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感受与思考作文(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6:52:22 页码:13
感受与思考作文(优秀11篇)
2023-11-09 16:52:22    小编:BZQ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基石,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培养。完美的总结可以通过反复修改和润色达到更好的效果。请大家阅读以下一些总结样例,相信会对大家总结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引导。

感受与思考作文篇一

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部在对改革教学方法的意见中指出:应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运用、提高觉悟三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要摒弃注入式,实行启发式。这就很明确地要求我们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工作者必须认真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知能力,特别是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厌学现象严重,激发其学习兴趣,研究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

改革政治科教学方法是多年的话题。我从教十年,听了几十节教学研讨课,发现有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说是启发式教学,灌输式却占了主导地位,形式主义浮于课堂之中:上课钟响了,老师进教室、起立、坐下,简单地复习旧课后在学生根本未了解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的情况下教师便讲授新课了,然后提问布置作业。一整堂课均是教师一张口在动――标准的注入式。一节课下来学生昏昏然迷迷糊糊带着许多疑问走出了教室。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我提出了“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即一节课45分钟,用30%的时间复习巩固旧课和预习新课,40%的时间用于教师精讲新课,剩余的30%时间学生小组讨论,深化认识,巩固新知。“三四三”既是课堂时间的分配,但更主要的是把政治课堂分为三大板块,融新旧知识的学习、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于一堂课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我从九五年秋开始在初三进行对比实验:把初三级四个班分为两部分,三(1)、三(2)班用“二七一”教学方法,三(3)、三(4)班采用“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以讲授初三教材中的“人才”一课为例谈谈“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1.复习旧课,预习新课(30%)。

2.复习旧课:提出三个问题(幻灯放出)分别让学生书面作答,俗称“默写”。

3.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什么?

4.认清历史责任的'关键是什么?

5.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前提高了,为什么还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作答后收卷,约需5分钟。复习旧课无须面面俱到,抓住重点即可,目的既是督促学生在课外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亦是为新课作好准备。

1.出示提纲,预习新课(10分)。

2.为什么说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试举二至三例说明。

3.人才的含义是什么?

4.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5.祖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6.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7.为什么说青年时期是成才的最佳时期?

8.成才的关键是什么?青年学生应如何做?

[1][2]。

感受与思考作文篇二

(浙江省临海市邵家渡中学)。

摘要:《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强调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这一理念的途径之一就是实施生活化教学。从“《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生活化实现模式的构建”“课堂教学氛围的民主化和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活动的生活化”“教学内容上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资源的综合开发”等方面对《历史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学做了些探索。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生活化;源于生活;融于生活。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使学生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教学,谈谈《历史与社会》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

一、构建《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生活化的实现模式。

笔者觉得初中《历史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实现应该保证教师、学生、家庭、社会和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尤其要利用课堂这块阵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自然中和生活中教育资源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步构建起了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模式,如下图示:

二、践行《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生活化实现模式的内涵。

1.实现《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氛围的民主化和生活化。

通过生活化教学,要使课堂内的.师生关系由主从关系转变为对话关系、合作关系。在教师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的情形下,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内再现生活情境,从而启发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情感变化决定教学内容,改变教学过程。师生双方就这样彼此敞开、彼此接纳和相互沟通。师生在生活化的课堂里使双方的关系成为彼此生命的一部分。()而且,生活化教育并非是仅仅培育学生之间的情感性的伙伴关系,更应注重于合作关系的发展。所以,学生在努力达成工作任务目标的过程中,就逐渐建立起了合作的关系。

2.实现《历史与社会》教学情境创设的生活化。

所谓学习的过程,就不仅仅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些知识信息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很显然,知识构建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替代的。学生必须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这些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历史的与现实的)之中,让他们在其中进行多方面的主体性探究活动。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

3.实现《历史与社会》课堂活动的生活化。

新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习。我们说人的生活与人的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就课堂生活而言,活动的主角应当是学生。因此,如何结合教材,增选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活动,要求实验教师做到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遵循“人不仅是在自己的活动中获得发展的,而且人自身发展的动力也不是源于别处,而是源于人的活动本身。”这一理论,组织实施具体活动。其次,课堂教育活动应该具有生活性。所以,我们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需求,要使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再次,课堂教学的活动内容,教师必须考虑学生在课堂中要形成一种符合社会需求的“生活力”,也是一种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课堂教学生活化必须注重课堂活动的质量,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必须做到:活动的目的要明确,活动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活动方式更要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4.实现《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上的“生活化”

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以致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是我们历史与社会教学久治不愈的一大痼疾。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首先,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讲,要求我们必须使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还原其本来的“生活态”,重新变得“有血有肉”。即:一要改变以往司空见惯的仅仅是以历史上的“大人物”为主的做法,注意攫取那些来自普通百姓中间的,或者是普通平民百姓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生活化的历史事件来加以说明,尽力做到“平民化”;二是对那些着名历史人物的介绍,必须坚决摒弃以往那种仅仅将他们当作某些“政治符号”来对待的做法,要尽量通过一些平凡事来还原其有血有肉的生动个性;三是要特别关注历史知识与显示生活的贯通,真正做到“通古知今”。这样,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是“活生生”的,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时地传来“生命的气息”。

5.实现《历史与社会》教学资源综合开发的生活化。

乡土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新课程改革强调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家庭、邻居、社区等生活空间变化入手来安排课程,突出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丰富的乡土资源充实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学生家庭中往往有不少与历史、地理课程有关的课程资源可资利用。有的家长能够指导或参与学生的历史、地理学习活动;有的家庭可能还有这方面的书刊,可作学生学习的材料工具,如家庭中不同时代的照片、实物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与记录、不同时期的票据、各类证书等;有的家长平时也会谈及历史、地理等事宜,让学生耳濡目染,积累感性知识。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通过家长会或让学生回家介绍,使家长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该学科的重要性。

6.实现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户外生活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安排课外实践应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某些方面都有所了解,应该加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至于学生平时的课外活动及其他学以致用的机会,则要靠学生自己介绍,这时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历史与社会》任课教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否则,有些学生就可能因为不用而将学习内容忘记得一干二净,整个课程教学的成效就会受到损失。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反思的结果,是适应新课改的重要措施。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认知能力因材施教、调整教学,注意挖掘教材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让活动走进课堂,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并逐步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活”,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徐慧林,叶存洪。对话“教学生活化”[j]。江西教育,(12)。

[2]魏宇嘉。中学历史教学的生活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7)。

[3]董伟超,宋张。小学学科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06)。

感受与思考作文篇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技巧关系到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影响着法学本科生的法学素养、法学功底。提高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技巧,需要关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节奏掌控的技巧、课堂提问的技巧、教学信息展示的技巧、课堂授课的具体技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为十四门法律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法学本科生的法学素养、法学功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这门课程主要围绕行政权力的规制展开,涉及行政、行政权、行政法的界定,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行政赔偿等非常庞杂的内容,而且现实中行政权相较于立法权、司法权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更为广泛,不同行政部门还涉及到数量众多的部门行政法律规范,这使得缺乏相关生活体验的本科生极易认为该门课程枯燥,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如何提高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教学质量,学者们从模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宏观讨论,具体而微地探讨该门课程课堂教学技巧的比较少。然而无论模式、方法如何改进,都离不开课堂教学技巧的支撑。

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节奏掌控的技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节奏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有规律的动态变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自身教学规律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师生互动过程。掌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节奏要做到动静结合、起伏跌宕、快慢搭配、张弛有度,让学生感到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一种美的享受,进而提升学习兴趣。

其一,关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进度的节奏。从整体上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应该让学生了解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完整的体系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重要的法律规定等。一般来说,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开始之前,专业教师应该根据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制定一份教学进度计划表,保证教学的完整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从内容上讲包括四大部分:行政法基本理论、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和行政救济。有的专业教师偏爱讲理论,学期过了大半,还在讲第一部分,后面的内容就只能草草收尾。如果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进度的节奏没有掌控好,学生对该门课程的了解就不完整,知识体系就有漏洞。

其二,关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内容的节奏。除了保证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的整体性外,专业教师还要在对该门课程内容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确立具体教学内容的详略问题,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即重点、难点要分配较多的时间,反复地讲、详细地讲,如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一般性的内容分配较少的时间,略讲甚至可以安排学生自学。如果不分主次,平均用力,专业教师就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计划,学生也无法分辨、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难点、重点,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其三,关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语言的节奏。教学语言的节奏主要指的是掌控好讲课的语速、语音语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语速应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讲课语速太快,说话像机关枪一样,学生上课听讲始终处在一种紧张状态,高负荷运转,没有时间思考;讲课语速太慢,慢条斯理,学生容易思维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语音语调应有变化,抑扬顿挫,时而舒缓,时而激昂,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节奏美。如果专业教师的语音语调一直没有起伏变化,学生长期在一种单调的'声音的刺激下,思维会被抑制甚至昏昏欲睡。

其四,关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环节的节奏。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通常是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按课程进程,教学环节可分为课堂的导入、授课、结课等。掌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环节的节奏,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设计课程的高潮,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一直平淡如水;需要使用各种教学方式,例如讲授、提问、讨论、回答、总结、板书、练习等穿插进行,学生可以时而聆听,时而思考,时而做笔记,动静结合,劳逸结合。

其五,关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学生思维的节奏。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是双向活动,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而掌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的节奏,还要求专业教师了解学生思维的节奏。尽管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相比,更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但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也会呈现出注意力松散、集中、松散、集中、松散的规律性变化。专业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思维节奏,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抛出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引发学生思考;注意力松散时,专业教师应该稍微放慢节奏,强度降低,让学生稍作调整。“一张一驰乃文武之道也。”

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

教学活动是专业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过程,课堂提问则是促进师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然则现实中由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内容多、课时紧,有专业教师担心提问后学生不愿回答或不会回答进而耽误时间,因此宁愿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述而不愿采用提问的方式,这是对课堂提问的功能缺乏足够认识的表现。课堂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提问可以及时提供教学反馈信息,一方面让专业教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理解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堂节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课堂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课前专业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课堂提问应该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启发性等特点,而不是纯粹为提问而提问,因而课前专业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相关问题。首先,要注意问题的类型。根据问题涉及的知识水平,问题可以分为基础型问题,如什么是行政权;理解型的问题,如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行政复议制度中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的附带提起方式;综合分析型的问题,如请运用行政法信赖保护原则分析案例中行政机关的行为;评价型的问题,如你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地方。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中,这些不同类型的问题应当交叉出现,考察学生的不同能力。其次,课堂提问应该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的难点、重点、学生理解的薄弱点着手设计问题。这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直接提问,也可以与司法考试题相结合来提问。虽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本科教学不能变为司法考试培训班、变为单纯的应试教育,但法学本科毕业生的职业资格与能否通过司法考试密切相关,因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本科教学也不能完全无视司法考试。课堂中可以挑选一些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本科教学内容相关的司法考试题供学生思考、练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司法考试题综合性强、注重应用能力的考察,例如,司法考试卷二第76题: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则。下列哪些做法违反了合法行政要求?选项为:a.某规章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时,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b.行政机关要求行政处罚听证申请人承担组织听证的费用;c.行政机关将行政强制措施权委托给另一行政机关行使;d.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时发现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的重要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责令停止使用和立即改正。这道题既考查了对合法行政原则的理解,也考查了对《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法条的掌握。再次,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坡度。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提问可以分为:微解答距问题、短解答距问题、长解答距问题、新解答距问题。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中,如果所设计的问题均为微解答距问题、短解答距问题,学生的思维就只限于记忆、机械模仿,不利于学生认知的深入发展;如果所设计的问题均为长解答距问题、新解答距问题,学生可能会因为超出能力范围而受挫,甚至放弃思考。因而专业教师应该搭配使用四种不同解答距的问题,循序渐进,帮助学生通过已知逐步掌握未知,促进学生探究性、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其二,课堂提问的具体操作技巧。首先,在课堂教学中,专业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在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的时候提出。当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也可以换个新颖的角度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注意提问的对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中,专业教师提问应面向全班同学,提问之后再点学生回答或者请他们自愿举手回答,应该一视同仁,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专业教师不能仅仅针对学得好的学生提问,而忽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久而久之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就受到了打击。专业教师在对学生有一些了解后,可以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不同解答距的问题。再次,提出问题后应留有适当的时间供学生思考或者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再回答。当学生回答得不够全面、准确,甚至答错、完全不会回答的时候,专业教师可以稍加提示,引导学生考虑得更全面;可以针对学生的错误采用反诘式提问,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该问题,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可以请其他学生补充回答。最后,课堂提问结束后,专业教师应该及时对回答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专业教师应该从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度、广度、有无创见等方面做出中肯的评价,肯定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指出不足或错误的部分,给出正确的解答。当然有些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信息展示的技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信息除了通过专业教师的语言展示之外,还可以通过黑白板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加以展示。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多媒体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了。专业教师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使得教学信息能够多方位地展示出来,更加直观、形象。但多媒体课件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不足,课件变成了教材的翻版;教学课件完全代替了板书,专业教师上课在黑板上甚少写字或者一个字也不写;学生也不做笔记,直接拿着手机、平板电脑把课件的内容拍下来,失去了边写边思考的机会。教学课件的运用要适度,不能完全代替黑白板的板书、不能完全替代专业教师的语言、不能剥夺学生的参与。无论是黑白板板书还是多媒体课件运用得当,都可以有效地展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的重点、难点,展示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上,使用板书(包括黑白板板书、多媒体课件展示的信息)要有计划性、科学性、直观性、启发性,要精练概括,具有系统性,设计巧妙,内容精和形式美有机结合。课堂中常用的板书形式主要有:

其一,大纲式。大纲式是板书中比较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依据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把相关知识点按照不同层次简明扼要地列成大纲。大纲式层次分明,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脉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大纲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例如,讲解行政权的概念时,板书内容可以如下:一、行政权的界定:(一)行政权的范围是由法律规定的;(二)行政权是归属于国家的权力;(三)行政权是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四)行政权是由行政主体行使的权力;(五)行政权具有强烈组织性能的权力。二、行政权的特征:(一)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它具有:(1)自由裁量性;(2)主动性;(3)广泛性。(二)相对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权利而言,它具有:(1)强制性;(2)单方性;(3)优益性;(4)不可处分性。三、行政权的趋势:(一)膨胀化;(二)规范化;(三)民主化。

其二,表格式。对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中的难点,专业教师可以画出表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讨论案例等得出相关的知识点,并填到对应的表格中。表格式的板书一目了然,条理清晰,在运用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归纳能力。例如,在从管理论和控权论不同的角度出发理解行政法的含义时,可以列表如下:

其三,图形式。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课堂上,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线条、图形、符号、文字等组成各种图形来展示教学内容。图形式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比纯文字的板书更能展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内容间的内在结构及联系。当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一些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辅助说明某些知识点。例如,讲解行政强制时,可以向学生展示违章建筑的图片、查封场所的图片等让学生对行政强制力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其四,动态式。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课堂上,专业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搜集或制作的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使学生能够获得多种多样的感官刺激,活跃课堂起风,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视频不能代替专业教师的讲解,也不能取代学生的思考。

四、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授课的技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授课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主体,不能简单地单向性地向他们灌输知识,而应该采取合适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是很容易被遗忘的,而方法却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授课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质疑思维等,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独立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等品质,避免思维的僵化、片面化、教条化。

其一,关注比较方法的运用。比较是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比较,可以深入认识事物、规律的本质,相关概念、制度之间的异同;在比较中,学生才能深入反思我国行政法治,借鉴一些先进的法律制度,进而为完善我国行政法治提供对策、建议。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上,既可以是我国行政法制度与外国行政法制度的比较,如我国对行政法的认识与英美法系国家对行政法认识的异同;也可以是我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的一些相近制度的比较。例如,在讲授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时,可以启发学生比较这两种制度的区别:1.职权来源不同,行政授权的被授权方的职权来自于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委托的受委托方的职权来自委托协议。2.行为名义和效果归属不同,行政授权的被授权方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自身承担;而行政委托的受委托方以委托方的名义行使职权,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委托方承担。3.承受对象不同,行政授权的被授权方只能是组织,而行政委托的受委托方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4.所创设的主体不同,行政授权创设新的行政主体,而行政委托只创设新的行为主体。5.条件和程序的不同,实施行政授权的条件和程序与实施行政委托的条件和程序是不同的。根据两者的特征,法律对行政授权条件和程序的设定严于对行政委托条件和程序的设定。6.在复议和诉讼中的地位不同,被授权者可以成为复议被申请人和诉讼被告,被委托组织不可以。在讲授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时,可以启发学生从针对的对象是特定的、是否具有普遍约束力、是否可以重复适用、效力及于以前还是及于以后、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影响是否直接等方面加以区分。讲到行政许可的听证制度时,可以与行政处罚的听证制度相比较,启发学生比较《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的法条,进而找到它们的异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行政立法的进步。再如,讲到行政诉讼制度时,可以与行政复议制度相比较,学生就能更加理解这两种制度都属于行政救济制度,它们各自存在的必要性,掌握两种制度之间的区别,在实践中才能正确适用相关法律。

其二,关注教学语言的专业性和启发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为一门法律学科,应当注重学生法言法语的培养。专业教师授课时要注意教学语言的专业性;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也应提醒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专业术语,而不是使用大白话。同时,教学语言也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干巴巴的、枯燥的语言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其三,关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目的之一是在具体的案件中适用行政法相关行政法规范,这只有在大量接触具体案例中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才能达到。案例教学法开展的前提是选择合适的案例,针对性、疑难性、典型性、新颖性应成为案例选择的主要标准。专业教师可以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的案例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中去选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案例选取之后,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疑或者激发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基本原理、法条、法律解释方法就相关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进行争鸣。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揭示法律与现实的对应过程,促进学生法学思维深刻性、独立性、系统性的升华。

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模式转变理论的指导下,专业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课程导入、提问、授课、结课等的细节、技巧,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动静结合,既注重知识、方法的传授又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法学人才。

感受与思考作文篇四

从到2022年,在“双奥之城”北京的舞台上,中国向世界展现了自己的辉煌。这辉煌是体育的快速发展,是科技的不断创新,是交通的突飞猛进,是国民生产总值的飞跃,更是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生逢盛世,重任在肩,这辉煌的成绩不仅点燃了我们每个青年人心中的自豪感,更是点亮了我们心中“澎湃青春动能,与国家同发展”的信念和决心。卓越不止,跨越不息,是时代给我们的重任,更是我们每一个青年人的毕生追求。

卓越不止,跨越不息,是奥运精神的诠释,也是新时代对青年的召唤。

在冬奥会的赛场上,处于某种运动领域领先地位的选手,往往会选择一次次向着更高目标发起不懈的冲击。18岁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的大跳台决赛上如是,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努力挑战阿克塞尔四周跳如是,任子威和李文龙在短道速滑1000米的决赛上亦如是。追求卓越,不断跨越自我现有的成就,折射着竞技体育的魅力,也是体育健儿们的不断追求。新的时代给了我们每个人生逢盛世的幸福,也给了我们展现个人的竞技场。“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只有跨越再跨越,才能在时代的竞技场立足,才能在这伟大的时代书写不凡。

卓越不止,跨越不息,当用奋斗镌刻足迹。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实现不断跨越的梦想在前,自当赓续奋斗传统,日夜兼程。“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谢军用奋斗镌刻足迹,经历了26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努力,最终“仰望星空,北斗璀璨”,擦亮“北斗”国家名片;“千年沙丘无觅处,百里河堤尽绿洲”,焦裕禄用奋斗将足迹镌刻在兰考的土地上,最终整治“三害”,焕兰考新颜。总有目标激励你勇于跨越,总有激情引领你逾越难关,总有追求赋予你勇敢无畏。用奋斗镌刻足迹,跨越才皆有可能。

卓越不止,跨越不息,当用担当谱写华章。

青年从不是时代的过客、看客,“天生我才,不敢担当,就是失职”。一个追求卓越,不断跨越的时代,青年的存在当以心中使命、肩上担当来呈现。此时还手握书卷的我们,当汲取知识,大胆想象,勇于担当,以手中不设限之笔,书写盛世不断跨越的新篇章,这才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心中所愿。

双奥之城的光彩犹在,中国青年再跨越的“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已然开始。这一程,有你,有我,责任在肩,目标在前,砥砺奋斗,未来可期!

感受与思考作文篇五

2020的开年,显得特别“漫长”,所有东西都静下来的时候,人的脑袋应该活动起来,以好好去做一些思考:

春节期间,看过一篇文章,大概说的是武汉人现在就好比“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看着挺心酸难受,他们处在战疫的最前线,他们理应是最值得心疼和保护的人,却可能承受了更大的委屈和苦楚。白岩松说:我们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这听起来很温暖。共同的敌人面前,我们需更好地自爱,也应把能力以内的爱赋予他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概莫能外。

不是这场疫情,我们可能还关注不到生活中这么多的小细节,你平时按个电梯会很随便,没太多考虑;平时吃喝会特别随性,爱咋咋地;平时洗涮也就对付了事,过得去就好。凡此种种,可能,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不拘小节”,渐渐地成为了各种陋习,他可能暂时不会影响到你,但是你应该克服他,不是疫情让我们学会这些,而应该是我们通过改善这些来应对那些未知的疫情。

出不了门,聚不了餐,更多的时间,就是跟家人宅在一起了。从前车马慢,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去体验这种生活节奏。试想,已有多少年我们没有和父母踏踏实实待在一起一整天,可能有隔阂可能有代沟,好好坐下,你会发现那些只是个借口,你发现也能跟妈侃侃大山,聊聊家长里短;也能跟爸说说时局,不管是否说得到一起。这些弥足珍贵的东西,你曾经淡忘了,现在该捡起来了,这是最宝贵的财富,也将成为你一生的慰藉。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理应与时俱进,但总是被目前一些舒服的节奏所麻痹,工作成为一种惯性,缺少思考和改进。这次疫情,一下打断了所有的工作节奏,这时候方发现有多手足无措。功夫全在平时,但想我们在正常工作模式下,积极尝试新的工作方式,这种突如其来的改变只会让我们游刃有余,而不至于抓耳挠腮。所以,生活中需多注意,工作中更应该多思考。采用和依托新型办公方式,将是我们需要积极落实的一项工作。

想得很多,简单表达。疫情是否在,人心依旧齐。这人间最美二月天,让我们共同给他应有的最好容颜。

感受与思考作文篇六

底我校的市级课题“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开题,省级课题“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在我校开题,同时“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全面推开,推行一年多来,在全省乃至全国部分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泰州市教育局已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文化的建构”成功申报为国家级课题,我校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并承担了子课题“大班学习条件下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意设计与实践研究”,借此机会我将泰州实验中学建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文化的一些做法、一些想法,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期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帮助。

一、反思教学现状,重建课堂文化。

泰州实验中学底上挂为市直学校,学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学校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生源差、教师教科研能力差、学校教学质量差。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自我陶醉地讲,学生有气无力地听;教师苦口婆心地问,学生心不在焉地答;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出路是首先而且主要是课堂文化的重建――这才是核心、根本和终极追求,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没有课堂文化的重建,套用课堂教学模式必将走向形式化,最终无功而返。洋思中学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策略的转变,而且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重建课堂文化就是要努力构建平等民主、自主探究、注重人格精神的课堂文化,倡导采用对话、互动、生成型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给学生多维开放的学习空间,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课堂文化包含了课堂精神、课堂情感和课堂行为。而我们改革课堂模式,就是要赋予课堂以生机、生气和生命。

课堂文化重建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创新教学模式,建构一种适合本校校情、学生学情的教学模式是大家的共识,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选择。于是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应运而生,教师对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和研究蔚然成风。

20我校被命名为泰州市教育局教科研基地,胡唐明所长到我校担任挂职副校长,以此为契机市教研室与学校联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教研室领导长期蹲点课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抓手在课堂教学改革,并立即着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的改革尝试,就模式的各个环节的作用、衔接、整体效果进行反复研究,学校就模式的实施情况不断进行反馈,通过不断尝试、反复调整,形成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形式和内容。由于对模式的使用,到底能产生什么效果,我们心中也没底,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先在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就复习课的模式进行试点,请上课老师和学生谈体会,主要讲收获、不足和改进意见,同时这也是模式改进的过程和师生磨合的过程。我们在政治、历史、地理复习课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在全校各个学科开始了针对本学科特点的试卷讲评课、复习课、新授课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探讨和研究,要求各组制定出本学科的三种模式课的基本框架和思路,并在本组试行,在试行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各学科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新模式。我校在各学科、各课型模式基本成熟定型的基础上,在全校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在全校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行新模式,各组通过示范课、公开课,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进一步研讨、完善新模式,做到人人懂模式,个个会用新模式上课。在全校全面推开的基础上,学校通过模式课评比,首先在教研组开展评比,然后推荐到学校参与模式课评比,使95%的老师参加到模式课的实践中,学校通过对教师进行的模式二次培训使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模式课教学案规范化,通过期中、期末教学工作检查确保教师的二次备课得到落实,使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常态化。目前我校90%的课采用主体参与模式进行教学。

三、模式的基本环节。

1.课前自主学习。

新授课、复习课:课前自主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生的目标和任务、思考和解决简单问题、默写、背诵等等。(每节课有其中几项内容)。

试卷讲评课:课前自主学习主要应为试题的自我纠错和相关知识的复习、总结,提高解题思想和方法的运用能力。

这个环节实际上是适当的课前延伸,在“五严”规定背景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内容,能够解决的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也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带着自己的有关问题和生成问题进入课堂。此环节在设计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适当,符合学情及认知水平。内容要适当,对照考纲要求。时间要适当,初中文科大约10分钟,初中理科大约15分钟。对每个学生个体而然用时不等,但从总体上要控制学生课外作业时间,确保符合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

2.课前自主学习检测。

在新授课、复习课时设计几个问题,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内容要精选,便于变式或串联本课知识主线,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要适当控制题量及时间,难度与自主学习相当或少许增加,主要是掌握本课的一些基础达标题,当然也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可以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自我纠错或同伴互相纠错。试卷讲评课一般不需要这个环节,直接进入小组讨论、合作纠错环节,但在上课时,首先应对试卷批阅情况教学小结,对学生完成得比较好的部分不再讲评,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自我纠错,以解决大部分问题。对学生错误较多的试题,将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生成问题提交大班讨论解决或选择性的进行重点讲评。

3.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是针对一些典型的概念和主干、核心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逻辑体系。新授课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剖析,复习课可以让学生总结,试卷讲评课中可以根据错因分析的情况,对某个知识点涉及的典型概念进行剖析,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

4.自主研究问题。

给出典型例题或需要探讨的问题,题目可以是教师精选的确有代表性的问题,也可以是课前自主学习检测的递进变式、延伸。要求学生先自主完成,然后公布答案(也可以不公布答案)进入小组讨论、师生合作研讨质疑,由于例题或给出问题有时超过一个,此过程可重复。试卷讲评课呈现的是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和错误较多的试题的变式、延伸题,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灵活掌握。

5.小组讨论、师生合作研讨质疑。

学生分组研讨刚才完成的典型例题,同时相互解决部分疑难问题,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关注各小组的生成问题,对个性问题,教师可直接帮助小组解决,对共性问题准备在全班研讨,对大家都争论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停止争论,结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学习小组安排1个人,代表本组汇报本小组交流过程中仍然不能解决的、仍有困惑的及新生成的问题;教师先请能够解决的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来共同解决。若教师事先思考的典型的.重要的问题在研讨过程中学生并未提出,教师则要主动提出来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决,体现主动教!教案中只要精选认为一定要提出来讲解的典型问题,多数内容应是课堂生成的。

6.总结提升。

将本课的主要问题从思路和方法的高度进行思考、提炼、升华,新授课以教师总结为主,复习课也可以让学生总结、教师引导,补充完整,试卷讲评课则根据情况,将本节课重点讲评及变式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升。

7.当堂训练。

安排几道题目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巩固,这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但对难度和时间都要进行适当控制,以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课堂时间决定课后批阅或当堂解决都可以。

8.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时一般应包括课后的自我检测和自由发展两部分,课后的自我检测是必须完成的内容,以基础题为主,适当地少量配一些中档题,自由发展是选做内容,可以选一些能力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或发展学生兴趣和特长而设的,题量要适当。

9.课后反思。

教师课后填写,谈收获、体会及不足。这个环节非常重要,上课老师可以通过课后反思,不断完善教学环节,提高对模式课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可以提出对课堂环节的改进意见,供其它老师特别是下一届的教师在备课时参考使用。

四、模式的基本特点。

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的认知结构――金字塔型。

v自主学习v师生研讨。

2.符合新课程理念。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而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

学生自始至终的参与凸显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示范、合作可以确保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的探究,是两个主体的共同作用,交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4.是一种整合了各种模式的先进新模式。

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让教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解决重点问题、提升思想方法的助手,使我们紧紧围绕一条知识主线,做到形散意不散;体会东芦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我们有完善的教学案一体化的.规范的教学案,教师、学生使用都觉得非常方便,得心应手。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集中了三种模式的优点,容易掌握并熟练使用。

5.关注并解决课堂生成。

教师课前要预设一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更多的是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生成的问题包括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错误、对基本知识的错误理解、对问题延伸过程所产生的困惑,关注并有效解决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生成的问题,这是模式课的亮点,切切不可草草了事,或者轻易放过。

6.关注每一个学生,解决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通过同伴交流、小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并能解决学生的大多数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程度不同的发展,通过大班交流能解决一些小组合作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余的问题则通过师生探究来解决。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解决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五、模式实施的注意点。

根据内容、课型、学科不同应有所变化,每个环节处理方式也可以不同,有时几个环节还可以合并,有时一些环节还可以省略。新授课应在理解重要知识点,熟悉基本方法上下功夫,复习课应在建立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方法运用特点上动脑筋,试卷讲评课应在批阅、统计的基础上,进行错因分析,就共性问题在讲解、变式方面做文章,各个环节不要预设时间。

2.备课中的课堂环节的预设。

首先预设好自主学习内容、要求及简单的自主能够解决的问题,预设一些必须解决的重点题型,预设好自主学习检测、当堂检测的内容,预设好学生作业,对学生分组讨论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也可以有一些预设,当然这里有教学经验的因素,也有对问题的预测能力,当然也要发挥集体智慧,事实上不可能对所有生成问题进行预设。

3.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

关注课堂问题的生成,对学生生成的问题一定要有交待,可以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大多数问题可以在课堂各个环节中逐步解决,个别与课堂教学无关的问题、偏离主题较远的问题可以在课后帮助学生解决,少数问题教师可能没有把握,可以在课后研究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挂黑板很有可能,但不会影响你的威信。

4.对传统教学中亮点的继承。

传统教学许多亮点在模式课中必须继承,如教师的示范作用及解题的规范性,围绕重点、难点确定课堂的一条主线,充分用好教材,用好课本练习、习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应该教师讲解的问题,一定要讲清、讲透、讲到位。

5.教学案的设计。

一个学校要有规范的教学案模式,包括页眉、页脚、每一个部分的格式和字体。不要生搬硬套其它学校的教学案,一定要适合本校的校情,本班的学情。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有二次备课。在学案中要将两次检测的内容与主体分开印刷,课堂上需要的时候发给学生。

6.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模式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习小组应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搭配、性格搭配、性别搭配、求知欲搭配、家庭背景搭配等,平均分组,分组后保持常态,形成习惯。真正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阶段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全是基础好、能力强的在一起,可能没有问题研究,没有问题生成,反之就可能出现小组内全不会,也无从讨论。

六、取得的初步成果。

1.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高。

问卷调查显示,自从实施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师生的幸福指数大幅提高。适度的对外展示与交流,学校的知名度有所提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了话语权,教科研活动、课题开展有了变化。一年中有42人次的送课,21人次省、市各类赛课获奖。学校连续两年获得泰州市教科研先进学校。20我校被评为江苏省基础教育课改先进集体,泰州市教研室先后在我校举行了多次全市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会,目前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文化的建构已经成功申报为国家级课题、江苏省重点课题。

2、得到了课程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

无论是我们送课到云南、昆山,还是镇江高级中学、市内各校到我校交流,均好评如潮。目前到我校进行交流的学校已有几十所,北京、山东的部分学校与我校联系参观学习,在全市民办学校工作会议、全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全市初中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我们都进行了模式介绍或专题讲座,江苏省教科所、教研室、南师大课程专家来校调研新模式,并给予高度评价。江苏教育电视台3次就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专题报道,203月25日何世祥校长作为唯一三星高中在江苏省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就课改专题发言,引起省内外广泛关注,目前我校的课改成果的已经得到大家认可,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报、泰州日报近期已进行了长篇报道。

3.教师教学研讨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

教师主动要求开课,向同行展示自己,主动请领导听课,不断完善自己,集体备课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追求,教师的职业愉悦和成就感大大提升,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尤其是年轻教师在迅速成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我校与苏州震川中学、镇江高级中学、泰州罡杨学校、泰州大泗学校、泰州沈毅中学、泰州机电高职、姜堰南苑学校等学校的互动交流非常成功,促进了模式的完善,由教研室参与的每年一度的建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文化论文大赛和全体教师参加的模式课评比,进一步调动了教师教科研积极性。

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外,交流、对话更加广泛更加自信,学习能力、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大幅提高,学生在校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5.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感受与思考作文篇七

2020年初,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肆虐,搅乱了中国人原有的生活秩序。直到今天,大多数人还蜗居在家,大街小巷,行人稀少,随处可见的是严控病毒的横幅标语,听不到汽车的喇叭声和路人的嬉笑声以及远方建筑工地上的撞击声……,外面死一般的沉寂,偶尔几声狗吠,让人感觉世界还在,还有生机。

成年累月忙于赶时间的打工族们,蜗居在家,终于有了空闲时间思考人生,痛定思痛,一定感慨万千。

被病毒夺去生命的亡者家庭,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沦为这场疫情的牺牲品,鲜活的生命瞬间就没了,好好的家庭残缺了。电视画面的一幕幕场景,让没有遭受病痛折磨的我们,对人生也有了新的意识,活着真好!

健康很重要。病从口入,别再去吃那些珍奇野味,那里藏污纳垢,吃了就该去了,后悔都没机会。冠状病毒警告我们,有些疾病是致命的,无论你多么有钱,在死神面前,上天也救不了你。所以,工作再忙,也别忽视了健康。

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真好。过年,本来只有短短的七天,加上路途一两天,走亲访友以及外出旅游两三天,与家里人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而已。疫情蔓延,延长了假期,满足了老人的愿望,儿孙满堂,享受了一次长久的天伦之乐。如此看来,过年不走亲访友,不外出旅游,和爸妈亲人在一起,这才是一家人应该有的生活。

生活慢节奏,幸福原来是这样。上班,挤公交,赶路,堵车,开会,赶进度,加班,还有那些996……,这就大多数上班族最平常的生活。年休假,在大多数企业里,有谁曾经真正地享受过?当然,老板们也不轻松,别看他在员工面前高高在上,批评这个,训斥那个,喝酒喝茶,好不威风潇洒,其实,老板也不轻松,要考虑大局,他的心里比谁都急。因疫情造就的长假,打工族终于感受到了一觉睡到自然醒的超然洒脱,变着花样炒菜做饭,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悠然自得,其乐也融融。在烦躁的世俗中,人们体会到了优雅恬淡的生活情调。

读书学习,补充能量。据说,西方人每年都会读几本书,而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繁忙的工作挤占了太多的空间,天天劳累,回家倒头就睡,哪有功夫读书充电。这次蜗居在家,终于有了机会学习。研读古今中外名著,增长知识财富,提高人生品味。

感受与思考作文篇八

朱慧许颍。

教学设计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系统过程。获得更有效的教学。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课堂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课堂教学传播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案、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形成具有本学科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模式,对今后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一、任务的设计。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们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情感教育如审美、环境、合作、爱国等等,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

西城区小学计算机试验教材第二册中的第七课,研究的是windows画图软件中的“粘贴自”和“复制到”两条命令。教材中的第七课包括两个知识点:

(1)会利用“粘贴自”的命令插入图片;

(2)学会利用“复制到”的命令保存图片。

根据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和教材的分析,认为这两个知识点如果作为命令教学、功能教学,操作难度小于理解难度,让学生照着学、试着做几个练习会比较容易,花费的时间也不多,但是,学生在课上恐怕只能学到一两个好用的方法,而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不会很多。信息技术课是在学习技术,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绝不仅仅负有学习技术的责任,而是应该担负起多重职责。只有设计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任务,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需要,进而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并在掌握知识后能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巩固了知识,获得多方面的收获。这样,为了让学生在课上得到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决定将本课教材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安排,将“粘贴自”命令单提出来,作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应加以拓展。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插入图片是本课的操作技能。只要告诉学生一两个图片文件的位置,学生就可以试着运用“粘贴自”命令将图片从文件中调出,操作即可完成。但是,这样完成一个任务实在有些无趣。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对于“画图”部分的教学,它和美术课的关系绝对是密不可分的。要画一幅画,要在图中插入图片,就有一个美学问题,如审美能力问题。学生在“画图”中完成的作品,是他们运用计算机所提供的特殊工具,发挥其美术方面的才能完成的。在计算机课中,老师同样应该渗透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本课从能力方面,涉及考虑到应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都是逐步渗透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再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任务本身也会带给课堂一些教育点:如爱国主义、环境教育等等。根据本课的任务,也考虑到一些相应的'情感教育目标。

根据以上想法,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知识:(1)理解“粘贴自”命令的含义及作用。

(2)学会利用“粘贴自”命令插入图片。

能力:(1)逐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完成作品创。

作的能力。

(2)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情感:(1)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强调植物、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3)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二、任务教学的设计。

为适应本课的教学需要,考虑到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一件有趣的事。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朋友”的外延很大,可以是自己的同学朋友,也可以是大自然中的动物朋友、植物朋友,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充分地使用“粘贴自”命令,而且可以让画面变得更加丰富漂亮,同时也符合现代社会讲爱护环境、爱护动物植物的思想。

因此我们的任务教学设计主要可以归纳以下几点:见表1。

表一《在“画图”中插入图片》。

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途径。

知识学会在画图中运用“粘贴自”命令插入图片。1.插入“好朋友”的自画像图片2.插入“动物、植物、背景”图片,完成作品“我和好朋友”

情感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2、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3、渗透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渗透植物、动物都是好朋友。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完成任务时,要求学生互相帮助、提示要点、出谋划策。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好朋友”这一主题。4.在“好朋友”主题下提供的资料包括同学的自画像、各种可爱动物、美丽植物的图片,演示作品中也设计为既有人、又有动物、植物,暗示好朋友的范围,调动学生的环境意识。

通过这个方案的设计和实践,我们和学生都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对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个突破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从对比“复制、粘贴”和“粘贴自”两种方法中我们只选择研究“粘贴自”的方法。

在同一文件中对部分图形进行复制粘贴,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但这个操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操作系统中一般情况下隐蔽工作的“剪贴板”,学生若想真正理解,必须运用想象力,(即便给学生演示了“剪贴板查看程序”以后),并且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在一个文件中如此,而在两个文件之间进行复制粘贴就更难。现在,要让学生到两个文件之间去复制粘贴,学生若想真正理解,必须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完整的分析过程,然而对于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除了要考虑本身的技术问题之外,运用复制粘贴方法插入图片,还有可能对源文件造成改动,从而破坏原有文件,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还要考虑文件的只读属性,累加起来的难度更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到模仿。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还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活动时间,与其学生弄一个一知半解,不如还是放弃这部分教学,专心研究“粘贴自”。

2.“粘贴自”命令的教学。

“粘贴自”命令的操作难度并不大。但是如果想把它彻底讲清楚是很难的。它同样涉及内部不可见的变化,这种变化到底要不要讲给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不合适的。

因此,我们就在让孩子根据已有经验自行探索“粘贴自”命令的使用方法上下功夫。“粘贴自”的命令名由老师告诉学生,它有怎样的作用呢?它应该如何操作呢?我们交给孩子自行去探索。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以后,感受这个命令的作用,感受它的方便快捷。然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的领会,解释“粘贴自”的“自”,这个字理解准确了,这个命令就比较明白了。

四、重视细节处理,合理安排教与学。

1、课前的知识准备。

整个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大到整个小学阶段、小到一个学期、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应该有整体的设计和构想。让知识、任务前后联系、学习成果互相利用、同学之间达到共享,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知识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项学习成果如果能多次利用,却又有很多新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学生也不会生厌。

在前面的画图教学中,安排学生画“自画像”,复习了学生对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颜色的调整等等画图知识。对于学生画画的要求就是:仔细观察自己的特征,表现、适当夸张这种特征,看谁画的最像自己。学生对这项任务非常感兴趣,画自己毕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任务帮助学生把画图的种种工具串联了起来,哪种工具适合完成什么样的操作、哪种选项适合完成什么效果他们都会在实践中更加深入的领会。在完成这幅作品的时候,老师注意了与美术课融合的问题,请美术老师给学生讲脸部的造型、讲画人像的基本技法,这样,学生在用计算机画画的时候,所掌握的就不仅是计算机知识,他们的美术知识也不仅只应用于美术课堂。

另外,完成自画像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关于对文件进行保存的操作。文件的保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而“粘贴自”命令要求学生必须到指定的文件夹寻找制定的文件,他们必须对文件的保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方法。画了自画像,可以帮助学生自然地提出保存要求,强调保存文件的操作重点,使学生在运用“粘贴自”命令时相关难度降低。

自画像完成之后,安排了一个与之相关的新任务---做你的双(多)胞胎兄弟姐妹。学生对完成这个任务兴趣高涨,在完成过程中,就涉及了对图片的选定、复制、粘贴、移动、改变大小和位置等多项操作,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这些方法、技巧在完成本课的任务时都用得上,而且教学非常自然、毫不生硬,前后也不重复,学生会通过若干课程的连续学习逐步发现,自己的本领越来越大,作品越来越生动有趣。

2、课堂的引入。

灵活、新鲜的课堂引入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引入要有趣、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本课老师利用了学生们画的自画像,设计了“猜猜这是谁”的环节。让学生猜猜画面上的同学是谁。这样,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而且,能够很自然地引出:我们自己在画面上多孤单呀,要是能和好朋友在一起多好!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的合作。

小学计算机房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做到一人一机。这当然给教学带来不便,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练习要占用的双倍时间。但这也给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带来了自然的需求。学生两人一组,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否则就会出现矛盾,影响双方的学习。当然,教师还应该给与指导。如:什么时候两个人分别练;一个人练习的时候,另一个人做什么;什么时候两个人一块做,一块儿做的时候两个人怎样分工等等。两个人出现矛盾的时候,教师也要给与解决并及时给与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较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向其它同学去学习。

4、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计算机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样,光靠老师一人的力量,真难得面面俱到。在本课中,就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完成任务,对这样的孩子,一般要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以补充他们的时间,还可以请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大家都有事情做、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教师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指出不足时,应该用希望的语气,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时候,也应该鼓励学生多看别人的优点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五、教学实践体会。

最后,从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看,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只在“粘贴自”操作的菜单作了画龙点睛式的讲授,大部分时间是通过师生对话和学习讨论,加上教师总结来得出结论。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全节课学生基本处在兴趣状态。一开始从自画像基础上做合影这任务吸引了学生,引起学生兴趣。在学生练习基础上,展示了更好的内容,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求知和实践的欲望。最后,提出了要取图中某部分的图怎么办?为下次课打下了伏笔,难度适中。

2.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粘贴自……”,不但进行了强化的处理,而且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教学:如开始利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既烘托了气氛,又为后面教学做了铺垫,也进行了语文的教学,一举多得。后面通过学生的解释、讨论,不但使学生把简单的操作上升为概念(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粘贴自”的讨论,不但解决了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渗透教育。

4.这节课不但学习了信息技术,而且也涉及到友爱(把同学的自画像粘贴到一起),语文、构图、爱护动物等知识。是一个综合性课,但又显得自然,不是贴标签、生拉硬拽。

5.这节课不仅仅是学习具体的操作,而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学习其他美学、语文、思想等知识。

但是,本课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不够充分,学生思路还不够放开,今后需要进一步改进。

以上是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尝试,旨在考虑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如何讲授任务的设计,考虑的层面应是多角度的、相互之间是融合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差异,教学设计应该有侧重,如何实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效果,尚需要进一步与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学会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学科实施教育的点滴体会”

2、“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第4期。

3、西城区小学计算机实验教材-吕品主编。

4、教育科学研究年第8期。

姓名:朱慧、许颍。

感受与思考作文篇九

新年到了,今年是鼠年。有海外的游子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也有内陆的外国人回到外国。本是热热闹闹的年,却没想到武汉市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打破了那原本快乐的新年。

在2019年12月武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诊例27例。国家卫计委专家组抵达武汉对相关病毒分型检测,发现新型观众病毒可以人传人。这一消息传出,许多人都很慌乱怕被武汉出来的人传染。坐着看新闻的我也不例外,而中央立马宣布封城武汉,也让我松了一口气。可没想到,在封城前有许多人感染了病毒从武汉返回故乡,导致后面就很多人被传染,连国外都有。

一开始我很害怕,但慢慢的不怕了,因为我家乡没有任何人感染类似病例。在新闻上又看到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从1月13号开始武汉市城建局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由中建三局牵头,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建造比小汤山医院还大1/3的火神山医院。国家没有让我们失望,从敲定图纸到建完一共只用了十天,让武汉市患诊人员和未患证人员有了隔离,大大减少了风险。

而在火神山医院建好后,中央向各县各市发出号召,号召医生自愿参与抗击疫情,本以为不会有太多的人来,毕竟与病患相处会有感染的风险。可没想到各县各市都有自愿出战的精英,当我看到电视上各市各县精英出战斗的时候,我也被他们的英勇和大公无私所打动,被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所打动。而其中就有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领军人物钟南山院士,钟南山院士已经84岁了,却在得知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后,连夜赶往武汉市参与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当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内心充满了对他的敬佩之情,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却能在民族危机的时候站出来奋战在第一线。这是多么的大公无私啊!而另一则新闻更让我不得不赞美一声巾帼不让须眉,与钟南山同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李连娟奶奶,在受国务院,国家委托,与钟南山及六人共同抵达武汉,他们在听取武汉的情况后,她率先向国家提出封城武汉,如今跟团队仍然奋战在第一线,而在出发前他只与家人吃过了一顿团圆饭。

而下面这则新闻更让我觉得病毒没有什么可怕。跟众多医护人员一样在为疫情奋斗的还有最美的逆行者。他们是一群普通人,职业也各有不同,却在疫情期间有着共同的目标,他们之中有的捐献物质,有的用行动来表达抗击疫情的热情,而在我的微信朋友圈也转发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湖南小伙,开车在武汉市大街小巷穿梭,为劳累过后医护人员服务,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他在朋友圈中写到:“我不怕死,只怕有遗憾”我红着眼圈感叹到:“现在又好好的学习,将来报效国家付出”

在这次疫情中我体验到了许多“他们和她们”大公无私,英勇无畏精神品质。也体验到了在疫情期间人们团结力量是强大的',也让我知道国家是我们的最坚强的后盾。

感受与思考作文篇十

新课标的颁布,让教师明确认识到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因此,各学科的教改可谓轰轰烈烈,卓有成效。那么,体育课应如何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理念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想学生所想,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教学情景体验“玩中学”的乐趣,通过比赛磨炼自己的意志,通过教师及时到位的评价促进潜能的发挥,让学生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加”。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于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一、教材教学有所创新根据教材,选择各种趣味性的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如在教小学四年级学生各种长跑教材时,我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沿着跑道强迫练习,学生一听长跑就烦,逆反心理强。因此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用游戏的方法完成各种跑的教学。教师不再单单是教的人,更是学生的朋友,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通过这样教学活动,学生置身于教学之中,不仅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启发和锻炼了学生思维,完善了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在课后总评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今天跑了多远吗?请你们回家以后算一算,有兴趣的话,再算出自己所跑的距离。”这样真正做到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让学生感到其乐无穷。二、改革课的层次一直以来,体育课堂教学用的是四段式的教学程序,即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后来改成了三段式教学程序,即开始与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这些简单的变化实际上换汤不换药,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当整天呆在教室的学生来到室外活动的时候,他们是想放松放松大脑和四肢,还是想一来到操场就面对严肃的老师,还有那些枯燥的、公式化的'教学形式呢?更何况是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于是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体育活动所包含的无限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身体的各部位逐渐进入工作状态。三、结合学生智力的发展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应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根据学生爱模仿的特点,进行仿生、仿物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和想象力。利用课中学生正在使用的器械,进行拆装比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增加一些器具组织分类比赛,培养孩子的记忆、思维、识别能力。采用教师先示范,接着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并要求学生自己发现完成动作的最好方法,再通过问答启发,让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动作的体会,说出动作要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四、合理安排音乐、舞蹈,以利于体育与美育的结合在体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舞蹈,配以优美的音乐,不仅能使学生保持兴奋,振作精神,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练习效果,还有利于稳定情绪,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同时在优美的乐曲中进行活动,边歌边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及完成动作的协调性,使学生受到健康美形态美的教育,获得美的享受,进而使“美育寓于体育之中”,促进美育和体育的相结合。五、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完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变换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教学形式要多样,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如: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从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教学主题要多角度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针对这一点进行情景教学,课上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童话意境中,再渗透教学内容,可以使单调的学习变得有声有色。主题还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电影,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等。2.教师言行要有魅力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通过一节课,学生就能判断这位教师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而教师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挖掘其中的内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提升课堂教学的魅力。六、丰富教学手段以激发兴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像舞台上的道具对于演出效果所起的作用一样,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兴趣。1.视觉的刺激图片是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它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多变的图片不断地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学生活动的欲望。我们还可以把活动场地安排画在纸上,帮助小学生理解授课的意图。2.多媒体的运用适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学生视野。这个课件可以是有关技能学习的,或者是有关体育常识的,也可以是体育欣赏方面的,则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艺术造型、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言解说总能给学生以深深的触动。3.听觉的变换除了哨音,可以通过音乐、小号、鼓声给学生以刺激。如学动作时,播放有节奏的音乐,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取得好的效果;比赛时,可以用音乐渲染气氛,用小号和鼓声加油助威,让所有学生感觉身心愉悦。此外,在场地和器材方面也要多下工夫,注意开发设计,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总之,只有抓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需求,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就抓住了新课程的本质,必能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体育课也将因此而永葆生机。

感受与思考作文篇十一

我们,容易被情绪感受激活,这是生命生存的本能,如果没有情绪,危难之际,我们不会恐惧,于是无力战斗或无法逃离。

我们要感恩我们拥有情绪。

尤其是周遭的生命,共同面临着威胁生命的困境,我们一起恐慌。

我们为生在病痛中的生命担忧,我们为前线的医务人员紧张,我们也为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安危着急。

生命进化的本来,是用恐慌激活的能量,去打好一场战役,而不是被恐慌所控制了。

最好的方式,是力所能及的,做好自己能做的,然后,把一切情绪能量,转化为祈祷和祝福。

如果有悲伤,就用所有悲伤的能量去祈祷;

如果有愤怒,就用所有愤怒的爱意去祈祷;

如果有绝望,就用所有绝望的期待去祈祷;

如果有恐慌,就用所有恐慌的力量去祈祷。

如果有无力,别忘了,我们还有大大的有力的爱,祈祷万物各自归位,祈祷每一个生命远离苦海。

暗夜会过去,希望的曙光在无数人的无私努力中升起。

所有在苦难中的生命,都为我们承担了一份苦难,

所有在奋战中的人们,都为我们创造着一份安康,

我们啊,深厚缘分,共约在同一个星球,经历千山万水,爱与苦,绝望与希望,暗夜与光明。

我们啊,是同源同归途的兄弟姐妹,而终将,彼此祝福,相互扶持,共渡难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