真不容易呢!

郭老师还要求我每天都要对着墙“喊嗓子”,只要发两个音:“咿!啊!”要像爬楼梯—样从低音练起,一直“喊”到最高音。他还告诉我:“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到了,自然也就进步了!”

通过学唱京剧,我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只要我专心致志,勤学好问,坚持不懈地练习,就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篇十一

根据《大纲》要求,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从而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沿格及主要的代表人物。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的。

1)欣赏乐曲,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特点及情感内涵,在这基础上认识两个唱腔的特征。

2)通过京剧名段欣赏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聆听,认识(南邦子)和(四平凋)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角色情感方面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感受体现表现音乐美的载体来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因此,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选择方法很重要,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让学生听音乐作品的节奏、音色、唱腔、拖腔等方面用比较的方法来了解京剧的不同唱腔特点,从而来探究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有关京剧的知识。

四、说教法。

京剧是我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剧种,尤其是老年一辈特别痴迷,相反对于我们年青一代来说起魅力却不是很大,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其京剧所要表达的一些内在的东西了解甚少,所以,为了要激起学生对聆听京剧的兴趣我采用以下的方法来教学。

1,视觉图象法。

京剧的声腔、行当、板式和伴奏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为了能帮助学生在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我在课前收集了一些有关京剧的片段,让学生来欣赏,给学生视听结合,通过图象和声音来直接触动学生的感官,为易于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打好基础。

2,对比聆听法。

在了解两个乐曲的唱腔特点时,我运用画面表格的形式将两个乐曲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特点做比较,这样有助于学生朝这几方面有目的地去聆听。

3,音乐律动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是十分关键的,我首先将给学生现场演唱一首比较简单的京剧,让学生实际感知其艺术魅力,让他们感受到京剧并不是听不动,学不像的高深音乐,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其积极性和演唱欲望,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模仿所听的音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篇十二

她,款款挪移的碎步,悲凉的调子弥漫了天空。

她,时而紧蹙娥眉,细气轻调,时而甩袖轻扬,悲歌微叹;时而紧袖掩面,低声稍啼……。

她,脑海中最深的记忆是个戴着枷锁,满面愁容的妇人。

她就是苏三。

遭遇不幸的她是可怜的,是个怨妇!含冤!受辱!---百口莫辩。一个妇人,竟如此的微不足道。背负着天大的'冤屈,承担莫须有的罪名,世道的不平与黑暗,昭雪的机率几乎是零,如此多的悲哀像一块块飞石,投向这个走投无路的妇人……泪颜与愁眉,委屈与心酸,冤歌与愤曲……无不体现得淋漓尽致、动人心扉、颤人心魂!

然而,人生如戏!

戏的艺术,无非如此——以其戏悲而感其人悲,以其戏愁而感其人愁,以其戏怨而感其人怨,以其戏哀而感其人哀,以其质转折而动人情之转折。

苏三“落难逢夫”,若无“落难”的凄惨,怎会有“逢夫”的难得?!戏是如此写,人生又何尝不是?先苦后甜,先悲后喜,才有了自然而然的“大团圆”结局。所以,苏三又是个幸运儿。

苏三这出京戏演出完了,细细嚼来,甚是回味无穷。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篇十三

儿时,在乡村临时支起的露天舞台上,演员们精致滑稽的浓妆,惟妙惟肖的打斗就可以吸引我们目不转睛地看上好半天,并时不时地拍手叫好。渐渐长大了,听着外公的收音机中传来“咿咿呀呀”的唱声,我总是跟着哼两句,感受着老一辈艺术家们在舞台上留下的传世经典。如今,我走进附中的京剧社团,那些华美的唱词,那些平整的韵脚,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幕闭,眼眶湿润。无数个曲折悠长的故事,无数个凄婉动人的结局,细水长流的幸福并不仅仅暗藏或流泻于纸上,也能展现在辞藻华美、余音绕梁的京剧中,只需要一颗敏感的心,一份真挚的情感,你就能领悟到国粹的魅力所在。

调起调又落,京剧宛如长青之树,常开不败。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篇十四

在每个一孩子的心中总会有一些让自己时刻怀念的事情。当我步入中学时,所有的人和事物都好像在变换着。从前我可以和父母做着亲密无间的动作都不会觉得怎么样,可是今非昔比。现在除了在餐桌上和爸爸、妈妈说说话以外,其他的时间都好似陌生人一样,很少交流。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让我们有了自己的隐私,变得不爱和他们交流,有时还甚至觉得他们非常的`嗦。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我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淡了,有时候甚至只知道友谊长存,而忽略了“亲情无价”这些字眼。

俗语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小情人,今世是来讨债的”,也不是全无道理的。在我的记忆里“爸爸”一词对我来说就是我最温暖的港湾和最坚实的后盾,他总是会在我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会蹲下身子对我说:“乖宝贝,勇敢点,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不需要你像男孩子一样坚强,但我也不希望你娇滴滴的。做最真实的自己,让那些瞧不起你的人刮目相看,你要相信,爸爸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可现在,一切都好像变了,那个以前疼我、宠我、爱我、呵护我的爸爸不见了,有的只是一个比老虎还凶的“坏爸爸”。也许是我懂事时,也许是我有了弟弟后,也许是我进入中学后,总而言之,现在的爸爸我不喜欢。

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出去玩忘记告诉家里人了,天黑了还没回家,爸爸、妈妈近似疯狂的到处找我。当我回到家的时候,我一眼就发现妈妈的眼睛红红的。我刚准备问是什么情况,爸爸冲到我面前,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扬起手就打了我一个耳光,并大声冲我吼道:“你眼里还有这个家吗?竟然这么晚才回家,你干脆别回来!”过了一会儿,我反应过来,心里很不服气,瞪着他说:“怎么样啊!我不就是回来晚了嘛!难道现在你连我的人生自由也要限制吗?”没等爸爸说句话,我转身冲进了自己的房间,并锁上了门。在关上门的一刹那我的眼泪哗的流了出来,就像河水似得怎么也止不住,哭着哭着我就睡着了。

第二天接近中午的时候,妈妈拿着备用钥匙把门打开了,见我还睡着的,就走到我的床边,看见我的眼角还含着泪水,妈妈脸上出现了一抹心疼。可她并没有因为这样就让我继续睡觉,而是把我拉了起来,说了一大堆好话,主题就是要我给爸爸道歉。起初我是不愿意的,可最后我还是妥协了,向爸爸说了声对不起。爸爸愣了愣,笑着说:“没事,爸爸只是太担心你了,其实爸爸昨天晚上就已经原谅你了。更何况爸爸也有错,就别计较了。”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爸爸对我的爱从未改变过,以前是用语言来表达,现在是用行动证明。爸爸他依然爱我并不亚于从前,我心温暖如初。感谢有“他”,一路伴我成长!

京剧伴我成长作文篇十五

书中内容简单易懂,但绝不轻浮,插画虽为漫画,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京剧人物的行头十分华美,什么身份穿什么行头,各个场合身份都分得十分严格,有句行话叫做“宁穿破,不穿错。”例:达官显贵在正式场合穿的行头就叫做“蟒”,这是那些权高位重的人最庄重的礼服,比如皇帝上朝之时,公主成亲之时都要穿。公主一类贵族女性日常的穿着叫做宫装。当起舞时,水袖翻飞,飘带丝穂随风而吹,可真漂亮啊。

在后面还介绍了梨园许多有名的大师,有后三鼎甲之一的谭鑫培;有“梨园冬皇”之称的孟小冬;有“通天教主”之称的王瑶卿…但我最喜欢的是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不说那唱词,光是那唱腔圆润甘美,音色饱满柔润,妩媚中透着婉约,犹如仙乐一般绕于我的耳际,流于我的脑海,心田……那一刹那,我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她当真无愧于“国粹”的名号。

我自己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华这些从古到今的瑰宝与传统文化开始感兴趣的了,或许是因为自幼的耳濡目染,亦或者是突然地就发觉了,发现了,好似一个找到了喜爱玩具的孩子。我跟妹妹特别喜欢报花名一段——“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香;脸上擦的是桃花粉,口里的胭脂是杏花红。”清脆的声音犹如银铃一般脆响,红娘那巧笑倩兮的笑靥仿佛就在眼前……曾经有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我跟妹妹都要不断的唱着这段,爸爸妈妈也觉得特别好听。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导火索,将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完全点燃了来,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藏匿瑰宝的大门。正如作者所说: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即使已走过繁华,也永远不会消亡。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在没事的时候静一下心,听一下京剧,你一定会喜欢的。爱上京剧,不是说我们就喜欢不流行的事物,跟不上潮流。事实上,她会让我们变得更有品味,更精致,更有味道的现代人。

不信,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京剧,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在我很小时,便接触到了它。小时候我的姥姥很喜欢在电视上看京剧,所以我多少会跟着看一看。只见电视上,一堆穿得花花绿绿的人在舞台上,转来转去,“咿咿呀呀”地唱着,时不时地又响起一阵吵闹的铜锣声。这番画面对于当时更喜欢动画片的我显然是乏味的要紧,甚至是有一些些厌烦,所以我一直对京剧避而远之。

在游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们,有人会给我们表演京剧。听到后,我便不以为然。现在的我早已熟悉了流行音乐的节奏感,于是对这过时了的京剧,便是提不起丝毫的兴趣。但毕竟是学校的安排,我也改不了什么。来到戏台前,所谓是戏台,其实也不大。古香古色的戏台与后面的翠柳相映颇有一番趣味。那个人走上台,她穿的是一身蓝袍,头戴银冠。她鞠了一躬,没有说什么,便开始了。一开始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只觉得有一丝声响飘入耳中。但渐渐的,那一丝声音变大了,如同一场毛毛细雨,汇成了一条小溪,从台上流下,流过人们的毛孔,淌进了人们的心灵。我唯能感受到的,便是那如溪水般的歌声,以及那种无法抗拒的宁静。台子后的柳枝,随风轻轻摆动。她随意地挥着洁白的袖子,却演绎出无尽的温柔与恬静。

突然间,晴天霹雳,万丈悬崖!那音调如同被直直抛向天空的钢丝,直插云霄。手中的梨花简如同激昂的乐曲,将本以达到极高的钢丝,往上提了又提,提了又提。那两条袖子如同小溪华为蛟龙一般,翱翔于云霄之上。最后,什么都没有了,都没有了,只剩一丝余音,回荡在梁间。

一秒,两秒,三秒。不知道同学们在沉浸,还是如何。三秒过后,同学们才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之前,我一直不明白余音怎么会如此呢?现在,可真是明白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