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8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2-21 16:45:29 页码:12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800字
2022-02-21 16:45:29    小编:WZX王

老子《道德经》里提到,若要去除人生的是非烦恼,其根本就是要无身无我。无身无我,方可与万物为一,与天地共生。下面是美德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8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作文1

庚子鼠年,楚地大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猝不及防,此次疫情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让我们见到了一个如此团结、强大的中国。

新冠疫情至今仍猖狂的肆虐着人类,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沉痛的灾难。其影响已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于你我而言,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授课方式的改变、高考时间的推迟等等。今天距离高考还有整整十天,在此我有一些感想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通过此次疫情,我从医务人员身上感受到了永不言弃、坚持的力量。

记得刚上高中时,我的成绩还算不错,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二十名。按照当时的情况,只要我一直这样努力的走下去,考一所不错的大学还是比较容易的。由于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但医学专业的分数线都很高,所以我一直很努力的学习。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和人们开玩笑。由于一些不可抗因素,在高二时,我的成绩一落再落,从20名到50名到100名,最低一次甚至到了200名开外。当时的我,内心十分矛盾。我既悲痛于成绩的下降,又无奈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因为我知道,这不怪我。

人们常说,“路够黑,光才亮”。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多少次想过要放弃。但我始终相信,:“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就这样,我开始接受现实,和命运作斗争。很多同学可能会问,“在高二最关键的一年,都到200多名了,还有希望吗?”说实话,当时的我也心里没底。为了尽快的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步入正轨,那段时间,我寻求了老师、同学、家人的帮助,他们就是我那时候的精神支柱。

时间一点一点的从指间划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我坚信“功不唐捐”的执念下,我的成绩逐渐有了好转。虽然之后的日子还有过起伏,但是结果总归是好的,最终我以612分的成绩考入了湖南大学。这个结局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以我之前的状况,我能否考上一本都是一个未知数。但一切看似又都在情理之中,因为我做到了坚持。这种坚持包括的含义更为宽广,要求我们在任何处境下都要义无反顾的为值得的东西去努力,是一种不需理由、不计回报的坚持。

此次疫情中,医务人员不放弃任何一位患者,不辜负任何一个生命,这就是一种无为的坚持!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的是,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最后的十天也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走完高中的最后一段日子,坚持下去,相信时间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通过此次疫情,我从知识分子身上看到了一种舍我其谁的责任与担当。

“建议大家最近非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这是84岁的钟南山院士对大家的忠告。然而他自己却孤身一人连夜前往武汉,这对于一位84岁高龄的人来说,辛苦可想而知。但是他作为国家抗击非典时期的典型代表,作为“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他可以说是责无旁贷。面对一种前所未知的病毒,能够毫不犹豫的冲锋上阵,这就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始终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是我们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之源。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我们要将学习目的广义化,学习不仅仅是改变自身命运的一种途径,它更像是一种责任与担当,而高考则是这一征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积极备考,认真答卷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通过此次疫情,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今年参加高考的你们是最特殊的一届,你们遭遇的困难最多,面临的挑战最大。在如此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你们能够坚持到校,努力学习,不言放弃,这已经是一种胜利了,我为你们点赞!在特殊的年月里,能够参加一次重要的考试,这是人生的幸运,也必将收获胜利的果实。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十天以后你们就要走上考场了。希望你们在这最后的时间里,积极备考,戒骄戒躁。始终坚信“功不唐捐”,祝愿二零二零年的七月能够因你们而精彩。高考必胜!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作文2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困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愿他们能够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话——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可算作防身的锦囊吧!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不错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参加革命三条路;除此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了。第一条继续求学之路,我们可以不讨论。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会有堕落的危险。人生的道路上满是陷阱,堕落的方式也有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索求知识的欲望。你们进入到了社会,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求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冷,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这都不是一个平常疲于养家糊口的人所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谁又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此段讲社会往往不能给我们做学问的环境。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人生追求。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容易产生悲观和失望的情绪。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社会的热诚、执着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好像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理想不久也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方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方面又要保持我们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个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我们出了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情。可惜当时青年人最大的问题是养家糊口,生存都是难题,遑论其他?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正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它,天天对你挑衅笑你而你却无可奈何它——这时候,你就如同爱上一个女子一样,发了疯一般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并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智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言:“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伽利略和牛顿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所从事的职业往往并不能满足个人的志向,如果这份职业既轻松又赚钱,那么倒也不错。但现在的情况是“毕业即失业”,职业尚无,哪里能有“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与你所学相关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而实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作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思想。

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要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他用他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他也许会成为个社会改革者;他用他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他也许会成为个史学家。一个人的闲暇往往决定一个人的终身。

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经济学、政治思想等学科史上都占有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

古往今来,取得大成就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的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儿,你就是做六个钟头的抹桌子工作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过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希望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就还有救。古人言:“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就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

一粒一粒地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初涉人世的青年都有的想法,但现实往往是劳而无获,因此理想也就丧失,心灵也就麻木了。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种下的种子已经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作文3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三千多年前,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两千多年前,孔子为游说统治者实施爱民之政,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一千多年前,张骞为促进汉朝与匈奴交流出使西域。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一种共同的精神,那就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精神: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甘愿舍小我。

近代,这种精神亦被完美诠释。从八年抗战到新中国成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无我”之士,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其中既有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这样的伟大领袖,也有像邱少云、黄继光这样的革命勇士,还有像钱学森、邓稼先这样的伟大科学家,无论身份怎样、地位如何,他们都遵从自己的内心,发扬并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为后代子孙做出了榜样。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更是在年少时便立下了兼济天下的“无我”理想。有人曾说:“袁隆平在发明了杂交水稻之后,完全可以申请专利,这样便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袁隆平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在当今世界还有不少因饥饿而死亡的人,无数双饥饿的眼睛在期盼着粮食,最终,他将发明交给了国家。是的,正是因为有袁隆平“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精神的存在,才有了大家吃饱肚子的幸福感。

“功成”在谁不重要,“功成有我”方可贵。中国“天眼”工程建设负责人南仁东,在工程落成启用一周年的前10天离世,虽然庆祝竣工那一刻没有他的身影,但谁能否认和忘记他的功绩呢?正所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一名领导干部离开岗位之后留下什么,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说到河南兰考“除三害”,人们就会想到焦裕禄;提及福建东山治风沙,人们就会怀念谷文昌;看到山东寿光的蔬菜,人们自然忆起王伯祥……这足以说明,历史沉淀之后的评价,才是最好的评价。

然而,当今社会,“无我”在一些人眼中似乎成了吃亏、愚蠢的代名词。追求个体实惠成为一种时尚,而无私奉献精神则略显尴尬。有为之士的高尚行为,便会被有些人认为是作秀、拉人气。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唤醒人们的集体意识与奉献精神成了重中之重。

《围炉夜话》云:“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身处新时代的洪流中,我们青少年当“粗粝能甘”,但行前路,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精神,无问西东。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作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回望春秋时期齐国的一段历史,知人善任、九合诸侯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和心怀天下、谋略过人的盖世奇才管仲,都令我印象深刻。然而引发我最深感触的,还是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精神境界的鲍叔。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倘若没有鲍叔的举荐,管仲就无法在国相之位上发挥出自己的才智,齐桓公一匡天下的霸业恐怕也因此难以实现。正因鲍叔不囿于眼前的名利,推举管仲担当大任而甘居其下,管仲才能够登上历史舞台发光发热,齐桓公才能够凭借管仲的治理才能实现历史大业。鲍叔的胸襟和眼界,对齐国的称霸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功立业在任何时代都绝非易事,仅凭一人之力成就一国之大业更是绝无可能。鲍叔正是清晰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做到不为官位、金钱折腰,以大局为重,推举对国家最利的人才。这样的精神境界,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成就大事所需要的。

“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国家的不断进步,靠的是无数国人不为一己之名、一己之利的奋斗和牺牲。为抗击疫情,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或勇赴一线,或坚守岗位。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但他们的贡献却真切地帮助国家渡过难关。历史无法将所有奉献者的姓名一一铭记,奋斗者们也不一定看得到自己的努力结出果实的一天,但国家的繁荣正是靠着这些有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的人们一点一滴地实现的。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不必唐捐”。鲍叔或许没能手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但他向齐桓公进言举荐人才时的良苦用心,为齐国长远发展考虑时花费的精力,都对齐国的崛起有着极大的帮助。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每一个人的辛苦付出都对最终的成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作为当代青年,要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也要有树立“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责任感。要学习鲍叔的品格,不追名逐利,心怀大局,放眼未来,为了更加崇高的事业接续奋斗。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作文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总书记强调的这三个“是不是”,归根结底是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枝一叶总关情,树立正确政绩观就是要站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立场。不论是老百姓看得见的显功,还是默默无闻的潜功,岗位和形式并不决定工作的是非成败,是否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才是考量政治品格的关键。要有“不要人夸颜色好,但留清气满人间”的高尚品德,“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的信念坚守,“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奉献精神,无论是迎难而上建功立业的担当,还是默默无闻孜孜不倦的坚守,都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动力来源,都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证。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显功要显得实。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太行山愚公”李保国,长期奋战在科技兴农、扶贫攻坚第一线,培育了16个山区开发治理先进典型,带动10万山区农民增收58.5亿,切切实实带给了山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虚浮并不鲜见,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学习讲话,抓工作停留在“嘴上说了”“纸上写了”“墙上挂了”。有的制定政策不讲差异区别、不问青红皂白,“一刀切”“一锅煮”;有的评判工作好坏走形式,工作刚安排就检查,刚部署就考核,刚开展就要炮制典型、总结成绩。这样的“花拳绣腿”“表面工程”“盆栽典型”,干部反感、群众厌恶,其危害不亚于腐败。制度的生命力在落实。习总书记告诫我们:“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显功有成。

当铺路石,坐冷板凳,潜功要潜得住。习总书记指示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耐心,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 他在宁德抓经济期间,提出发扬“滴水穿石”精神,组织水产科技人员研究攻关“大黄鱼规模化养殖”技术。这项技术在他离开宁德后终于成功,造就了宁德三都澳“中国大黄鱼之乡”,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潜功,就是要有“名利与我如浮云”的精神境界,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潜功,也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大局意识,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潜功,更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恒心定力,沉潜蓄势,埋头苦干,坐得住冷板凳,甘当无名英雄。实实在在,心无旁骛,沉潜有功。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克服急功近利的急躁,远离追名逐利的喧嚣;不谋一己之得失,而忧事业之兴衰;不求名利之显赫,而求事业之有成。功利“无我”,奉献“有我”,工作“忘我”,戒虚浮、戒虚名、戒虚为,重实践、重实干、重实效。埋头苦干,功成不必在我,真抓实干,功成必定有我。​

以上就是美德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800字,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美德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