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生活中拒绝焦虑的心得体会实用 怎么抗拒焦虑(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03:24:58 页码:10
生活中拒绝焦虑的心得体会实用 怎么抗拒焦虑(三篇)
2023-01-07 03:24:58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生活中拒绝焦虑的心得体会实用一

上课了,教官来后,先让我们坐坐姿。坐也有讲究,腰杆要挺直,感觉自己长高了3厘米,眼睛要看着正上方的45°角,正好就是国旗。提出了这些要求后,有些同学就开始非常专注地看;有些同学左看右看,不认真;有些同学竟虎背熊腰,眼睛还望着外面,教官只能用力地纠正过来。

在站队的时候,教官要我们10秒钟排好,不能讲话。第一次用了20秒,还有人讲话,没办法,只能重新来一遍。第二次刚好用了10秒钟,也没人讲话,我们就有秩序的下去了。

下去后,教官找好了位置,让我们立正站好,双腿并拢,挺胸抬头,两手紧紧贴住大腿两侧,不能动,如果有一个人动了,就加1分钟。当听到这句话后,许多同学都大吃一惊,还咽了一下口水。我们站了3分钟后,本来以为在站一会儿就好了,可偏偏一个同学动了,我们只好加了一分钟。后面就没有同学动了,我们顺利过了这一关。

接下来,我们要连一些动作了。当在做“蹲下与起立”这个动作时,很多同学就直接跪下了,教官看了说:“不准跪下!如果这个动作做不好,就做一上午。”听了这句话,同学们果然不跪下了。我们蹲下时要喊“一,二”,可我们喊得有气无力的。教官又说:“你们只有把这树上的叶子震下来几片才休息!”我们马上提起精神来,并用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正在休息的树木。看着这么卖力的我们,教官终于让我们休息。

时间又偷偷跑到了九霄云外。在中午时,只听有的同学说:“唉!军训原来这么苦呀!”

下午军训时,教官让我们练习“原地踏步”,当我们听到别的班声音那么洪亮时,教官说:“如果我们班的声音超过他们班的声音,那我们就休息一会儿,好不好?”我们听后,下定决心,果然我们班的声音响彻云霄,让人震耳欲聋。没想到教官却说:“如果你们一秒钟之内坐不下,就不要休息了。”我们便马上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教官抓出了两个坐不下的人,让他们练习,我们都在那里哈哈大笑。

军训时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纪律,也让我明白了只有集体做好才是真的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并且还能体会到军人的生活。这就是一个有苦也有乐的军训。

推荐生活中拒绝焦虑的心得体会实用二

“我要训练,我要吃苦,我要成才……”随着一声声坚定有力的口号在西湖少年军校里响起,我们迎来了为期四天的军训生活。

自打出生以来,我从来没有离开过爸爸妈妈。四天的军训,对我而言简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挑战。

周一上午,我们拉着行李箱来到了军校。在教官的指挥带领下,我来到营房。营房宽敞整洁,床铺分上下两层,床上统一铺着军绿色垫被,充满着军人生活气息。

放下行李,我们迅速整理好各自的床铺,换上了整洁的军装、戴上军帽。尽管有的军装大小不合身,但同学们穿上军装后,个个显得精神抖擞。

吃好午饭,我们进入午睡时间。由于兴奋,同学们在宿舍里叽叽喳喳的聊天。不一会儿,随着一声响亮的哨声,我们立刻起床,听从教官的命令开始一个下午的艰苦训练。

“立正,稍息,向左转……”一句句口令响彻云霄,我们个个像“机器人”一样,跟着口令做着规范性动作。一个下午下来,我们累得筋疲力尽。因此,睡觉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因为它能带给你充足的体力,让你的身体和心灵都放松下来。如果没有抓住休息的机会,第二天就会浑身乏力。

虽然训练很艰苦,但每天晚饭后,则是我们最放松的时间。周一连务会议,周二观看军事电影。特别是周三的联欢晚会,更让我们兴奋不已。在联欢晚会上,大约二十名同学参加节目表演,为我们献出了他们的拿手好戏。当天的晚会还上演一个压轴大戏,就是由教官表演节目!虽然我们只请来一个教官,但这位教官表演的节目还是让全场沸腾起来。直到晚上熄灯睡觉时,我还是对这次联欢晚会意犹未尽。

四天的军训生活,不仅培养了我的独立生活能力,而且还让我明白了“团结是成功的基石”,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推荐生活中拒绝焦虑的心得体会实用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

教师:课前收集材料

新一教材上并没出现《生活中的数》单独一节课的内容,而是把这个内容分散在学了6和7的认识、6和7的加减法和11~20各数的认识后出现了一小块的生活中的数这个内容。本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在我们身边,感受数的活力和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我把这三小块的内容合并在一起上一节《生活中的数》。

从学生的情况看,平时在接触一些生活中的数,但仅是一种无意识的、随意的接触,学生对生活中的数认识是不深刻的,处在一种随意注意状态。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收集生活中的数,经历收集生活中的数,培养学生选择、收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数,能更好掌握20以内的数,更好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课堂中通过交流自己收集来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4、通过收集信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本节课我以教材上的内容为基线,根据课改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数并用贴图、画图或文字说明等形式表达出来,再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收集来的数。这样就能使原本单调的、信息量较少的数学学习变得充实、丰富、生动、有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数学是很有用的。

教学流程

1、谈话:你们会背儿歌吗?我也会一首儿歌,这首儿歌是非常有趣的数字儿歌,你们猜猜看?

2、生猜。

3、出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4、找一找、说一说

(1) 是不是跟数学有关?

(2) 里面有我们很熟悉的数,找一找都有哪些数?

(3) 汇报:生讲电脑出示数字娃娃。

5、用数字介绍自己

(1) 今天我们作为主人能用数字朋友向后面的客人介绍自己吗?

(2) 生介绍

6、出示课题:小朋友用数字朋友很好的介绍了自己,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出示课题:生活中的数)

1、上星期老师请小朋友收集生活中的数,你们收集到了哪些?

谁愿意介绍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的数?

2、生介绍

3、小组交流信息

(1) 要求:要先安排好谁先说、谁接着说。

说的小朋友要清楚说出自己的意思、没轮到说的小朋友要认真听。

(2) 小组交流

(3) 再次小组交流:在你们小组里选择一个最好的介绍给别的小组里的小朋友听。

通过让学生猜老师会哪一首数字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能更快进入角色,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数:(1)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2)同过全班学生的交流,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4、全班交流信息,交流好了后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1、引:小朋友们表现真不错,有些小动物看小朋友表现这么好,他们也来凑热闹了。(电脑出示)

2、看一看、数一数:来了几个小动物,它们都是谁?

3、你们想先看谁?(随学生的喜好逐步出示)

用小动物来补充学生所没涉及到的一些生活中的数:(1)这样就能使原本单调的、信息量较少的数学学习变得充实、丰富、生动、有趣;(2)通过小动物带来一些生活中的数的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他们学的愿望和兴趣。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1、问:我们生活中的数多吗?生活中没有这些数行吗,为什么?

2、学生说感受

1、黑板上有几幅图?(15)

2、第15幅是哪一幅?

3、这里都用了15,它们的用处一样吗?

4、师介绍:其实生活中的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你看身份证、信用卡上的数都是不一样的,其实数还有不同的用处,小朋友有兴趣,下课还可去研究。

通过评说:"生活中的数多吗?生活中没有这些数行不行,为什么?"体验数学的价值--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数很多,数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没有这些数是不行的。

片段:交流数

师:上个星期,老师请小朋友收集生活中的数,你们收集到了哪些?谁愿意介绍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的数?

生1:(举着画)我家住在万松花园4幢一单元402,欢迎大家到我家玩。

生2:(举着画)我今年8岁,所以蛋糕上插了8只蜡烛,我这个蛋糕80元。

(学生兴趣很高都想介绍)

师:你们都想介绍每个小朋友都介绍时间不够,怎么办?(生指出在小组里介绍),那就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说之前,可以听听老师的建议吗?

要求:(1)介绍时要商量好说的顺序。

(2)说的小朋友要清楚说出自己的意思,没轮到说的小朋友认真听。

(小组交流、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再以4人为一小组看一看、比一比,选一个最好的让别组的小朋友和老师也来欣赏欣赏。(小组再次交流)

师:选好了吗?举起你们的画,下面就看你们的表现了,谁愿意先来介绍?

生1:我画的是神舟五号,发射时倒计数10、9、8、7、6、5、4、3、2、1、发射。

生2:我画的是营养餐,有800克,1斤多重。

生3:我画的是信箱,信箱上有数,101、102、201、202等。

生4:我画的是电风扇,上面有1、2、3,有的电风扇1档最大,有的电风扇1档最小。

生5:我画的是我爸爸的车,车牌号是6281,买过来31万呢!

生6:我画的是12路公交车,我知道还有1路、2路、11路公交车。

生7:我画的是信封,寄信时我们要写上邮编号码,我们瑞安的邮编号码是325200。

生8:报纸上也有很多的数,有日期2003年11月12日,有新闻热线电话8008577599、65814222,我把它们剪下来贴起来。

从这节课的实施情况看,课堂实施与原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一致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主要体现于以下两点:

刚开始备课和试教时,我打算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说一说,但一节课下来显得很单调、信息量很少,体现不出生活中数的味道。于是我开放教材,跳出教材的框框,课前布置一个"找生活中的数"实践活动把学生放到社会生活之林中去,让他们先找些"野食"吃。这样,课前在准备过程当中积累的素材多了,学生的学习效益大大提高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

这个"跳出"策略,体现了现代科学"系统论"的理论。系统论认为: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吸收外界的信息,才能使自身"有序"。而通过开放教材、走出教室,使学生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学生所收集来的信息是方方面面的:有的收集的是爸爸的车牌号码;有的是门牌号;有的是信箱号码;有的是邮编号码等等。远远超出了教材上所提供的。这样就使学生向更"有序"的方向发展。

"大开眼界"的我也有了一点想法: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学生,多给学生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学生通过课前收集信息,并用贴图、画图或文字说明等形式表达出来后,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教室。这时他们非常渴望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同与赞赏,这种欲望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于是,在课堂中我就顺应学生的强烈的内心需求,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介绍自己收集来的信息安排了"交流数"这个环节,从教学情况可以看出全班同学都介绍了自己的作品(有的在小组里介绍、有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在他们介绍时也不断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从他们的满足的眼神中、面带笑容的脸上,看出他们在这节课中是快乐的,他们的学习需求是发自内心的,他们说的欲望、成功的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堂生动活泼、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它的教学活动过程,实际上也正是学生们的这些欲望不断得到满足、调节、提升的过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